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郑州发展烙印的百年老建筑频频遭拆为哪般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6-03 09:56:00

“物化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我们不能拆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然后去书本上触摸历史。”赵富海说,“上世纪90年代,郑州市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拆除了多少老建筑?现在留存不多的老建筑,还要拆吗?”

对此,阎铁成也感同身受:“郑州不是没有东西,而是很有东西。那时候,我就住在书院街,像管城区的东西大街,从西边数,一座院接一座院,有王家大院、魏家大院、李家大院,包括解放路第一小学,东大街第一小学,都是高门楼,后边都是四五进院。这些东西要是保存下来,那是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非常重要的一个明证,但是非常可惜,都没有了!”

这种以老建筑毁灭为代价的城市建设方式,在赵富海看来,是一个“大用”、“小用”的取舍问题,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理念。

“就像地铁建设影响到的郭家大院,到底是地铁施工重要,还是这处郑州市区唯一的四合院重要?我认为后者重要,这是‘大用’,而可以绕开的地铁施工,就是‘小用’。”赵富海说,现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楼大厦、现代建筑,地铁已经常见,但保留着地域特色、彰显着区域文化的老建筑并不能被轻易复制,“孰轻孰重,郑州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结语

保护老建筑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

“保护老建筑,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彭保红说,这也让她深信,他们奉行的保护古建筑的共识,通过媒体的扩散,会得到社会更大范围内的共鸣和认同。“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统一各方立场,趟出一条新路子,真的是需要全社会动脑子解决的问题。”阎铁成说。(大河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记录郑州发展烙印的百年老建筑频频遭拆为哪般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6-03 09:56:00
郑州市区唯一的翰林故居——孙家大院被拆了,郑州唯一的清代四合院——书院街112号将异地迁建,百年老宅——南乾元街75号院也传出拆迁风声。而凝固着多少“老郑州”记忆的东方红影剧院、郑州绥靖公署大礼堂,两处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最终也相继化为瓦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