泛海建设低周转高杠杆 土地囤积十余年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12-03 08:03:00

资本游戏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粗略测算,2006年泛海建设第一次增发4亿股,每股4.86元,收购19.33亿元的资产,增发后股价已涨到18元,这部分股权市值72亿元;2007年第二次增发3.8亿股,每股19.1元,收购72.65亿元的资产,增发后股价涨到50元,这部分市值190亿元。

假如两次增发完成时,卢志强就把这些股份拿去质押,即便按照30%的质押率,卢志强也能够拿到近90亿元的现金,这几乎相当于其两次注入资产的总价值(91亿元)。也就是说,尽管是以股权换资产,但擅长股权质押融资的卢志强实际上已经等于将这些不确定性极强、短期内难以盘活的土地提前变现。

这还没有结束。2006年~2007年间,泛海集团分别收到泛海建设以及星火公司、通海建设38.68亿元、50.9亿元、17.7亿元的一级开发费用,共计107.28亿元。理论上,这些资金都应该投入到三地拆迁之中,从拆迁的艰难拖宕上,市场有理由怀疑其流向。然而,泛海建设并未对泛海集团制定逾期未完成的强力惩罚性措施,也没有相应的替补选择。

作为可供对照的背景,2006年~2009年,卢志强在金融投资上长袖翩翩,先后参股联想控股、参与民生银行增发、不断增资民生人寿,迅速做大金融和投资版图。然而泛海建设却陷入了拆迁苦战,7年来年报的一个固定栏目就是汇报拆迁进度,以及将拆迁完成时间反复推迟。就在这期间,战略锁定高周转的房企迅速起飞,前有万科、中海、保利恒大,后有融创泰禾等。而在泛海建设这里,时间似乎仍停在过去。

按照报表计算,在向泛海集团支付巨额拆迁费用后,泛海建设2007年~2013年上半年的累计净利润仅有26亿元,尚不够在一线城市拿一块较为优质的地块。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这场整体上市简直就是用“元宝换骨头”的亏本生意。

由于漫长的拆迁和再融资受阻,手握大量土地却拿不到土地证(拆迁率达到80%以上才能获得土地权证)的泛海建设无法取得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成本高昂的信托融资。以董家渡地块为例,2010年,中诚信托贷款10亿元入援董家渡,时效1年,然而1年之后拆迁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泛海建设根本无法达成与中诚信托约定的业绩考核指标。最终,泛海建设在2011年回购了这笔信托,转而又向四川信托贷款12亿元。

根据公司2012年年报,在泛海建设的短期债务(包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中,有85.75%来自于信托借款,长期债务中,信托借款占比达62.64%。

今年4月份,泛海建设再次发布公告,称就董家渡三幅地块的开发向农行上海虹口支行贷款12亿元。数年来,资金来来往往,在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之后,这块“宝地”却始终未对上市公司有过任何业绩贡献。

2012年年底,李少明称“为提速发展公司加大杠杆,长期借款约134亿元”,今年年初,李少明称,虽然“一季度公司销售额约12亿元”,同时“一季度新增长期借款57亿元”,但“短期资金安全,滚动开发无忧长期偿债”。到2013年年中,泛海建设“净负债率207%,较年初上升46.4个百分点”,“长期负债压力较大,但随销售回款增加,长期偿债风险仍可控”。

李少明认为,可控的原因是“若公司开发销售如预期发展,2012~2014年累计销售额约195亿元,完全可覆盖所有借款”。

李少明对泛海建设的看法从当年可以挑战万科、中海的“大蓝筹”、“裸露的金矿”到现在“完全可覆盖所有借款”,唯一不变的就是“强烈推荐”。但在资本压力越来越大、经营规模无突破的情况下,泛海的累计销售收入即便达到195亿元,也很难“覆盖所有借款”;更何况,后来泛海建设的负债又进一步增加。

截至2013年上半年,泛海建设有202亿元的有息负债。即便按照10%的平均融资成本计算,泛海建设每年的利息支出就达到20亿元。根据李少明的乐观估计,泛海建设今年销售金额将达到70亿元,这也意味着,近三成的销售回款要被利息支付所抵消。

回顾泛海建设年报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最近五年,泛海建设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数。如果不是持续增长的负债支撑,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泛海建设早就难以为继了。此外,公司2009年发行的32亿元债券也将于2014年年底到期。这对泛海建设又是一次考验。

此外,泛海建设2013年中报还显示,公司资本化金额高达47亿元,随着未来逐渐进入销售阶段,这些资本化的利息都要体现为财务费用,这无疑会对利润产生巨大的吞噬效应。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泛海建设低周转高杠杆 土地囤积十余年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12-03 08:03:00
作为一家上市房企,泛海似乎一直游离于主流房企之外,即便是“强烈推荐”,泛海也一直没有证明自己,其诡异的开发节奏更令市场人士大呼“看不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