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搜索
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合称“增持主体”)计划自2023年5月5日起(含2023年5月5日)3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以下简称“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3,000万元-4,000万元。
因公司股票交易自2023年5月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它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泛海”。
5月5日,Wind数据显示,泛海控股、中天金融、新华联、美好置业、阳光城、宋都股份、世茂股份等38只个股证券简称今日正式变更,分别变更为*ST泛海、*ST中天、*ST新联、ST美置、ST阳光城、*ST宋都、ST世茂。
4月28日,泛海控股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4月27日,泛海控股公告称,2023年4月27日,公司收到北京市一中院下达的《决定书》(2023)京01破申391号,北京市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
证监会北京市监管局日前向泛海控股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
2月2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信息显示,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存在以下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一是未及时披露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事项。二是未及时披露股权质押事项。三是未及时披露资产被冻结事项。
北京2月1日消息,1月31日,多家机构公布了2023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情况。克而瑞报告显示,1月,TOP100房企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42.9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2.5%,环比降低48.6%,较2022年2月的降幅也达11.8%。预计短期内,市场的供求和成交不会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整体销售将保持低位运行。
1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
泛海控股公告,公司应于2023年1月30日支付“20泛控01”本金(即5.73亿元)及最后一期利息。公司当前面临阶段性现金流匹配问题,计划延期支付债券本息。公司后续将采取自行兑付兑息方式,并结合当前流动性状况和资产处置优化进展,就本期债券兑付事宜与持有人沟通,了解持有人诉求,以期尽早达成持有人认可的解决方案。
2022年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在疫情冲击及居民预期收入下降背景下,部分购房需求延迟释放;同时,房企信用危机频频爆发,购房者观望情绪渐浓,销售端表现乏力。不过,从2022年年初开始各地支持房地产的利好政策轮番出台,渐进式宽松持续上演。中央层面则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并出台多项政策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民生银行公告,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卢志强提起诉讼。借款人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泛海控股和卢志强未履行保证担保责任。要求判令被告偿还两笔借款本金39.72亿元和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
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卢志强先生提起诉讼。
本次合作的股权转让并不是项目出售,而是华融资产与融创董家渡项目的股权融资合作,股权设计为信托收益权方式,由华融联合银团、信托机构对项目进行大规模融资,融创还是操盘方,华融行使监管职能,并保留使用融创品牌,融创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
8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8月29日,中泛控股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
2022年8月15日武汉中院拟将上述已查封资产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进行拍卖。
近日,因债券交易纠纷,北京金融法院对中国泛海所持民生银行的17.99亿股A股无限售流通股进行轮候冻结,冻结期限为36个月,自转为正式冻结之日起至36个月期满之日止,所冻结的股票产生的孶息一并轮候冻结。
在楼市调控加码和金融监管趋严的2021年,以 “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为发展方向的泛海控股泛舟遇险,搁浅迷航。
4月29日,泛海控股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