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汇下午茶》第二期:电商狂欢下 实体商业的攻守道!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7-12-27 14:38:35


冯伟:我们在街上看到的最多的一个门店,通过信息化的管理,门店成本不到10%,这个是很夸张的。他们的店比银行都多,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是第一。


第二,我还有一个核心的想法,我们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我们的核心逻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流量。我有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品牌,以前在唯品会上做的特别好,现在不做了,为什么?因为做不起了,唯品会费用太高了。同样的跟他同品牌,不是同一个代理商,在八达岭奥来一个月卖到8000万流水。在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非常高,做不下去了,但是同样的品牌,在八达岭奥莱,线下的流量足够,同样一个月可以卖到8000万流水,这是很可观的。


我们在想的核心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怎么去解决流量的问题。


喻浦阳:线下店为什么难做?主要是养成消费习惯是很难的。中国有很多场子开完之后都会倒闭或者经营困难,其实跟运营能力是有关的。刚刚说到我们的团队,人出现了很大的瓶颈。中国井喷式的发展过程中,首先人这一块出了问题。线上的流量跟线下的流量怎么去解决?现在APP也多了,大家在线上寻找商品的时候选择也非常多。


比如双十一,双十一我们看到的数据是十几个亿的销售,有没有人去关注退货率,我估计达到一半以上,但是大家没有关注这个,大家关注的都是前一段,没有关注后一段。为什么我说实体店春天又来了,像奥莱这种店,在周末的时候大家会去游玩,变成了一种家庭聚会式的消费。


在国外电商其实不是那么发达,特别是在日本,日本没有电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线下购物。日本有人做过电商,但是失败了,因为他们觉得我家门口就有,出门两步可以直接买到东西,体验感更强,服务很好。电商是冷冰冰的,在线上买的东西经常退不了货。我们对标的之后,线上做不到的,把线下的商品品牌的质量、服务的意识、服务的体验感,与其他的业态结合做到更强,未来肯定是越做越好。老百姓把它当做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买东西的快感才能体现出来。


中国电商的产品只是一时而已,求便宜,老百姓还不是那么富裕,一旦有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还是会对电商有很大的影响。电商不断的在做活动,线上的费用也越来越贵,所以到最后线下的实体店也一定会越来越强。


冯伟:买货退货对阿里来说不重要,其实阿里是一个最大的广告公司,最大的营收来自于广告收入,而不是交易收入。马云之所以会提新零售,是因为他看到了电商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所以他才会提新零售这个概念。其实他过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所有企业的生命周期都是很明显的,阿里也不例外。


用户年轻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视角要改变。我们的视角以前是企业视角,现在要用用户的视角去看,比如手机,你只要告诉他拍出来的照片好看就可以了,不用告诉他多少万像素。不是说我们怎么抓到市场需求反过来的那一束光,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喻浦阳:零售要考虑人的消费习惯变迁,谁能够把握住这个谁将来就会成功。以人为本设计好商业,这是我们要做的。


刚刚说到手机,原来我们照相的时候都是用柯达胶卷,结果诺基亚装了一个摄像头就把柯达胶卷干没了。如果说当年柯达胶卷装在相机里,可能就没有诺基亚了。再比如苹果为了取代诺基亚,把电脑装在手机里了,就把诺基亚替代了。人们的需求是在不断提升的,老百姓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包括他的消费需求是在转变的,我们要研究他们消费的转变。马云是看到了电商里面存在的不足,所以他希望走出另外一条零售之路,由此提出了新零售。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红人汇下午茶》第二期:电商狂欢下 实体商业的攻守道!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7-12-27 14:38:35
在电商巨大的冲击下,实体商业如何通过自己的“攻守道”,突破红海竞争形成消费凝聚力,是摆在所有商业运营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实体商业除了通过体验式业态吸引客流之外,还能打造哪些必杀技?互联网+背景下,实体商业如何借势实现消费黏性?商业地产是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为此,中国网地产特邀业内重量级嘉宾就《电商狂欢下 实体商业的攻守道!》这一话题进行研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