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40年巨变:城镇人口增长近4倍,城镇化率提升两倍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6-20 09:17:5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从东部沿海城市、外贸明星城市的崛起,到如今中西部省会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向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一二线大城市集聚。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大城市快速发展的40年,是中国城市体量不断壮大的40年,是中国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40年。中国城市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集中体现。

在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年会上,与会专家用数据回顾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成就指出,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当中,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

沿海城市崛起

改革开放包括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家庭承包制的实行不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干活“大呼隆”旧体制下解放出来。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一定的资金,农村又有富余劳动力,便从发展多种经营、创办小作坊、小企业起步,开始离开土地到小城镇务工经商,从而推动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

乡镇企业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比重。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504亿元,2000年增加到27156亿元,10年增加9.8倍,平均每年递增26.9%。

在这个过程中,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得益于乡镇企业、乡镇经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强市,苏州、无锡、温州、泉州、佛山、烟台等一大批普通地级市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重要力量。

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城市国企还是老的体制,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平均主义,严重影响企业的自主权。从1985年起,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城市经济及体制改革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着眼于探索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企业体制,实行承包制、租赁制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在对内改革的同时,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其中,深圳由昔日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了至今中国经济的第三城。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从区域分布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南方城市的崛起是一大特点。在计划经济时代,北方城市明显占据优势。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中,北方明显多于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唐山、包头、淄博等北方非省会城市。而现如今的厦门、苏州、宁波等南方明星城市,当时不过是城区人口几十万的中等城市。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中国城市40年巨变:城镇人口增长近4倍,城镇化率提升两倍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8-06-20 09:17:5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从东部沿海城市、外贸明星城市的崛起,到如今中西部省会城市的高速发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