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智囊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或阶梯下调:明年7%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12-16 07:45:00

12月12日开始,各大部委陆续进入年度会议密集召开期,外界密切关注,各大部委确定的主管领域相应增长发展指标,是否发生较大调整。

“经济增长速度变了,速度作为一个总的指标,意味着一系列宏观指标都变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12月15日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报告发布会上说。随着GDP增速调低,预计物价指数(CPI)、外贸、投资、消费、货币供应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指标目标都将调整。

与确定发展计划目标紧密相关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要适应速度变化,促进结构优化,利于动力转换,加强政策创新,使多重目标、多项改革和各类政策之间联动协调平衡。

2014年GDP增速目标为7.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增速为7.4%。中国社科院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3%左右,2015年经济增速预计为7%。照理,准确数字区间应在明年3月“两会”上公布。

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否大幅调整到7%左右,已经成为市场热点。社科院2015年经济蓝皮书预测,“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在6.2%左右。这意味着进入“十三五”期间后,年度经济增速可能还将调整。

经济增速如何“适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历年采访了解到,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指标为7.5%,低于2011年的8%。此后2012、2013、2014年的经济目标,一直为7.5%(左右)。

其中2014年的经济目标在确定时,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有专家曾建议,将目标确定为7%。但是最后仍定为7.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多位政府智囊专家透过各种渠道建议将2015年的经济指标确定为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问题,一个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多逐渐下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止跌回升,现在还看不清晰。

“尽管现在仍然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继续下滑有没有可能失速,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看还不敢打这个包票。”郑新立在12月15日的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上说。

他认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增速适度、结构合理、效率提高、民生改善,再加上一句话,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就是我们要保持7%-8%的中高速的增长,结构优化,我们要改变第三产业在一、二、三次产业里面明显滞后的局面。”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报告,2015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7%左右,“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到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仅仅为6.2%。

但是,即使明年经济增速调整为7%,以及以后持续下调,似乎对2020年发展目标,也不会造成太大冲击。

北大中国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而由于前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其实我们现在只要有6.6%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就能完成这个增长目标。”

他认为, 在三期叠加时期(即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度过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还有可能有所提高,然后再趋向平稳。

各机构报告大同小异,大多认为2015年经济增速将低于2014年。在传统投资、出口动力减弱的情况下,下调2015年的经济目标,迫在眉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明年实际经济增速为7.1%-7.2%左右。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是,消费逐步成为最大经济源泉,然后才是投资,最后是出口,“其实过去消费的增速一直很快,所以对经济的贡献率低,是因为投资增速更快。”他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各路智囊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或阶梯下调:明年7%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12-16 07:45:00
12月12日开始,各大部委陆续进入年度会议密集召开期,外界密切关注,各大部委确定的主管领域相应增长发展指标,是否发生较大调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