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2016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站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9-10 08:31:00

“联合办公社区社群建设”主题论坛开始:

联合创业办公社创始人郑健灵、Xnode创始人周炜、P8创新社区CMO李刚、Creative Blueprint创始人Ashley Proctor、Ecosystem  Space 创始人Paul Hemming参与论坛讨论。

论坛现场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我觉得在座的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做的一流的,昨天我们听到Paul做的空间,所以我还是先给各位嘉宾机会,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

Paul Hemming:我是Ecosystem Space的创始人,我们的办公地点在旧金山。联合办公是大约在三年之前开始的,而且它现在融入了很多其他的一些元素,比如说餐饮业,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Ashley Proctor:大家好。我是Creative Blueprint的创始人,在多伦多和西雅图都有办公点。我们主要办公的内容就是联合办公的,为独立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这样一个更加安全的办公环境。我们在运行多伦多的联合办公的一个空间,这些不同的空间互相之间是有合作的。我从2003年开始从事这个职业。

周炜:我是Xnode的创始人。我们公司在上海,现在有五个空间,我们的模式是联合办公加上创业加速器的模式。我们主要的侧重的类型还是以创业公司为主的,其中大概一半一半,一半是海外团队,一半是国内的团队。

李刚: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沙的P8创新社区CMO。我们是模块化搭建的一个主楼,总共是8层5千平米,我们建造时间是13天。我们在这个模块化大楼里做了一些联合办公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很多联合办公的团队进来。我们团队主要是有一个设计的主题,就是我们围绕着我们的气候,还有环境,以及我们的创新创业这块做了很多工作。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我想在座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我想问一下你们的社区做的这么成功,你们是如何让自己的社区跟别的社区不一样?

Paul Hemming: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我们非常的注重设计这方面,以及艺术,以及友好等方面,现在大家大约有八年的时间,就是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良好,更加舒适的环境。除空间之外,其实我们是不断的在进行美化,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来获取灵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一些活动。我们基本上是可以把活动分成三种:比如说商业和技术,以及福利和健康产业。所以我们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全年进行社区的培养,并且实现这些不同方面的融合。我觉得这是让我们不同的一点。

Ashley Proctor:对我们来说,我觉得就是把艺术和工作之间的结合非常的紧密。比如说我们在西雅图是非常靠近一个美术馆,所以我们就把我们的创造力与传统的创业的精神相融合。我觉得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团体,能够一起工作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因为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能够产生协作的效应。但是我觉得让我们与其他公司不同的,就是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办公地点。比如说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开放这个XBase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几千名的会员。在准备的时间,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就等于我们的这个社区是由社区建立的,并且属于社区的。并不是唯一的这个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这种品牌,而是要切实的解决社区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温哥华也是,这个社区在未来的八个月都不会开放,因为我们要进行翻新的过程。在我们完成这个过程的时候,其实在附近的一些咖啡店是有一些集会,或者组织一些活动的。所以我觉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社区的一个联系,即便是在社区真正开放之前就已经能实现这些。

周炜:社群的话现在也是最热的一个话题,我觉得我们也不敢说我们说的好像特别成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可能相对比较专注做创业者的一个社群。目前我们在静安寺,我们大概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我们本周二,因为刚刚签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创业创客基地的项目,陆续可能还会签一堆这样类似的项目。就是我们可能比较专注做单一类似的客户。而且我们从运作的本质社群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社群这个词很容易误导。就是这个词必须是它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雪球迭进的过程,社群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夜之间搭建起来,它有天然的成长过程,线下甚至比线上还重要。很多人在做APP,我觉得这个工作要倒过来,而是要通过线下把社群搭建起来,这通过共同的成长和价值,尤其是实现商业价值更重要。我觉得就专注来讲,至少我们在创业社群这方面做的还不错的原因所在。

李刚:由于我们社群的独特性,我们筛选了一些入驻的机构和企业都是以文创和教育为主。根据这样的入驻企业我们会开发一些好的工具和方法,甚至开展一些工作坊。线下活动我们是比较密集的,一些关于国际上的合作,包括NGO,还有一些科技展之类的,促进我们社群之间的交流,有线下的沟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火花,我觉得这是线下活动我们有一个经常性活动的开展。

主持人(郑健灵):我们说到社群都会联想到活动,刚才李刚讲到,其实社群真正运营起来没有那么简单,我想今天大家既然在这儿,我想我一定要从我们嘉宾上挖一些干货让大家听一下。包括我们P2在运营社群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在一个空间活动越多越好,但是我们其实会在我们的微信群里会听创始人人,白天搞这么多活动,又有按摩的,又有做指甲的,我的员工别干活了及我们相信每个社群运作的过程当中都会碰到自己的问题,和它需要平衡和解决的事情。我也想趁这个机会问一下在座的嘉宾,我们可能从李刚这边先开始,你们在运营社区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对这块的思考是怎么样?

