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金融同城今年实施 银行减收异地业务费用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1-16 10:28:00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省正式实施郑汴金融同城,目前,在郑汴两地之间,银行卡、存折在同行之间取款时已不再收取异地费用。据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测算,郑汴金融同城实施后,两行分别将减收异地业务费用360万元和620万元,并逐年递增,其他各银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业务减收。

郑汴金融同城进展如何?有哪些成效?昨日下午,由省政府主办的“郑汴金融同城”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 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郭浩在发布会上通报了郑汴金融同城的相关事宜。

背景

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加快郑汴金融同城步伐

为何实施郑汴金融同城?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由于郑州和开封两市相依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人文背景相似。改革开放以来,两市经济社会持续繁荣,联系交流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互补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在诸多领域已经逐步突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划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若干突破口,推动郑汴两地在该领域的同城化,构建同城化的要素市场,更好地促进郑汴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高两地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两地政府和人民的共识和必然选择。

郑汴金融同城的概念最早于2006年6月首次提出,两地政府积极探索推进,把推进郑汴金融同城作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2011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之后,我省加快了郑汴金融同城的步伐。2012年9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郑汴金融同城的通知》,对郑汴金融同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定在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进展

我省将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郑汴两地覆盖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郑汴金融同城相关项业务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银行卡、存折同城业务已于2012年12月30日提前实施。

郑汴金融同城已经实施半个月时间,效果如何?郭浩介绍说,目前,在郑汴两地之间,银行卡、存折在同行之间取款时不再收取异地费用,若跨行取款仅收取跨行费用;资金汇划在同行之间不再收取汇划费用,通过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已实现免费,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办理业务的,目前正对软件升级调整;票据已经实现同城方式使用;分支机构因涉及现行有关规定、行政区划和监管体系设置等问题,该办将加强与河南省银监局的协同配合,向银监会争取政策支持,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郑汴两地的覆盖,增强城商行服务辐射的能力,加快完善郑汴金融同城的各项业务。

成效

金融同城惠民生

两地居民银行异地业务费用将省不少

“郑汴金融同城是郑汴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郭浩表示,随着郑汴金融同城的实施,实现了两地间的资金汇划、票据结算等金融业务的同城化处理,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郑汴票据同城将有效促进票据特别是支票的使用,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人民银行2012年的数据表明,如果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有10%转化为支票结算,则相当于全年创造了1150亿元的融资额。

值得关注的是,郑汴金融同城也起到了惠民生效力。郑汴金融银行卡、存折业务和资金汇划业务同城大幅降低了两地间的资金结算成本,为两地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测算,郑汴金融同城实施后,两行分别将减收异地业务费用360万元和620万元,并逐年递增,其他各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业务减收。

随着郑汴金融同城的顺利实施,这种金融同城的方式,是否会向我省的其他地区推广?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记者的提问,郭浩表示,郑汴两地银行业务免收手续费和异地汇划手续费,建立了更加安全快捷的资金平台,我省将视情况而定是否向其他地区推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郑汴金融同城今年实施 银行减收异地业务费用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1-16 10:28:00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省正式实施郑汴金融同城,目前,在郑汴两地之间,银行卡、存折在同行之间取款时已不再收取异地费用。据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测算,郑汴金融同城实施后,两行分别将减收异地业务费用360万元和620万元,并逐年递增,其他各银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业务减收。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