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郑州发展烙印的百年老建筑频频遭拆为哪般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6-03 09:56:00

与志愿者相比,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顾问、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富海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法更为尖锐:“文物蕴含的文化,和它的地理信息是不可分割的,迁建就是造假!”

说到迁建郭家大院,这位68岁的老人连说3个“不可行”。在他眼里,历经岁月积淀的老建筑,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时代发展的印迹,一旦被拆除重建,“就失去了文化,失去了韵味,失去了‘人间烟火’”。

3

速度之争

城市拆迁快,文物普查慢,谁等谁?

声音:如果能及时给这些老建筑名分……

“很多老建筑还没有来得及申报文物,就倒在了铲车车轮下”。频发的老建筑遇拆事件,也让不少民间志愿者意识到,在当前急速推进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文物普查、评定的节奏太慢了。

正如被拆的孙家大院一样,它虽是清末古建筑,却不是文保单位,甚至都没被纳入文保单位名录,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这处宅子仍鲜为人知。

不仅如此,金鑫、彭保红在郑州市管城街与西大街交叉口东北角最新发现的魏家大院仅存的两层老屋,虽然有400年历史,但依然“什么都不是”。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对于它们,结局要么是自然坍塌,要么是被无情拆毁。

老建筑尚未获得文物名分即被拆,这让郑州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郑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郑东军十分痛心。他认为,老建筑很多都是风雨飘摇,缺乏维护,岌岌可危。如果文物申报、评定的程序能够加快,及时给这些老建筑一个名分,无论是对责任主体的保护积极性还是对制约动迁,都有积极意义。

阎铁成也坦承,目前,文保单位评定的时效性确实比不上城市拆迁、建设的速度,“这也是文物部门现在最头疼的问题”。

4

理念之争

什么是“大用”,什么是“小用”?

声音:孰轻孰重应认清

对郑州集中出现的老建筑拆除问题,研究老郑州历史多年的赵富海颇为担忧,尤其是由此带来的文化割裂问题。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记录郑州发展烙印的百年老建筑频频遭拆为哪般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6-03 09:56:00
郑州市区唯一的翰林故居——孙家大院被拆了,郑州唯一的清代四合院——书院街112号将异地迁建,百年老宅——南乾元街75号院也传出拆迁风声。而凝固着多少“老郑州”记忆的东方红影剧院、郑州绥靖公署大礼堂,两处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最终也相继化为瓦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