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加油!你的房屋是否抗震?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2017-08-09 12:00:00

居家装修也要防震

在房屋的设计中,有许多结构都是按照房屋的抗震需要建造的。因此,在装修中要特别注意,有些地方是坚决不能改动的,否则一旦破坏房屋的整体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时就极为危险。

装修中,砸掉承重墙是及其危险的做法。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的一户居民将承重墙大面积拆除,将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和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八级地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

由于普通市民在装修的过程中,对于室内的墙体是剪力墙还是普通墙无法准确判断,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的判断方法,一般成人一拳厚也就是10厘米的薄墙不是承重墙,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改造,但是对于20厘米的厚墙,是绝对不允许改造的,有的人从墙的外表无法判断剪力墙和砖混墙,专家提示,如果在砸墙过程中看到墙体里面有钢筋就说明这面墙是剪力墙,是不允许改动的。另外,有的人为了室内美观,把钢筋锯断的做法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

一般房间与阳台之间的墙上,都有一门一窗,窗以下的墙是绝对不能动的,这段墙叫“配重墙”,它像秤砣一样起着挑起阳台的作用。拆改这堵墙,会使阳台的承重力下降,导致阳台下坠。

另外,不管是房间什么墙上的门窗尺寸也不能随意拆改,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也会造成楼房局部裂缝以致严重影响抗震能力,从而缩短楼房使用寿命。

遇到地震,家里什么位置较安全

首先,要对自己家里的建筑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是钢混结构的建筑,就要了解室内框架的结构及位置,一般来说室内最外围墙体的拐角处都会有钢混的力柱,是最为坚固的位置,建议坐在力柱的拐角处;如果是砖混结构的建筑,就要搞清室内承重墙体的位置,卧倒在承重墙的墙根处是室内相对最为安全的位置。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针对确定好的安全位置在自己心理做一些暗示,加深潜意识的条件反射,以防突发事件时来不及思考,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位置时要以靠近卫生间、厨房等有水和食物的地方为先,一是这些地方跨度小,顶板不易垮,易躲杂物坠落;二是有水,能保生存。如果距离目标位置过远来不及到达,也要就近找相似地点隐蔽,尽可能顺手拿些水和食物等待救援。

地震来临,如何自救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地震被埋时如何自救

保持体力。因为不知道会过多久,才会有人发现你。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很着急得喊,这样你的体力会消耗很大,会让你的身体受到更进一步的伤害。被埋压人员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气,要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

防止窒息。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

制造声响。你在听到外面有声响的时候,可能有人的时候,你可以采取敲击的办法,比如你可以捡一个碎石块,在建筑物、钢筋上敲一敲,这样地面上听到很清楚的。切记在这种情况下大喊大叫。

牢固空间。如果不幸被埋,那么这个时候,还是要保持镇静。然后你要看你的生存空间怎样?你被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面,这个小空间能让你坚持多久?这个时候,你可以寻找点儿支撑物,争取能把这个空间支撑一下,加牢一下,以免这一空间再次垮塌。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九寨沟加油!你的房屋是否抗震?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2017-08-09 12:00:00
现在什么样的房屋最抗震?如何选择抗震性能强的房子?地震来了,家中哪些位置最安全?如何自救躲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每一点知识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