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今年房价不会跌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2-23 09:14:00

所以我觉得关键问题来讲的话,今年应该要维稳二线城市的房价,因为二线城市的话,它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它的人口还会再集聚,那么它的公共服务跟我们产业的规模机制这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一种相互支持。所以我觉得现在来讲,还是要维持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第一财经 李策:看一下一月份的这个金融数据,一月份新增信贷有2.51万亿,可以说是创出了一个天价,有很多媒体说,内地银行狂放水,新增信贷破记录,那这些新增的贷款到底流向了哪里?是不是到了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因为我们看到2014年,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就是向地方政府放贷,但是现在的话,有这样的一个趋势,您觉得它对于我们调结构稳增长,或者说向八部委联合发文件说我们的金融要支持工业改革,要利用流动性工具来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是不是说稳增长已经开始发力?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首先来讲的话就是信贷的这个大幅的增加,还是跟我们商业银行的行为有关系。因为作为商业银行来讲的话,目前随着利率水平的降低,它的利差越来越小,所以它又要背利润增长的指标。所以你要让银行再继续增加利润的话,它只有扩大信贷,那么才能够使得它的利润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所增长,否则的话,如果信贷不增长,它利差再缩小,那么基本上它的利润就完成不了今年的任务。所以在年初它的放贷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第二个方面的话,确实市场也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因为随着经济的下行,债务率的水平都在提升,所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的话,它还是有这种借新还旧这方面的压力,所以说你讲的地方融资平台,它肯定是要有旧帐要到了,怎么样用新账来还。那么另外方面的话,还有一些,这些利息部分,它要支付。你也还是要通过信贷规模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作为稳增长方面,我觉得应该也是不可否认的。

因为今年稳增长的任务,它的指标实际上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有所准备了,所以说现在这个一月份的贷款的大量增加,其实都是去年已经准备好的那些项目。那么这方面,从放贷这个过程来讲的话,确实反映了我们的商业银行跟西方的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我们可能有更大的这种盈利偏好,而西方的话,它有更多的这种防风险的偏好。他们的话是通过裁减人员,通过压缩信贷来维持自己的经营业绩的稳定。而我们的话,可能有更大的风险偏好。

第一财经 李策:那是不是意味着清理多时的这个地方融资平台又要卷土重来,而市场担心的这个四万亿拯救经济也会重演?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我觉得要这么来看,首先来讲的话,地方融资平台它的规模,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它核定不超过16万亿,所以这个上限还没有破,就意味着地方融资的规模还是受到约束的。那么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就是说明受到约束。但是另一方面的话,地方可以通过PPP这种模式来扩大它的投资规模,那么这样也是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信贷资金来进行配套的。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是应该要考虑到的因素,就不能简单的认为好像是地方政府的规模,债务规模要增加了。

第二个所谓的叫对四万亿的担忧,因为这一次一月份的贷款增收是超过2009年同期的规模,那么是否又意味着四万亿的投资,那我觉得也不能这么去理解。因为我们整个投资增收逐渐在下来的,当然因为基数上升了。去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收是10%,今年的话可能是略有下降,增加还是在增加,但是增速是在放缓,因为我们经济基础大了。而我们现在制造业投资跟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在回落,那么要靠基建投资增速来弥补。所以基建投资这块增速肯定还是会比较大的,总体来讲的话,经济还是处在一个平缓的下行过程当中。所以说不能够认为又一次性的扩张,我们能够稳住已经是不错了。

第一财经 李策:有传言说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将由150%降低到120%,这种举措对于商业银行业绩的改善和对于我们内地银行股的股价的回升,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乐观的看待,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我觉得这方面的话,还是应该客观的看待,它无非就是对银行的监管要求,是一个逆周期的货币政策的体现。反映了我们的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那么对银行来讲它的粘连利润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个也可以来防止它为了挣利润而拼命的扩张信贷。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就是体现在账面上面,并不是它实际经营业绩的提升。那么我觉得并不因为这样一个举措成为看好银行股的理由。