李刚:我们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入驻的团队也不是太多的初创团队,都是一些有成长型,有远大发展空间的团队。其实我们经常会召开一些社群大会,也做一些调研,针对行业的不同,内容不同,我们设计的内容跟它们是吸取他们的意见的。我们做的活动更多的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活动,而且让他们有参与感。而且我们的一个考量,就是社会责任,对每个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养是比较多的。联合办公不是说让他进来办公,而是引导他朝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国家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实我们联合办公也是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郑健灵):我打断一下,我们在座的观众还是希望想听到一些痛点,其实你刚才提到说在长沙位置,其实我们有很多联合办公所在的位置在市中心的地方,你们位置是在长沙,我想很多人去二三线城市运营联合空间感兴趣,怎么把这个做起来。还有从位置角度来讲,它是不是对你们社区运营有影响?

李刚:肯定是有,多数去过都认为,这里很偏很远,但是非常喜欢。首先我们在传播方面并不能过多的铺开。痛点的话,因为他们很多企业生长,就是我们讲的资本运作这方面,但是我们更多是让它自然的生长,所以公司的发展并不像其他的那么迅速和跳脱。我们做的是,让团队觉得我们这里能不能帮它提供服务,能不能更快的把它们的产品和公司推向市场。所以我们这方面做的比较少,所以失去了和很多团队的交集。

主持人(郑健灵):李刚比较谦虚,因为进P8感觉很有特色,去过一次,还想去第二次。很多时候在位置没有那么好的空间,我想它的特色真的能够让大家带回来,把这个社区不断带回来的一个原因。周炜你觉得你们的痛点是什么呢?

周炜:我觉得社群的痛点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人,因为最终是人塑造这个空间。所谓人的因素,说的很简单,真的要做的话我觉得对目前联合办公的话,普遍大家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如果从规模角度而言,这个空间的人的构成究竟是各种各样都聚集在一起,还是走更多垂直细分的趋势。本身从联合办公的构成来讲,创业者是很小的一部分,还包括自由职业者,还包括办事处,小微企业等等,这样的社群是不是能构成很有凝聚力的社群?从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探索,我觉得我们走的还是希望偏重于走垂直,走专注的路线。这当中分几个维度讲:第一,从空间本身属性而言,因为地点,因为所谓的附近产业配套,因为发展历史不同,每个点会有自己特别的客户属性。像淮河路,专业服务,广告创意的比较多,陆家嘴金融行业多一些,这是由历史传承引起的。但是这个还不够,这个基础来讲,如果做社群的话,是什么样的都带进来,还是要有筛选。你希望这部分人从上下游,从它的类型和大小各方面维度考虑的话,能不能把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机体。这方面还没有准确的答案,都是在探索中在找方向。但是从我们目前Xnode尝试的方向来看的话,我们觉得垂直、专业化可能相对会更有价值。这只是我们一家之言,这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Ashley Proctor: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要合适的人,谁能作为空间的很好的管理者,他必须有社区建设的热情,我觉得很难找这样的管理者。所以开始做空间的时候,你得自己做,你自己要去做这个典型人物,而且找一些和你有相关志趣的人,他们向你学习。当时我在几个不同的城市寻找,像多伦多,像安大略,旧金山,我要找到一些人,还要懂设计和管理,有时候我们基本一年换一次。当然可以去旧金山找一些和你志趣相关的人,让他们接手管理你的空间,保证他按照你的想法去成长。在多伦多我觉得挺难见的,我很难找到和我们一样,有这样创新精神的人,而旧金山很多。我经常要思考,究竟怎么去选人,怎么样去招聘团队,我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创新的企业者,所以我觉得要和不同的团队联系,你要懂人脉,这都挺难的。所以我觉得要在不同的地点找到不同的合适的人,比如有的对艺术感兴趣,有的对创业感兴趣,我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创业者,这是我的痛点。

