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旭:解读下半年房地产政策将会吹什么风?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7-21 09:03:00

“收紧”型政策分为两大路径,主要是紧缩需求端,可归纳为4方面内容:

1、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预防和严控潜在的金融风险。比如上海市:二套普通房首付不低于5成,二套非普通房首付不低于7成,此外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还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再如深圳市:二套房或近两年内有房贷记录首付最低4成。还有7月份合肥与厦门出台限贷新政,二套首付提至六成,三贷禁贷。

2、限购政策进一步升级。比如上海市:提高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再如深圳市: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此前年限则为1年及以上;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执行。还有廊坊市: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且购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3、规范房企管理,严禁房企、金融机构提供“首付贷”等非银行系统高杠杆房贷业务。比如四个一线城市全都发文清理整顿首付贷。上海市: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

4、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预售,防止捂盘惜售。比如苏州市:加强商品住宅项目预售许可管理,3000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项目宜一次性办理商品住宅预售许可。并要求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后,预售房源应在10日内一次性全部对外公开市场销售;在对外销售时,同批次房源应当一次全部公示销售价格,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申报价格3个月内不宜调高,6个月内调高幅度不宜超过6%,12个月内不宜超过12%,同一批次房屋间价格不得调剂使用。再如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对一些楼盘“捂盘惜售”及捆绑车位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南京也限制新盘提价幅度。

其四,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透露出中央将抑制房地产泡沫。

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鉴于人民日报的权威地位,这位神秘的“权威人士”所说的观点,不能不信。涉及房地产市场观点主要如下几点:

1、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新问题有所暴露。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

2、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比如,一些国家曾长期实施刺激政策,积累了很大泡沫,结果在政策选择上,要么维持银根宽松任由物价飞涨,要么收紧银根使泡沫破裂!

3、政策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比如,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

4、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与汇市省略)。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由此可见,权威人士比较关注防风险,尤其是高杠杆所带来的房地产泡沫。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和银监会不再会出台更加宽松的房贷新政了。就这一轮短周期而言,首套房贷最低二成到底了!去库存,靠人的城镇化,也即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成为新市民;但不欢迎本地居民投资投机性购房!不能纵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利用“首付贷”等高杠杆买房、炒房。

虽然这位“权威人士”的上述观点,在房地产政策取向方面,透出一丝凉风。但是,还不宜据此认为房地产政策立马就会转向。因为,全国房地产库存仍在高位,去库存还远没达到理想效果,房地产刺激政策不可能这么快“鸣金收兵”!主要是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必然导致收紧政策。

来源:杨红旭楼市研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杨红旭:解读下半年房地产政策将会吹什么风?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7-21 09:03:00
近段时间,全国房地产政策面出现异动。一种信号是3月25日上海和深圳出台调控新政策,以及近期南京、苏州、廊坊、合肥、厦门的政策收紧;另一个信号是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透露出对房地产泡沫的隐忧。那么,如何判断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性质和下一步走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