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玩转“加减法” 猴年蓄势“去库存”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2-15 08:10:00

转型 房企“加减法”各有高招

“两年前,我就说过,如果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不行,那中国就没有行的城市了。”黄其森说,依然看好房地产特别是一线城市、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泰禾的战略就是在上述城市重点布局。

泰禾集团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是继续坚持“三个不变”:房地产主业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扎根福建本土,深耕一线城市”的发展战略不会改变,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品质不会改变。“除了福建大本营之外,泰禾集团70%以上的货值,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前些年,有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机会,但我们拒绝了诱惑。未来,我们还将择机继续加码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拓。”黄其森说。

在产品线上,泰禾将发力商业地产业务。在黄其森看来,商业地产泡沫是结构性的,城市之间不平衡,一线城市、二线核心城市的商业地产还有发展空间。“下阶段,泰禾商业地产将通过自建、代建、改造等多种方式,轻重并举,加快泰禾商业项目的全国布局。”在多元化业务上,泰禾集团将架构除地产之外的金融、健康、文化等新的产业集群。

泛海控股在深入推进业务转型,未来发展方向是成为“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综合型上市公司业务平台。

融创则强调深耕房地产行业,暂无多元化业务转型计划。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表示,融创中国今年战略的三个关键词是“判断、继续布局、控制风险”,2016年销售目标是800亿元,2017年的目标是超过1000亿元。他说,一线城市地价上升较快,融创今年拿地将更加小心。布局方面,融创今年将寻找机会进军广深区域,并继续完成核心二线城市的布局。今明两年的重点仍是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截至2015年底,融创有约4400亿元土地储备,可以支撑未来三四年销售。

宽松 调控“派红包”值得期待

春节前,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调整房贷政策。《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业内人士普遍预期,今年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态势下,房地产市场对稳投资、稳增长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5.4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4.0%。有机构分析,考虑到2016年二季度开始,新开工将进入低基数期;再加上政策对潜在销售的刺激,2016年二季度新开工增速有望触底。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首次购房最低20%的首付比例已与2008年的政策力度齐平,“1.5线”和二线城市迎来重大利好,将促进这些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提升。

海通证券认为,政府仍有大量政策后手可供选择,包括继续实行差别化信贷、降低资本金要求、财税、土地和户籍、保障房等政策。

中信建投认为,未来的政策改善思路可能更多集中在不合理的税费减免层面。尽管按揭贷利息支出抵税政策的推进非朝夕之事,但鉴于整体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下去库存的环境,税费减免层面的改革仍然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预计,在政策总体保持宽松的基础上,会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区域的扶持力度。比如,对于农民工买房或在居民在就业地就近买房,可能会有税费优惠。实际上,不少地方政府已出台《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的意见》或类似政策。比如,河南三门峡市、新乡市出台政策,对农民工买房实行不同幅度的财政补贴。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企玩转“加减法” 猴年蓄势“去库存”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2-15 08:10:00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房地产“去库存”的大势下,房企发展策略加速分化。龙头房企侧重做“加法”,或冲刺“千亿俱乐部”,或优化项目的城市布局;中小房企侧重做“减法”,或降价跑量,或退地卖项目。同时,不少品牌房企“加减法”混用,“减”住宅“加”商业、旅游、养老等特色地产,优化主业产品线。此外,做金融,搞医药,多元化转型也在提速。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