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外来房企眼中的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9-24 08:37:00

房企拿地热潮正在来临。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20大标杆房企在8月累计获得土地资金权益高达317.32亿,这也是最近7个月来的最高点,在楼市复苏下,标杆房企开始积极进入土地市场。

如今,房企拿地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三四线城市风险较大,而更多将投资目光倾向一二线城市。在北京,9月土地市场更加火热,出让的土地几乎为地王。截至9月21日,北京成交土地额已经高达167.6亿。

但同区域内,不同的企业对拿地仍有不同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了一家民营企业拿地策略图。该报告对北京房价地价走势、库存走势、房企竞争格局、区域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最终确定自己的拿地策略。正是基于这份分析,这家外来民企在地价高点之前拿下了多幅地块。

外来房企研判北京市场

京城土地贵是房企的共识。但能否拿下北京的土地则是房企全国化一个重要的身份标识。旭辉地产则是近一年来在北京土地市场上血拼较为抢眼的一家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整理发现,近一年来,旭辉地产在京共计拿下8幅土地,其中,5个为旭辉操盘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并非国企、并非北京土著,而是一家外来民企。在其进入北京十多年后,近年来突然发力拿下多幅地块。扩张规模是企业发展需要,但对于公开市场招拍挂的企业而言,市场研判尤其重要。

旭辉地产看来,根据逆周期法则,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最佳拿地时期。因为这段时间房价处于下行通道,市场预期最低,房企去库存压力较大,适合土地市场抄底。而2015年下半年,旭辉认为市场机遇仍在,但是“随着市场回暖、企业资金回笼、信贷环境放宽,竞争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四季度房价环比涨幅将见顶。

公开资料显示,旭辉拿地时点路线也基本延续其对市场的判断。在今年上半年,旭辉地产在北京大兴区拿下了多幅地块。

地价高企背景下,房企拿地前提是基于对房价涨幅的信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旭辉地产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预判是,“预计2015年随着成交的回暖,市场会呈现主打去库存以及新增供应不足的局面”,全年北京房价涨幅将在“13%-15%”之间。而成交量则将在2015年下半年有一个较高的增长。"

旭辉地产这个结论是基于其对住宅供应以及新开工量的分析。他们认为,近三年北京住宅供应年均增长略高于需求,但考虑到2014年新开工下降17%,预计2015年随着成交回暖,市场会出现主打去库存以及新增供应量不足的局面,在人口流入和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房价较2014年将有明显上涨,且基于一线城市购房者追涨的从众心理,房价走势发生超涨或者超跌的概率很大。因此,旭辉对北京市场2015年房价走势的判断是,房价上涨很可能高于13%,但达不到15%的涨幅。

中型房企“焦虑症”

多家欲实现全国化的外来房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北京土地市场机会。也就是说,对于北京土地竞拍场的开发商而言,他们的对手绝不远远是场面上举牌的开发商。

旭辉如此突围,正是基于其作为中型房企的典型规模“焦虑症”。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曾对媒体表示,作为一家中型民营企业,每天的感觉都是如履薄冰。林中认为,目前行业发展的马拉松长跑进入下半场,一旦被落在第一、第二方阵后,即使最后冲刺阶段再努力,也永远难回大众视野。

林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500亿是衡量房企的门槛之一。房地产行业在一定时期内还是资源导向型行业。所以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完成对行业三个资源(土地、资金、人才)的配置,也才能有更强竞争力。

林中也深知,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房企这种资源配置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出现边际递减,但是太小的企业在未来几年要实现规模增长会非常困难。旭辉如果不快马加鞭,就很难有机会在马拉松长跑的后半段冲进一线阵营。

所以,旭辉定下的目标是连续3年实现40%以上复合增长率,由250亿元销售规模向500亿元挺进。2014年,旭辉集团销售金额为212亿元。在克尔瑞集团发布的2014年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中位居第30名。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一家外来房企眼中的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9-24 08:37:00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20大标杆房企在8月累计获得土地资金权益高达317.32亿,这也是最近7个月来的最高点,在楼市复苏下,标杆房企开始积极进入土地市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