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曝豪宅滞销只能养猪 送人都没那么多人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7-15 09:17:00

施永青办公室在香港中环,但并没有霸气地对望维多利亚港,而是在靠山的一隅。这位香港地产中介“泰斗”、中原地产创办人每天就在办公室里会客、思考和写作。

问他具体的营运数据,他只摆摆手说,三年前已放权给董事局主席,数据嘛,只有个模糊的概念。

不拘泥于细节,但施永青做了很多系统性的思考,针砭时弊,并把他的思考结果写在《am730》的专栏里。这份每天早晨伴随着香港人上班上学的免费报纸,由施永青在2005年创立,创始之初便开辟专栏,让更多人知晓他的犀利观点。

从1978年创办中原地产,1992年进军内地,现在内地已有2000多家分行,逾40000名员工。施永青用“探热针”来形容他在内地的同事,让他掌握各地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但他话锋一转,谦虚地说只是在体察现状,对未来,则“谁也说不准,因为在内地,政府的政策是很大的因素”。

把脉内地楼市,施永青说十几年前他到广西北海,银滩上拔地而起几十栋豪华别墅,卖不出去空在那里,他和开发商说,不如拿来养猪啊。“这话把开发商气个半死,但实际真的卖不出,也浪费了很多钱。”施永青先笑,然后摇头叹气,说银滩模式正在蔓延:过度兴建,加上有效需求不足,很多资金被房子套住,也衍发了一系列后续问题。

施永青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承40%物业、30%股票、20%现金和10%黄金的资产分配比例,并试图在波动市中寻找一种平衡:若房子升得太厉害,就放售些,若跌得残了,就捞回些货。在内地,因为住宅限购,施永青没法买,他“机缘巧合”买下的,都是中原代理销售的写字商铺。“哪个城市的伙计积极些,就支持一下喽!”内地物业占资产比例很小,施永青在谈论内地楼市的窘境,更有隔岸观火的轻松感。

但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市场流传施永青放售旗下总值11亿港元的物业,悉数是在香港的工商铺,一时间引起恐慌:地产教父不愿持货,是否意味着香港楼市已见顶回落?

以下是施永青的原话照录:

“你送给人都没那么多人住”

建造量比人口增加的速度还要快,房子租也租不出,卖也卖不出,摆在那里变成了空城,原来投进去的资金被套住了。这就是造成中国现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内地我们有4万员工,等于有很多探热针插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对现状了解得比较快。但是对未来的发展,谁也说不准,因为在内地,政府的政策是很大的因素。

现在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供应量比较大的城市,问题已经暴露得很清楚。这么大的供应量,没法消化掉,你送给人都没有这么多人住。

我有一些投资银行的分析员朋友,他们估计的空置率,二三线城市可以达到30%。这个还是只是看一些新楼的情况,所以我估计他算出来的还偏低。你看无锡,每一个新城都比旧城要大。地已经批出去了,可能几代人才可能消化掉。

世界上很多地方供应过剩,其实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即有负担能力的人不够。如果只是负担能力的人不够,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只需要把价钱降下来。降价后,投资错误的开发商亏损了,但起码房子造出来还是有人住的。

现在内地楼市的问题是,建造量比人口增加的速度还要快,房子租也租不出,卖也卖不出,摆在那里变成了空城,原来投进去的资金被套住了。这就是造成中国现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些人把中国资金短缺归咎于中央收紧银根的政策,说存款准备金都抽走了。但中央能做的是把储蓄系统的钱抽走,也只是抽走了20%。储蓄系统只占GDP的一小部分,在经济系统里流转的钱比储蓄系统里多得多。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系统里的钱被套死,才造成资金不够。其实在发达国家,人民有社会安全网,没有中国人这么担心未来,有钱就花,在储蓄系统里的钱不多的。

“银滩模式蔓延”

我十多年前到广西北海银滩,那里新建了很多别墅,自夸自己多么好,有外国人说比夏威夷海滩还好。人家做客人讨你开心,你真的相信吗?交通、酒店、超市,很多设施都没有

2008年金融海啸后,为了保8,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投资。就是没有回报的投资。现在我们大量的产能过剩,各种行业,水泥、玻璃、太阳能等等,投资这么多,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放在仓库里面,钱就是这样被套死的。

房地产套死的钱在二三线城市也不少。钱套死了,它的经济增长就没有资源了,就更麻烦了。本来建这么多房子还想着可以靠城镇化消化出去,比如农民来城市生活。农民出来了,有些城市旧房子的租金还可以保持。很多人这么做,原来单位分配的房子地段不错,但比较老旧,全家就搬到新的商品房,然后把旧房子租给外来人,包括农民工。

但现在有些城市,人口负增长,一些流动人口因为找不到工作,就离开了。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到珠三角打工了,跑到家乡附近的工厂,虽然工资少一点,但回家方便一点。所以变成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人口正增长。如果没有正增长,这么多房子怎么办?房子套下的资金不是锁住一两个月,是好几年的。

