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房价加速上涨:能承受两万单价的人还剩多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4-05 08:07:00

苏州工业园区领涨

这波楼市的暴涨由土拍拉开序幕,而苏州土拍的领涨最先由园区开始。张晓晨告诉记者,去年年中的时候,园区拍了2块地,楼板价一块1.3万,一块1.5万,紧接着其他几个区跟涨。

相应地,园区的房价涨得也飞快,增幅仅次于老城区姑苏区。

苏州同策提供的数据,2015年下半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迅猛增长,但区域分化也较为明显:姑苏区、园区价格增幅达20%以上;其次为高新区,价格上涨15%。其中,园区在2014年全年成交均价为14459元/平方米,2015年的全年成交均价达到17598元/平方米,增幅为12.1%。

中海·双湾锦园的一位高级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他自己于2015年3月在园区买了一套房,当时单价1万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3万元了。苏州人现在有个共识,认为园区学校好、规划好,儿童医院、体育公园都有,就连银行地区总部都在那里,“园区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大家都想往那边挤”。

为何园区能领涨,园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开发区之一。

2015年,园区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亿元,同比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增长11.7%,其中税收占比达93.6%,各类税收总收入超670亿元。

园区管委会提供的《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期间,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不变价);园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34424元增加到2015年的56696元;区域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69.28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0.4万人。

二十余年来,通过抢抓全球产业布局的机遇和高标准的选商择资,园区吸引了三星、博世、日立、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15年,已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55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283亿美元;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

厂区位于园区的金红叶纸业集团发言人徐正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初园区之所以吸引他们,主要是基于对新加坡管理模式的信赖,同时,园区对进来的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即五年免营业所得税,五年后营业所得税减半。此外,园区还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博世中国一位前高管也表示,园区是国内最早做产业链的开发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有配套聚集效应。

园区的发展也自然带动苏州市整体经济水平的起飞。

2015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在长三角城市中仅次于上海,良好的经济实力是其楼市上行的最根本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园区扩大了城市版图,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进入苏州。

苏州的开发原本局限于“一核四城”:老城区是核心,园区、新区、吴中、相城是四城。但从2012年开始,苏州的版图就慢慢发生了变化。当年,沧浪、平江、金阊等几个老城区合并设立姑苏区;吴江市撤市设区,一部分划到吴中区,一部分划到园区;再加上新区的外溢效应,苏州的整个城市版图得以扩大,可使用土地越来越多。

莱蒙房地产苏州公司营销总监赵建华告诉记者,现在苏州每年的外来务工人员都约有100万人的增长。

2012年,苏州的人口总量1300万,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据苏州统计局研究报告,苏州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在全国名列前茅,仅低于以“移民城市”著称的深圳,是典型的人口导入型城市。

这样的城市,其活力不言而喻。大量的外来人口提供了充沛的刚性购房需求。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苏州房价加速上涨:能承受两万单价的人还剩多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4-05 08:07:00
去年底至今房价飞涨的一二线城市中,上海周边的苏州异常抢眼,该市2015年11月的房价环比增幅一度超过深圳,跃居全国城市之首。去年第四季度,随着大量投资客的进入,苏州楼市火爆的程度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