第一财经 李策:我们一月份的这个物价数据CPI回升,PPI降幅收窄,CPI是有一个1.8%这样一个涨幅,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意味着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并不在供给侧,而是需求端更加需要引起关注?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首对,我们现在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在工业领域里面是非常明显的,47个月的话,就相当于是四年的PPI的负增长。当然它的大的背景也是我们看,现在原油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跌,反映了我们以这个助工业化来推动的这么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要求产业升级,所以需求的不足,也是反映了我们目前人口的老龄化,人口红利的消失,所以需要就是有更大的刺激力度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当然我们现在也不能够以此来推断,我们会有一种通胀的出现,因为毕竟你现在PPI还是负的,CPI虽然上升,但是对通胀是不用担忧的,也就是说我们刺激经济,方方面面来刺激经济,应该是不会导致负面的效果。

第一财经 李策:我们2016年的全国经济本来就不好过,但我们看到各个国家都在进行量化宽松,各个方面的刺激,但似乎也没有很好的一个改善。大家都知道,当油价下跌到破40美元的时候,可能金融市场就会出现不稳定。但现在假如说油价继续跌跌不休,我们的大宗商品价格崩盘的话,将对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来谈一下。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现在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这是跟我们的美元升值有关系跟我们的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需求下降有关系,而且跟中国经济相关性会更大。因为我们中国毕竟是原先是这些大宗商品最大的需求国,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我们所面临的这种人口老龄化,而且西方国家经济改革不彻底,大家都喜欢通过量化宽松这样的麻药来缓解经济的压力。但是你上了麻药不动手术,那么你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我是觉得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讲的话,当然有你的需求不足,那些新兴经济体往往都是这些资源出口国,那他们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但是我也相信这个方面肯定是会有转机的。就是随着经济坏到一定程度的话,那么油价肯定会长,美元指数肯定会下跌。那么物极必反,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还要看得更加长一点,不能因为短期的这么一种持续下跌,就认为好像就不行了,我想它肯定会有转机的。

第一财经 李策:那中石化下属的这四个油田关闭是明智之举吗,包括胜利油田在内,我们都知道供给测改革有一项就是破除僵尸企业,如果说这种举措扩大的话,那么工人怎么样安置,包括保障怎么样来落实?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因为油价的下跌导致企业效率的下降,所以我觉得关闭油井应该也是合理的。本身中国资源就少,我们的资源,现在不用的话,以后还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所以这方面的话,在国外也有关闭油井的案例,比如像美国,它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更多的资源,那么至于引发的这种下岗问题,那我觉得政府来处理,政府来提供相关的福利。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看大数据,那些油井油田石化企业都是属于国有企业,那么国有企业目前为止,它的就业占整个城镇就业的比重也就是15%,所以说如果回到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我们的国企的就业比重很高,所以说你一旦出问题之后的话,就业压力就会很大。

现在来讲的话,你如果在15%里面的人,比如说有个2%、3%失业的话,构不成对我们社会的影响。而且我们现在看整个我们的劳动力市场,这个蓝领工人是供不应求的,因为我们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我们在过去的四年当中,我们整体的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减少了1300万,再五年的话估计又是要有1200万左右,到2020年我们整个劳动年龄人口要减少2500万,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对失业问题,不用过度担心。

第一财经 李策:我们现在是生产型增殖税,就是说关于税收这方面。如果说对于企业也要减税,然后又要一些这种僵尸企业要关闭的话,那我们的财政税收就是说怎么样保障?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我觉得中央政府来讲的话,它的债务水平并不高,占GDP比重的话也不过是20%左右。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目前来讲还是比较好看的,就是还是有可以有一个比较高的负债提升空间。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通过增加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来解决这些短期所面临的问题,至于长期来讲的话,我们还是要调结构,还是要推动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我们的长期问题。

第一财经 李策:那我们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因为我们的GDP增速要保证在6.5%到7%之间,那这个增长动力来自于哪里,对于我们的现实环境来讲?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从我个人认为来讲,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只要能够保证充分就业就可以了。所以说至于怎么样一种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充分就业,按照我的判断的话6左右,应该能解决我们的充分就业问题。有很多东西不可能是两全其美的,又要稳增长又要促改革,那你肯定要牺牲一端。所以我觉得你前面提到的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个方面入手的话,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从我们的财税体制改革入手,一方面的话我们要减税,这样减税的话,会减少我们的税收收入,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财政支出的能力,但是支出能力的增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债务的提升来解决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李迅雷:今年房价不会跌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2-23 09:14:00
今年房价还没有到达一个下跌的时机,但房价虚高的现象比较明显,应该维稳二线城市的房价,它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