Paul Hemming:我觉得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大的公司在我们的社区里,它们成长的非常快,它们的融资可能超过一千万美元,他们慢慢从三个人到四十个人。如果一个公司有四十个人的话,它们自己内部会打造一个社区了。还有几个大的公司也慢慢的成长起来,它们一开始是十个人。我们现在又开了一个空间,它们经常会自己,我们会开一些酒会,这样的酒会会帮助大家放松心情,真正创立社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们自己主动提供食物。我始终觉得你提供美事和美酒比较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建立社区。而且我们作为管理者也会主动的办这样的活动。有一次断网了,大家就聚在一块聊天。我们想在断网的时候正好请大家一起来活跃活跃。

主持人(郑健灵):其实我想在座的有很多的空间,大家其实经过一年的发展,其实都处在一个成长期,我们其实在美国看到We WorK它做了十几、二十、六十五、一百个空间,其实很多人也提到说,在We WorK的社区感其实是在减弱。我想接下来的问题是给Ashley Proctor和周炜的,因为你们自己都在运营好几个空间。我想空间容易复制,它是一个物理的形态,但是当你真正在复制社区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个当中有没有一个底线,说十个空间可能就是超过了,没有办法把这个社区复制了。还是说你们觉得社区是可以复制的东西,可以被你带到不一样的地方,能够让它来操作。

Ashley Proctor:我觉得我们的地点很特殊,它们都有独立的品牌,每一个空间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在西雅图和多伦多的话,包括像美国的、加拿大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些公司的组织。每个空间截然不同,它无论从外形,包括像艺术品的展示,还它们新兴公司和传统公司之间的交界都不同。在温哥华的话它们,在加拿大的话,我觉得虽然它们完全人员也好,设计也好,气质也好都不同,连它们网站上的感谢和欢迎辞都不同。所以我觉得我的社区都是独特的,我觉得不可能抄袭或者复制一个社区。因为每个社区的活力,它的地点都是自己的一个精髓。我觉得当我们扩张的时候,我觉得每个社区有一个负责社区文化的负责人。尤其是一些大的空间中,可能有5-10个小的社区,它们可能会互相介绍,互相组织活动,我们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专门做社区建设的,它们不会负责别的工作,它们也不负责营销。这些团队建设的人员不会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流动作业,来帮助不同的社区建立它们的文化。

周炜:她说的这个比较极端,每个点居然都是环境独立的方式。不过从逻辑来讲我还是蛮赞同她的说法。我不认为联合办公可以被复制。往往我觉得社群的价值反倒是,刚才我前面的谈话也提到过,可能从垂直的角度来讲它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北京有两个好的社群,比如我做两个空间能不能拿到上海?我觉得这个答案可能是不。现在从We WorK来看的话,这个点从美国的所谓的区域优势来讲在上海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每个地区都有它的自然的属性。我觉得联合办公是一个雪球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有对的人把它一点点花时间和精力做出来。联合办公做复制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感。就像郑健灵跟太和音乐做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太和音乐可能说在北京、上海两个点可以做,但是说拿到全国开太和的点是不是能做,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做法跟Ashley Proctor比较类似,但是我们的做法还是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有一个统一的Logo,但是每个点还是有自己的灵魂,每个点有自己的行业属性,有它的人群属性,有它的历史属性,这当中才决定了这个公司真正的魅力所在。We WorK比较特殊,它如果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的话,它可能有一些类型的客户,就是所谓的全球的游牧民族,或者全球的数字民族,这部分来讲的话,它们可能本身就是全球在跨区移动的,这部分人群我们有,是不是大到是说能够开无数个点,我对此是打一个问号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不同的有不同的选择,最终中国的联合办公社群会建到什么程度,不是今天可以回答的,可能两年、三年以后,大家会看到哪些人做社群做的非常棒,哪些人会相对慢慢慢慢不太能够做出来社群,我们大概几年会知道。

主持人(郑健灵):这都是很棒的经验分享,还有什么补充吗?

