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速度:2013年在内地开出35家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1-29 08:12:00

直觉一样的转折点

中国市场能够有现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源于金井政明在2009年时的一个直觉。2009年前,占无印良品员工总数5%的海外事业部管理着公司涵盖美、亚、欧的所有海外门店,当时金井也巡视过公司在中国的店铺,“当时觉得有点……它们没有真正把MUJI展示出来”。彼时经过前任社长松井忠三的重建,无印良品已经重新振作发展,并建立了管理门店的诸多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并没有被移植到为数不多的海外门店中,例如无印良品在日本的IT、物流系统,任何产品当天的销售额、订货数、毛利、库存都能从上面有迹可循并有着统一的格式,经营者能从中发现店铺的好坏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然而当时海外各个市场的系统都各不相同,呈现给总部的数据也是形式各样,这让总部无法有效地用管理日本市场的经验来管理它们。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在日本销售所向披靡的无印良品出现了停滞,金井政明在这个时候决定让无印良品开始真正意义的国际化。2009年的一天,金井和海外事业本部长松崎晓在车上突然想到个点子,他将所有的公司董事都集中起来,告诉大家无印良品决定要国际化,公司里其余95%的人必须支援海外事业部的工作,换言之,海外市场要完全复制日本市场的做法,包括使用无印良品最核心的系统和技术。这一决定做出时,离1991年无印良品在伦敦设立第一家海外门店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在这其中,金井还提出中国到2013年开出100家门店的目标。“那是公司第一次把日本的系统拿到海外。而2008年的时候,中国才5家门店,社长提出这个目标时我们都不能理解他的意图,这可能是他一个直觉判断,也正因为这个系统的导入,才会有今天中国市场的发展。”曾经担任无印良品中国担当的松崎晓回忆道。

这一决定的威力或许能从去年12月一口气开出12家店的速度看出。无印良品中国区总经理王文欣告诉《周末画报》,尽管这样的开店速度史无前例,但所有的开店规划早在近一年前就已经做好。“日本给了我们全力的支持,因为这是社长下的指令,哪些店由日本来画图纸,哪些店由上海来画,VMD(商品视觉企划)的陈列,早在一年前就做了很细致的分工。”

王文欣同中国内地市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直到2013年6月,她才被日本调往中国内地担任总经理,在此之前她一直管理着台湾市场。为了尽快熟悉内地,除了每周开会的周一周二,王文欣将其余时间都用于走访各地的店面。“我最大的体会是,现在中国内地经济起飞的时候,大家开始重视生活的品质,只要能够让中国内地顾客知道MUJI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东西,他们会非常乐意接受我们的商品和服务。”

这样的假设条件在无印良品飞快的开店速度下正在实现。无印良品一目了然的产品介绍,以及与其他零售商大为不同的陈列方式,让每家门店成为传播无印良品的信息载体。无印良品在日本有个非常有名的网页叫作“良品生活研究所”,经营者从上面收集顾客对商品的意见和期望,也提案与公司商品相关的生活方式。从2013年下半年起,“良品生活研究所”也出现在了无印良品的中国官网上,网页上刊登着“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直线剪裁的服装”、“家居的换季”等文章,在中式生活和日式生活存在差距的情况下,这些“提案”更助于消费者了解无印良品产品的用途。

店铺数量迅速增长的益处并没有止于此。虽然无印良品有不少产品都在中国制造,但由于此前中国门店销售额低,达不到工厂的最低订货量,这些“中国制造”往往是先被贴上日文标签运到日本,随后再被分装配送回中国,贴上中文标签。最开始公司能够“内贩”的产品仅有10个左右,由此一来增加了不少物流和贴牌费用。随着门店扩张带来的销售额增长(在2012财年,无印良品在中国新开了27家店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6.7%),无印良品有了更多和工厂谈“内贩”的能力,如今它在中国生产的所有服装都为“内贩”,生活杂货类的产品也有百分之三四十实现了“内贩”。多年以来,无印良品在欧洲的发展屡见亏损,原因之一便是大西洋一侧的租金和人工过于高昂,中国市场却因为众多的店铺摊薄了这些同样耗费颇多的成本。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无印良品的中国速度:2013年在内地开出35家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1-29 08:12:00
产品风格颇为清心寡欲的无印良品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现在,这辆车牌号为“MUJI”的车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得又快又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