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激进扩张背后:严控成本玩转高杠杆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4-21 09:21:00

高杠杆的战略支撑

“未来3~5年,阳光城将成为每个进入城市的领头羊之一,并力争在大上海(苏浙沪)做到200亿元,大福建做到200亿元,大西北做到100亿元,届时500亿元的阳光城就指日可待了。阳光城目前土地总储备80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已超过1000亿元,继续深耕下去完全有这个潜力和爆发力。”在陈凯看来,目前的高杠杆和快周转都是为了能够抓住机遇,抢入一线房企。

“大鱼越来越大。正常的行业规则二八开,我相信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还会越来越高。”陈凯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将来一定会到10万亿元。如果排名前10的公司占到20%的份额,其销售额就有2万亿,也就是说将来5~8年间,排在前10的公司销售规模平均在2000亿元。也就意味着,那时第一名可能达到5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基于这样的预测,陈凯认为,像阳光城这样的中型房企,若想发展得好,必须踏准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大企业有70、80多个项目,牺牲3~5个,影响小;而成长型企业总共就10多个项目,亏2个的话,财务报表就很难看了,甚至直接牺牲了。”

因此,在“高杠杆、高周转、高成长”的背后,阳光城对其战略发展做了清晰的规划。

2012年11月18日,阳光城将上市公司管理总部迁址上海,拉开集团进军上海、拓展江苏、浙江、西安等地的序幕。目前,阳光城已经形成了以大福建圈、长三角圈和大西北圈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上海为例,短短一年多时间,阳光城在上海已有7个项目,涵盖了写字楼、SOHO、别墅、叠拼、洋房、高层等多种产品线。

“进军上海,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上海的土地即使价格稍贵一点,只要能高周转、客户能接受并且能带来高溢价,阳光城就会坚定去做。”陈凯说。

陈凯认为,不同企业战略要因地制宜。比如上海市场未来要做到100亿元、200亿元,只要能盈利,什么项目都得做,只要是能盈利的项目就可以。另外,产品线拉长后,往往也能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比如上海也不是所有土地都被抢,阳光城在外高桥和美兰湖拿的地都没人抢,底价拿到,其他企业可能因为产品线或是企业定位问题,没参与。

“高周转”要求公司有充足的土地储备。2013年,阳光城通过招拍挂、受让股权等取得土地面积182.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4.58万平方米,拿地金额约130亿元。据CRIC统计数据,2013年度阳光城项目销售均价为11800元/平方米,对比2013年阳光城土地平均成本3591元/平方米。其投资策略完全是成功的。

“拿地要保证资金安全和经营安全。目前阳光城有一个投资顾问小组测算地块风险,一般看36个月窗口期平价出售是底线,保证资金安全。在经营安全上,阳光城强调拿地前,就要想清楚‘如何拿地、如何定位和如何定价’这三大问题,这才是地拿对、拿对地的关键。”陈凯表示。

“我认为周期很重要,土地储备要小心,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陈凯说,“大家觉得面粉比面包贵,房价还会涨,这是一个伪命题,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周期出现。”

通过这些市场判断以及据此做出的战略,阳光城以地产界的黑马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对于下一步战略的落地,陈凯说,“阳光城制定‘五步走’战略模型,推行以‘高周转+低成本’的运营策略、以‘丰富产品线+精选城市’的定位策略、以‘扁平化+青年近卫军’的团队建设策略、以‘股+债’的多元融资策略和以‘信息对称+评价到位’的管理策略。”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接受中国房地产报采访时表示,阳光城这三年来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在保持高周转、高杠杆的背景下,很好地控制了现金流和财务结构的稳定,这需要整个阳光城不同体系的紧密配合,包括营销体系、产品体系、成本体系、投资体系、后勤支撑体系等。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上海分部负责人苏雪晶认为,阳光城集团通过这一清晰路径,缩短管理半径、降低管理强度,避免效率损失、品质折损。这一策略组合成为成长型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路线。

在“拿地必赚”的经营思维下,房企尝试高杠杆的财务模式,试图撬动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但是最近,中小房企资金链的困境,也折射出高杠杆和高周转两个策略平衡的重要性。显然中小房企具备更高的杠杆率,不过持续的房地产调控、竞争格局的变化也让高杠杆房企面临考验。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阳光城激进扩张背后:严控成本玩转高杠杆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4-21 09:21:00
“阳光城虽然高杠杆和高周转,但在现金流上有严格的风险把控。”面对质疑,阳光城集团总裁陈凯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型房企来说,进入第一梯队的机会不多,所以“财务的稳健一直是第一位的”。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