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未来科技城签约12个重大项目

来源:南京日报 2018-12-10 10:48:06

2018第三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峰会昨天在南京未来科技城开幕,峰会围绕中德未来网络、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合作、总部经济等领域,共签约重大项目12个,揭牌项目4个,总投资额128亿元。

本届峰会期间,主办方安排了6场系列论坛及活动,包括主题演讲、先进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沿论坛、中德智能制造数字化协同创新圆桌论坛及项目对接洽谈会。 

南京未来科技城——弗劳恩霍夫激光研究所(ILT)、工业制造研究所(IPT)先进技术创新及展示中心是此次签约的12个项目之一。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协会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科研机构,该项目投资额1亿元,是南京未来科技城与弗劳恩霍夫ILT、IPT等智能制造相关的各大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先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与东大、南航等在宁高校一起,成立联合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和课程,为南京及区域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动能。 

记者获悉,上述项目将重点推进激光技术、智能制造及生产等方向的核心技术,旨在更快启动中德双方更全面更深入合作,加快设立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德方产业化技术和项目落户南京。 

该项目的运营单位——南京瑞德增域三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并在德国亚琛、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等地设立分公司、分中心。预计2020年孵化2—5家智能制造企业,为南京未来科技城园区内乃至南京的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本次峰会由江宁区人民政府、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主办。在此前举办的两届峰会上,共有11个项目落地,中德双方成立共同打造的技术合作转化中心,已经成为南京重要的国际化公共技术服务与合作平台。中德双方在激光技术应用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了多项设备及研发项目的合作,开展包括金属3D打印、高端激光加工、先进机械加工、高端智能制造等多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南京未来科技城是江宁乃至南京重要的科技创新板块。成立7年来,园区持续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目前已形成悠谷、砂之船、创服中心、洲际酒店等一批载体和配套“舰队”,引入科技创新型项目1400多个,其中未来网络和智能制造类特色企业达1100多家,科技服务类企业300多家,引进院士15名,各类高端人才3000多人。

中国3D打印之父、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透露

血管支架人造皮肤都可3D打印

本报讯(记者周爱明杜莹通讯员杨漾)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3D打印之父的卢秉恒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峰会上透露,目前血管支架、人造皮肤甚至人工肝脏、人工心脏都可3D打印。

3D打印技术和智能制造密切相关,并支持智能制造快速开发和个性化设计。在卢秉恒看来,3D打印还带来产品装备的颠覆性变革,例如GE公司利用3D技术打印飞机发动机喷油器,提高燃油效率15%,发动机前进了一代;利用3D技术打印汽车,2万个零件可以集成为40个,6天即可打印完成且减重三分之一。 

在精准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更是应用广泛。专家介绍,3D打印机的原理和喷墨打印机类似,材料从喷嘴喷出,层层叠覆,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物体。2013年,美国专家就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人耳。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也和一家干细胞技术公司合作,首次将3D打印拓展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范围。

在我国,卢秉恒团队此前已成功利用羊、兔等动物试验,打印“活体骨头”——使用可降解材料做支架,附着干细胞生长因子。当这种“活体骨头”植入动物体内后,可降解材料逐渐降解,然后长出骨细胞,成为真正的活体器官。 

“3D打印人体器官,目前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卢秉恒介绍,目前,他的研究团队已和相关医院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可降解的血管支架。人造心脏瓣膜的3D打印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外,人造皮肤的3D打印试验也已完成,不过下一步还要攻克人造皮肤的神经系统难题。 

在卢秉恒看来,3D打印技术主要满足个性化的精准医疗,例如医疗模型制造、导航模板、齿科、骨科内植物、靶向治疗等。“西安交大和昆明一家医院合作研发了脊椎手术导航模板,有效解决了模板的高精度、低成本难题。”此外,人工肝脏、人工心脏的3D打印技术也在持续攻关中。 

随着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3D打印制造工厂还有望搬到外太空。卢秉恒透露,外太空的真空环境有利于实现无缺陷制造,并可以用很小的设备打印无限大的产品,且拥有无限的能源,“预计3年内相关专家就可以开展类似试验”。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南京未来科技城签约12个重大项目
来源:南京日报2018-12-10 10:48:06
2018第三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峰会昨天在南京未来科技城开幕,峰会围绕中德未来网络、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合作、总部经济等领域,共签约重大项目12个,揭牌项目4个,总投资额128亿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