我十多年前到广西北海银滩,那里新建了很多别墅,自夸自己多么好,有外国人说比夏威夷海滩还好。人家做客人讨你开心,你真的相信吗?交通、酒店、超市,很多设施都没有,我说你这个房子建这么大,香港每年都建不了一两套,你一建就建几十套,怎么卖得出去啊?你不如拿来养猪啊。地产商听了气死了。但实际上真的卖不出,也浪费了很多钱。死了一批又一批啊。

现在银滩模式也在蔓延,在鄂尔多斯、温州,一些省会城市,长沙、武汉、昆明,很多城市房子虽然卖出去,但是没有人住。对于小投资者而言,钱放进去没法做其他投资,也没法去消费了。

连环反应

说到信托产品,本来我们公司(中原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部门)在内地也想代销信托产品,利润很丰厚的,但前年我就觉得会出事

房地产的问题有三种,一个是过度兴建,第二就是过度借贷,第三个就是价钱过高。三个在内地都有,但是最难解决的就是过度兴建。

过度借贷的现象也有,本来开发贷已经在严格控制了,但这几年忽然出现很多信托产品,收益很高,部分钱就是流到开发商手里。除了开发商,很多贷款都是拿土地抵押的。土地价值一跌,就出问题了。

说到信托产品,本来我们公司(中原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部门)在内地也想代销信托产品,利润很丰厚的,但前年我就觉得会出事。我们中原只是代销,但如果真的还不上钱了,客户就会找我算账。他们觉得,中原这么大的公司不会跑路啊。所以我花了很多钱,把这个部门砍得很小,就是怕承担这方面的责任。

打贪腐也是拐点关键

开发商没办法提前回笼资金,甚至要去借高利贷。还连累那些专为发展商提供服务的合约商,不能从开发商那收到钱,重现三角债

内地严打贪腐也是我对内地楼市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当然打贪腐我也支持,但是中国的贪污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人家说贪污是润滑剂。没有润滑剂,齿轮就咬死了。

以前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只要开发商肯付一点好处,要拿预售批文不困难。有些地方更是,只要得到官员默许,在没有预售批文的情况下,开发商照样敢开盘。但现在已没有官员敢这么做了。这会引发一连串后果,比如开发商没办法提前回笼资金,甚至要去借高利贷。还连累那些专为发展商提供服务的合约商,不能从开发商那收到钱,重现三角债。

持续减持

我坚持用实际成交价,结果在登记时遇到很多麻烦,因为一登记,就表示他以前登记的价格都是错的。我奉公守法,宁愿多缴税,结果却是奉公守法的人要受官僚的气

我2012年开始就在减持物业。一直以来,我的资产分配秉承“四三二一”,就是40%房子、30%股票、20%现金和10%黄金。如果房价升了,所占的比例变成60%甚至80%,那我就卖掉一些。“四三二一”是调整的目标,慢慢来,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些年我很严格地遵守这个配置,例外的情况是,如果经济好的话,我会多持有一些物业。当然这是财富的储藏模式,不是赚大钱的模式。上天没有这么不公平,每天打两个电话买卖股票就赚大钱。

内地物业占我的投资比例很小,住宅又限购。在内地买房子,法律上的保障不太好,所以买的不多,资金调来调去也很麻烦。举个例子,我在成都买了一套写字楼,在政府登记时说要用阴阳合同,就是价钱不是我的成交价,是几年前的价钱,偏低的,这样可以少交点税。我说我不可以用假的价钱登记,因为我的钱都是通过外汇管理局进来的,人家会以为我把外汇套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坚持用实际成交价,结果在登记时遇到很多麻烦,因为一登记,就表示他以前登记的价格都是错的。我奉公守法,宁愿多缴税,结果却是奉公守法的人要受官僚的气。这也带出另一个问题,政府的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呢?

个人投资者,现在要不要卖房子?

现在有些内地城市,降价降得慢也没有用,卖不出去

一线城市买少见少,你买到的当然不要卖出去了。但是三四线城市,价钱越来越便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掉。我说的是背了很多房贷的人,但如果你全都付清了,问题就没有那么大。

现在有些内地城市,降价降得慢也没有用,卖不出去。过去五年手头没有资产、仅靠领薪水的人过得不好,未来五年有机会逆转。如果外国的量化宽松真的停了,银根一路收紧,资产价格就会下跌。

先把气氛搞好

现在就是要让这批投资错误的开发商,尝尝投资错误的后果

我认为现在政府要做的,首先把存款准备金降低,把钱放出来,起码气氛不要太糟糕,房价跌下来也没有那么急。房地产收入占了地方政府这么大比例,还有人民的财富很多都放在房地产,房价能够慢慢跌已经不错了。

大家愿意面对的话,就是有几年的辛苦捱一下。美国就是,但是他印钞票。印的时候好像很舒服,停下来就痛苦了。现在就是要让这批投资错误的开发商,尝尝投资错误的后果。(自媒体-房地内经)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施永青曝豪宅滞销只能养猪 送人都没那么多人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7-15 09:17:00
施永青办公室在香港中环,但并没有霸气地对望维多利亚港,而是在靠山的一隅。这位香港地产中介“泰斗”、中原地产创办人每天就在办公室里会客、思考和写作。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