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赚快钱模式引发三重危机 交房成最危险时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8-01 15:21:31

曾经,依托于工程进度的高周转是碧桂园傲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该公司已开启了内部整改和反思。日前,碧桂园发布通告称,正要求全国数百个在建项目停工整顿。

对于发生事故的上海区域,碧桂园也作出了“上海区域内项目全部主动停工整顿,全面排查,完善安全管控措施;上海区域及项目管理团队深刻反思,积极配合政府调查事故原因,协助后续处理;暂停该项目总承包单位中天三公司、监理单位相关投标资格,责令总包、监理单位立即更换该项目负责人,并对相关责任人作严肃处理”等整改和处罚措施,以防范事故的再次发生。

如果说事故是高周转扩张负面影响中的极致案例,那么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房屋质量低劣引发的维权事件,则是房地产行业当下的普遍现象。

在北京,龙湖长城源著因为精装修问题同样引发业主维权,曾经的“豪宅专家”,在今年以来陷入多次维权困局。在成都,日前更是爆发业主集体维权行动,几百名业主出现在成都房管局门口进行维权,包括中海、华润、万科等品控水平较高的地产商遭到业主控诉。

早在今年6月末,成都多位业主前往中海锦江城,因为得知该楼盘有领导视察,希望将投诉材料交给相关部门领导。央企华润也面临类似局面。华润龙湾御府在面临业主装修维权后,部分业主投诉到市房管局等渠道,但华润方面没有进行任何联系;又在后期投诉到了中央巡视组、房管局、市建委,之后华润3个楼盘业主进行联合维权。

“最近两年地产的规模扩张让很多地产商都忽视了产品打造,很多新产品质量甚至没有之前好,其他行业的产品是一代一代升级,可是地产行业的产品却出现很多降级。”一位地产高管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最担心的时刻便是楼盘交付阶段,因为销售口的同事天花乱坠一番承诺后,到交付环节许多细节无从兑现,从而引发房企在业主中间的信任危机。

如果说,房屋质量和房企规模构成一对隐喻,那它体现了这个行业极致的两面性。在悲观者看来,规模的发展出现巨大的泡沫,无论多么膨胀都无法掩饰产品的空虚。而在乐观者看来,发展过后总是脆弱,这是高速发展必然的代价。

杠杆扩张埋下财务安全隐患

作为最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在高速扩张的进程中,离不开资金方的支持和匹配。因此,在极致的经营杠杆之外,房企的财务杠杆往往也会用到极致,其资产负债率在行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上行,已经达到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

Wind数据显示,2017年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6.58万亿元,同比增长34%,平均负债率达到79.1%。136家房企中,有35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接近26%。

即便扣除房地产企业流动负债中包含预收账款这一科目的因素,行业的实际负债水平仍然处于较高的状态之中。亿翰智库采用“净负债率”这一指标度量上市房企的债务水平,显示“2017年,上市房企整体平均净负债率达到79.43%,较2016年同比上涨19.42个百分点”。

比如7月6日晚间,金科地产披露其2018年度累计新增借款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下(下同)借款余额为781.49亿元,较2017年末借款余额677.16亿元增加104.33亿元,增加金额占2017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223.66亿元的46.65%。激增的债务,让金科负债率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3月31日,金科负债率86.22%。

负债比率上升,房地产行业整体债务总额也水涨船高,偿债压力逐渐显现。据申万宏源统计,包含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及定向工具的地产产业债务,2018年全年到期量总计为1949亿元,其中三四季度为到期高峰,到期量分别高达932亿、698亿元。接下来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庞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亿以上。

偿债高峰到来,然而新的融资却略显青黄不接。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5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451.17亿元,环比4月的769.12亿元减少了41.34%,融资总额创近1年(2017年5月至今)来最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地产赚快钱模式引发三重危机 交房成最危险时刻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8-08-01 15:21:31
地产犹如一片燃烧的荒原,在集体的理性被击穿后,在这个由金钱主导的名利场里,每天都在发生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质量问题、茶水费现象屡禁不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