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财经观察:社会保障体系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3-13 09:4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也就是说,无论您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够享受到统一的养老保险保障,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这无疑是让社会保障体系走向更加公平、合理的一种进步,那么,随着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将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电工夏春来苏州已经七年了,不管上班还是闲暇,他都会随时把社保卡带在身边。

 夏春(建筑工人):之前没有的,之前没有的,之前那种都是比较是像私人老板性质一样的,然后后来到了苏州来,感觉这单位比较正规,各方面,然后给我们办了医保。

 谭国明(苏州社保中心主任):这张是我的社会保障卡,我们所有的参保人员都和我一样,每人都有一张按照部里标准的一张社会保障卡。持这张卡的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障险种,享受同样的待遇。无论是单位人员,还是社会人员,包括我们市领导,还有农民工,他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保障的体系。我们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整个基本全面覆盖的这样一个状态。

 城乡养老统筹正在加速推进,2月21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月24号,人社部和财政部又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这一政策将于今年7月1号起正式实施。

 统筹城乡,受益最大的是城乡流动群体,包括农民工及其家属。

 胡晓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这次把两个制度合并起来统一规定了城乡居民的交费标准,维持原来100到1000的这个市档标准,同时又增加了两档,就是1500块钱和2000块钱这样两档标准。这样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只要他有意愿,也有能力,他可以在这12档标准里头自主地选择。

 杨燕绥:只要涉及60%的百姓的事情 就要直接挂在市长的裤腰带上

 这张社保卡从技术上没有问题,可能要真正实现一张卡覆盖所有的公共服务,它可能还涉及到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改变现在多龙治水,信息孤岛,这可能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了。

 苏州现在的社保中心,它已经把劳动就业、合同管理,1995年以前的那个工龄寻找和档案接续,然后复转军人及其家属,外国人,灵活用工、外地人全部都在一个系统里,几乎已经没有劳动局了,劳动局就是促进就业中心。他现在已经按照信息整合标准化,服务下沉,然后有些关键的技术服务外包,已经打造了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雏形。这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它只是在一个城市,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金的信息系统、经办机构以及待遇调整机制它整合了,这只是一个城市发生的。

 居民,这只是在一个城市,居民之间一个信息系统,一个经办机构,一个待遇调整机制,在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还不行,然后从居民到职工还不行,从职工到机关事业单位还不行,但是这是中国五千年第一次没有城乡差别了,所以这个动作实际上很关键。它是一个几亿人的基础数据的整合,从第一步开始,剩下就是整合了。这个整合有信息的整合,经办机构整合,我们当然可以把五险一金,劳动就业,还有在苏州民政部发钱也通过这个系统,计生委发家庭补贴什么的也是通过这个发钱,所以把所有的公共服务,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只要涉及60%的老百姓的事情,就一定要从部门里拿出来,变成一个公共服务系统,直接挂市长的裤腰带上,然后它就成一个网格了,就不存在流动上的障碍等等,因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后边要做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横向指的从县到市到省到中央信息平台,经办机构,纵向就是这个政府垂直和水平之间的对接,最后一直到中央形成,整个这个信息从基层不断地向上集中,这样中央才能顶层设计。我们去年搞养老金顶层设计,能搞吗?信息都不准确,能搞吗?所以这样才能中央顶层设计,然后做好预算,这样预算才能逐渐地往下发放,人们期待的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金才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两会财经观察:社会保障体系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3-13 09:46:00
两会财经观察:社会保障体系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