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景社区:“黑科技”让生活更智慧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8-05 09:01:53

小区入口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防高空抛物摄像头、智能医疗诊治室……一直以来,生态城季景社区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通过智慧社区搭载的智慧应用,把智慧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让居民能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记者日前走访了季景社区,对该社区的“黑科技”一探究竟。

打造智慧社区“急先锋”

8月2日上午10点,家住季景峰阁的刘先生在小区里的“智慧跑道”上完成了当日的锻炼任务,沿途的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功能自动记录了刘先生的运动数据。“‘智慧跑道’可真不错,不仅能记录数据,还能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有每天跑步的习惯,以前只是随便跑跑,而在搬到季景峰阁之后,他发现这里有一条智慧跑道,跑步时,到达摄像头指定位置向上看镜头,便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记录运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市民健身。同时,小区里还配备了“健康小屋”,可提供健康自助检测和健康评估服务。“在家门口就能智慧地跑步,真是幸福!”刘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季景峰阁是生态城首个智慧小区,也是季景社区打造智慧社区的“急先锋”。除了智慧跑道,季景社区在季景峰阁还上线了刷脸入户功能。通常业主进入小区,都会用门禁卡,有时还需要门口有一个保安协助,但季景峰阁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业主只需要径直走过去,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开门,再也无需担心忘带门禁卡。居民魏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有时手里提着东西,或在打电话,或在骑车,每次出入都要下车、找卡、刷卡,真的很麻烦。现在能够刷脸就进门,简直太方便了!”

为解决高空抛物问题,季景社区还在部分楼宇下方安装了仰拍的高清摄像头,一旦有高空抛物行为,可准确追根溯源。系统也会将数据实时回传至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会将接收到的情况立即反馈至执法部门,让技术为小区治理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赋能小区智慧化管理。

此外,智能音箱、智慧座椅、智慧党建功能室等30项智慧应用及设施在社区各处纷纷上线,可谓处处都有“黑科技”。“我经常将社区中的智慧元素晒到亲戚朋友的微信群里,他们都特别羡慕我的智慧生活。”说起季景社区的智慧建设,刘先生自豪地说。

推动更多智慧应用落地

“小度小度,白菜多少钱一斤?”

“0.78元。”

“依托我们的智慧服务中心,居民无需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智慧生活。”季景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侯永琴告诉记者,在季景峰阁,每个家庭配备有一台智能音箱,菜价查询,燃气费、水费、取暖费查询,一键报修,获取慢性病管理信息……这些日常生活需求,只要告诉智能音箱,就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实现了有效信息的直达。

智慧社区建设不只有硬件,软件的支持也必不可少。据侯永琴介绍,为了智慧社区的统一管理,季景社区整合了季景峰阁小区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打造了智慧小区服务中心这一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将“人员、车辆、事件、房屋、设备”等信息科学统筹,以智慧社区综合展示屏为支撑展示平台,提升了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了它,居民的日常生活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层基础工作,也是生态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侯永琴说,生态城目前正在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季景社区通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不仅让居民享受到了数字生活的安全和便捷,也解决了许多社区管理痛点,让社区管理变得更高效,摸索出了一条可以复制推广的路径,助力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除了季景峰阁,目前,季景社区下辖其他小区也在不断推进智慧化落地。如季景华庭小区设置在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已经投用,季景铭郡小区也在小区入口及楼门处安装了人脸识别入户系统。下一阶段,季景社区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从与小区相关的物业信息、物业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小区内建筑物、基础设施设备、居住人员等的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多智慧化服务的宜居环境。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季景社区:“黑科技”让生活更智慧
来源:经济日报2020-08-05 09:01:53
小区入口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防高空抛物摄像头、智能医疗诊治室……一直以来,生态城季景社区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通过智慧社区搭载的智慧应用,把智慧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让居民能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