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强刺激政策去库存无异饮鸩止渴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8-04 11:22:00

【地产中国网·原创报道】82日,长沙出台救市新政,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长沙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关于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效应支持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职工购买第三套房可用公积金贷款。笔者认为,此举有违设立公积金的初衷,此等有失公允的政策绝不可行。

 

84日上午10时,笔者拨打0731-12329长沙公积金热线,第一次拨打语音提示坐席全忙,当前等待还有14位。等待了439秒,记者挂断了电话。20分钟后,第二次拨打该电话,语音再次提示坐席全忙,当前等待提升到了19位。由此可见,在出台了公积金新政后,长沙公积金的热线火热得很。随后,笔者又致电长沙公积金管理中心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采访无果后,笔者致电北京市公积金贷款中心,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长沙的政策是结合他们当地的市场形势,北京也不便评价。但是,放开第三套房使用公积金贷款在全国尚属首例。”

 

让我们先来看看长沙为何出台公积金新政。

 

按照《通知》中的介绍,长沙此次出台新政是为了响应长沙市政府的去库存大政方针。所谓去库存,就是指地区存在较大的销售体量需要进行去化。当前,国内各省市的房地产市场中,的确存在去库存的压力,但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作为湖南省省会的长沙,一个二线城市,是否存在去库存的压力呢?

 

对于房地产去库存,住建部有着明确的标注:超出19个月以上的属于库存严重,1019个月之间的属于正常水平,不足10个月的不存在去库存压力。

 

长沙的库存量是多少呢?中原地产湖南分公司市场部的最新数据显示通过调控,长沙房地产去库存成果显著,截至20166月,长沙市库存量91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不足7个月,降至近三年最低。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长沙政府出台各类刺激政策可以理解。但是太无节制的政策也不是合适的,尤其是公积金贷款用于第三套住房的购买,显然是比较过了。如果商业银行,那么本身还可以允许,但公积金资源应该是更多地用于购房困难户,此类资金的使用显然说明相关部门过于任性,看似去库存,其实是加剧了住房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

 

不足7个月的库存,难道还需要出台这样的强刺激来去化吗?对此,中原地产湖南分公司分析道:相比中部省会城市合肥去化周期4个月、武汉去化周期4.9个月,长沙库存去化周期仍然较长,因此,长沙再出新政。

 

然而,笔者认为,长沙此举难以站住脚。

 

首先,使用强刺激政策人为的干预楼市,本身就有违市场经济精神。在长沙不存在库存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拉动当地楼市的发展速度,然而凡事过犹不及,过快发展容易导致市场后续爆发潜在隐患。

 

其次,住房公积金设立的初衷与宗旨是满足广大缴存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正因为如此,各省市的住房公积金均不允许第三套房贷款,并且对于所贷款房屋的类型也有明确限制,商住类与别墅类产品不允许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长沙的新政显然与住房公积金的精神相违背。

 

最后,中央将房地产调控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是认为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市场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因此,中央才提出房地产调控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如果不顾本地市场发展特点,过分出台刺激性政策,对长沙本地的楼市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最终遭殃的将会是本地购房者。

 

截至笔者发稿前,长沙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热心与办公室电话均处于占线状态,该政策对长沙楼市的后续影响,笔者将进一步关注。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用强刺激政策去库存无异饮鸩止渴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8-04 11:22:00
8月2日,长沙出台救市新政,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长沙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关于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效应支持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职工购买第三套房可用公积金贷款。笔者认为,此举有违设立公积金的初衷,此等有失公允的政策绝不可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