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富豪何时配置中国豪宅?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7-06 08:17:00

顶级富豪何时配置中国豪宅?

全球政要、顶级富豪去何处购买豪宅,并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印尼巴厘岛,阿联酋阿布扎比,英国伦敦是全球富豪配置豪宅的主要目的地,澳大利亚也受到来自中国等亚洲的富豪的钟爱。

莱坊国际豪宅指数显示,2014年美国纽约豪宅房价年成长率达18.8%,其他主要城市如旧金山(14.3%)、洛杉矶(13%)都有不错的表现;英国伦敦豪宅房价年成长率也有5%,在欧洲各大主要城市中表现优异;澳洲豪宅市场因优异的租金资本化率(租金投资报酬率),特别受到亚洲投资人喜爱,奥克兰、悉尼和墨尔本的莱坊国际豪宅指数分别年成长12.1%,11.0%和8.5%。

豪宅早已成为政界要人、顶级富豪们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伦敦海德公园一号为例,截至2013年1月,海德公园一号全部76套住宅已销售一空,总销售额为27亿美元。76套公寓中,只有12套注册在个人名下。这12套的持有人包括歌星、制药商人、保险经纪人、电信公司老总、中东国家高官、俄罗斯大亨、马来西亚拿督、西亚国家富豪、中国台湾的“富二代”,甚至还有一位神秘的北京买家,他购置的公寓价值1160万美元。

简而言之,而要成为顶级豪宅,仅靠价格贵、地段好尚不足以。除了环境适宜,是否具有“国际流通性”是顶级豪宅的必备因素。投资者是否可以通过买入卖出获取投资收益也是重要指标。

以美国Extell开发公司开发的纽约One57大楼为例,这是第一个以超级富豪为目标市场的大型高层建筑。其82层出售给了迈克·柯尔公司的前任联合董事长曹其峰,85层出售给未知买家,81层出售给丽贝卡·安·莫尔斯的家族信托,80层出售给Lapusny Inc公司,79层出售给未知买家。

而“国际流通性”恰是中国豪宅的薄弱之处。中国的豪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这些豪宅的购买者多为本国甚至本地居民,尚未进去全球豪宅市场,成为国际富豪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豪宅,尚处于“伪豪宅”或“准豪宅”。

而且,中国豪宅价格持续上涨,很大原因在于地价的持续攀升,这使得中国的豪宅实际上是“被豪宅”,以高房价对冲高地价。

以北京为例,2014年底,北京豪宅项目扎堆入市,东三环外融创农展馆项目预售价格达16.5万元/平方米,西北三环外万柳书院项目均价达14.5万元/平方米。北三环和西南三环一些豪宅新盘报价也在10万元/平方米。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2014年整体平均楼面价已达到了近12000元/平方米。保守估算的话,北京地价在十年内拉高了6倍,日渐攀升的地价带来的则是房价的持续上涨。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截至2015年4月,北京实际商品房住宅用地最近两年仅供应了550万平米左右。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折算成为商品房住宅只有4.5万套左右,只够北京历史成交最差的一年消化。而且按照目前市场供应比例计算,这部分大部分将建设成为中高端物业,以获得市场溢价。

此外,PM2.5“爆表”及其他环境污染事件也妨碍了中国豪宅进入国际流通。世界企业家集团的研究报告显示,单从价格上看,中国10大豪宅只是世界10大豪宅的十分之一。世界级豪宅的超高价值,除了与其自身的豪华度息息相关,地段和气候也是重要因素,因为追求长寿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对于富豪来说更是如此。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莱坊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投资移民者、将子女送到海外等趋势更助长了国际不动产的投资热潮。

由于看好中国豪宅需求,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于去年底进军中国房地产经纪市场。北京苏富比房地产数据显示,中国买家目前已成为全球高端房产买家中增速最快的群体,他们成为在纽约、伦敦、悉尼等世界级城市购房的重要力量。

北京苏富比国际房地产CEO凯文也表示,“如今在全球的主流大城市中,如果没有提供中文服务的房产顾问恐怕很难能在高端业务上有所发展。”而且他认为这种趋势还只是刚刚开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全球顶级富豪何时配置中国豪宅?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7-06 08:17:00
“国际流通性”恰是中国豪宅的薄弱之处。中国的豪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这些豪宅的购买者多为本国甚至本地居民,尚未进去全球豪宅市场,成为国际富豪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豪宅,尚处于“伪豪宅”或“准豪宅”。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