Ashley Proctor:我不是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个,就是我自己的观察。北美联合办公其实发展非常快,而且市场份额的增长也很高,我觉得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入驻的企业它们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我觉得本身它的规模的发展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的目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规模的增长来感受到这种发展趋势。在我们进入市场以来,我觉得有很多成员,随着它们的发展,它们不会永远留在社区或者联合办公的区域里。所以基于我们空间的经验,就是很快这个社区就消失了。即便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设备,提供良好的硬件服务,这些公司可能会吸引它们,再回到这种空间来。但是人们时常说的,什么时候市场能够进行细分,也就是能够出现集群式的联合办公的空间呢?因为它们总的趋势来说,人总是需要与其他人的交流的环境的,就是有的空间自始自终没有做到满足这些条件。

主持人(郑健灵):在昨天的会上也讲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设计不是完全能够代表空间和社区的全部。接下来的问题是给Paul Hemming和李刚的。你们两个空间同样是有跨界,Paul Hemming的空间有音乐,P8同样也是。所以你们两位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做跨界运营的时候,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是需要能够去做,怎么样能够让不同行业的人,在同一个空间里让他们交流起来?

Paul Hemming:首先有一个非时间的安排,比如我们的舞厅,夜店的活动可能是在晚上、周五和周末,在正常的工作时间,这种夜店是不开放的。现在基于我们的观察,我们觉得可以把每一个不同的商业,不同的元素相分离。也就是在夜店工作的人,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在园区空间内的讲解。比如我们也会分一些VIP客户,向他们展示我们的空间,让他们了解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等等。而且我们认为这种联合办公的场所让他们也了解到夜店的经营模式。我觉得这是一种增值的效果。因为它们即便是跨界的,但是实际上只是说在空间上的一个融合。我觉得从实质意义上的融合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李刚:现在我们都在讲联合办公,我们往后延伸的话,就是联合生活,联合居住,联合学习,我们在一起,一帮程序员天天在一起可能没有什么交集,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一块就比较宽泛,我们下班之后,像我们空间,未来会走向联合居住的方向。我们居住在这里,有其他团队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参与,甚至还有一些学习的内容。我相信通过下班之后的接触,或者我们在上班时候也会举行一些讲座之类的,以工作坊的形式,促进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沟通是有效的。刚才讲到痛点,就是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痛点,你能否帮它解决。比如它是做视频内容的,你如何帮它做线下推广,我们可以把其他团队的资源调动起来给它所用。还有做企业宣传片,做视频内容的,直接在我们园区可以找到这样的空间帮它去运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时间久久了,就会形成社区的默契程度,更加往前推动它的发展。所以我们也会根据团队我们开发了一个乐百科的软件,可以自己创新词条,发起活动,还有一些学习的内容,都可以丢在上面,我们每个团队随时都可以看得到,我觉得这个工具是非常有效的。

主持人(郑健灵):我觉得其实空间的极致运营无非是在空间,我们把物理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能够把它运营到极致。我相信在座的嘉宾都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工作去把这个实现。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问。

提问:在联合办公空间是偏向于感性运营,还是偏企业的运营服务,这个度是怎么掌握的?

Ashley Proctor: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我们入驻的团队很大,我们其实还是专注于个人的,因为即便有文化上差异等等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把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样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Paul Hemming:我想这也是正是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必须要确保我们的运营的经理,他实际上是要认识每一个单独的人的,比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这样他们遇到彼此的时候是可以有聊的话题的。因为虽然有很多大型的公司入驻,有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比如我们每天有一个快乐一小时的活动。

周炜:今天很多人碰到的挑战,就是大公司进来以后,大团队进来以后怎么办?我估计这当中跟咱们国内团队分享的话经验相对更多,因为美国的文化和消费特征跟中国还是有差别,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空间最终还是以人为驱动的,这个还是要落到人上。

李刚:这个没有冲突,每个人需求不同,我们作为运营商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做一些帮助,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是我相信它肯定会理解。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嘉宾们解答台下观众的提问。我想观众还有更多的问题的话,我们下午还会有更多的交流。这场的论坛就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现场直击|2016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站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9-10 08:31:00
2016全球联合办公行业峰会GCUC CHINA 于9月9日-10日在北京751D•PARK举行。此次峰会为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得到了联合办公先行者P2、优客工场、空间产业联盟、中国联合办公联盟、红杉资本等众多组织和机构加盟。行业大咖聚集,言论唇枪舌剑,第二天干货已准备就绪!敬请关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