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17远洋集团品牌发布会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2017-07-20 08:43:00

主持人:再次热烈掌声谢谢李明总裁。等待了一年,我们看到远洋的健康建筑的绽放,这个地方的谜底也揭晓了,终于明白未来该干什么,也欢迎大家来作客,什么时候落成这个地方,估计明年就可以,明年开开步会的时候,跟这儿有很大不同,那时候很多人说多来一趟,能体现一个持续的人居能感受到舒服的地方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中国房地产发展这么多年,下面这位登台为大家演讲的嘉宾是一个亲历者,这几天做中国房地产史,1998年到明年2018年是中国房改20年,下面这位演讲嘉宾是中国房改整个文件的起草者,当年他带着人,把国发23号文写完之后1998年发布的,才有中国房地产现在的格局和现在整个局面,不知道当初的人是否想象到,但是那是一个昭示,下面掌声欢迎刘志峰先生上台致辞。

刘志峰:各位来宾,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远洋集团品牌发布会和与建筑健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刚才听了远洋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明先生的介绍,使我对健康住宅或者叫建筑健康有了更深了解,对我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目前远洋,刚才李明讲了,有102万平米,健康建筑落地,有130多个人参加了WELL考试,拿到了证书,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是我们行业的一大进步。

远洋既引进了户外的先进技术科技和标准,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这几年我参加了这方面一些活动,但是应该讲不是太多,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作为探路者、开拓者,远洋集团在建筑健康领域所付出的努力,是特别有价值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借此机会我对远洋集团这几年,在李明董事局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另外借此机会,我就建筑健康这个话题与大家一块共同探讨。

建筑健康或者叫健康建筑,健康住宅,在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来的,1999年我国有了健康住宅技术要点,2004年又推出了第一个健康住宅技术规程。相比较今天远洋集团的建筑健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拓展。应该讲,内涵和标准更丰富,要求更严,更详细,更到位。它既强调了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住宅,也注重为老百姓提供健康环境和健康生活。

为什么远洋集团跟房地产企业要主动参与健康住宅的建设,去年10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发展纲要》,提出要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健康发展纲要》里面所提出来的有关内容。

除此之外,老百姓在高品质、舒适性的住房需求在增加,舒适健康住宅加快发展。我国成立住房制度改革三十多年以来,住房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忧房阶段,忧愁的忧,当时三代几口人住一间房,甚至还没有房住,好多人无房住。第二个阶段是有房阶段,通过住房制度改革,通过市场保障解决老百姓的居住问题,也就是逐步实现了住有所需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就目前来讲,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已经过去了,应该说目前中国老百姓绝大部分实现了住有所需的目标。

第三个阶段叫优房阶段,优秀的优。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提高,收入水平提高,这个阶段是满足老百姓优质需求的阶段,也就是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健康住宅所提出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符合房地产现阶段发展方向。对老百姓而言,对国家而言,什么东西最重要,一个人的健康最重要,一个国家也好,一个老百姓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健康最重要。

首先健康住宅符合老百姓意愿,远洋集团在建设健康住宅过程中,就把社区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人的一生有近2/3的时间是在住房或者和住房相关的,或者办公室里面度过的。建筑健康对生命的价值和幸福指数的提高至关重要。人们更注重舒适、安全、健康、性能、环境、水和好的空气质量,更加注重项目周边的学校、医院、文化娱乐、体育健康和公共交通等特色服务,住房不仅仅是由钢筋混凝土堆积起来的壳,还融入了健康生活等重要元素。虽然健康住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健康住宅的发展空间很大,是广大老百姓每家每户的追求。

第二,健康住宅符合中央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当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特别是前几年,当然目前现在比较稳定一些。大部分三线城市库存压力比较大,如何在城市分化中通过健康住宅新的理念,新的科技,新的标准,新的产品的培育,为市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弥补房地产短板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健康住宅、健康建筑,完全符合中央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要求。

第三,健康住宅符合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人的身心健康。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受老百姓欢迎的老房子。好房子首先要有健康的房子,传统的住宅建设,往往以消耗能源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代价,大量是用能源资源增加排放,给自然、生态、社会造成负担,不可取,但健康住宅致力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从心理上对人的健康形成积极影响。比如在社区使用清洁能源,选择无毒材料,在社区组织健康的跑步活动,建设社区图书馆、书画院等,这些都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循环利用和人的身心健康。

我认为在推动建筑健康住宅的具体过程中间,我觉得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第一个,要完善健康住宅的标准规范,无论是健康建筑,还是健康住宅,首先要建立符合国情、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标准,使健康住宅在实际中符合工业化标准,工业化的精度,工业化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健康住宅的产业化、信息化的水平,还要强化绿色建材标准规范和推广应用,用绿色建材和健康材料建设健康住宅,许多住宅不达标,环保不达标,与建材质量品质上不去,性能差有关系。

我刚才看到健康标准里面没有提到这条,美国的专家考虑一下,高层建筑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今年大概10月份,中日韩住宅问题研讨会在日本召开,讨论的主题就是高层建筑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少,我认为还不够,到底有没有影响,影响多大,多高的层,多高有影响。这个问题我觉得还得研究。

第二,要强化健康住宅的规划设计。健康住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很高,从选址入手,建房子,当地的地理环境,土质条件适不适合建住宅,十年前我到天津调研,有一个外国开发商土地都已经征用了,政府也卖给他了,准备开工,开工前对土地要进行详细监测,是国外的开发商,如果换成国内的开发商,就不管了。经过详细监测以后,土地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开发商和政府提出来,要退土地款,你这个土地根本不适合建住宅。建住宅或者建健康建筑、健康住宅,首先要对土地环境、土地条件要进行详细监测。

另外还要关注健康住宅附近的地理地貌,并确保项目周边没有污染源和有害物质、有害水质的影响。要从人的健康,人体的健康出发,从良好的人居环境出发,去设计健康住宅。因此,建设健康住宅,勘察、规划、设计是建设的重要因素。第三,要推动健康住宅循环发展,第一步,健康住宅做到社区里有优质的空气,有安全的水质,有充足的光线,有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健康的食品供应,有良好的建设设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刚才李明介绍了,美国WELL,这几条都做到了,做得很好。第二步,要营造健康生活,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养老医疗服务,定期体检,体育活动等。这里也包括要改变中国老百姓原有的不太好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有很多,可以举很多例子。

第三步,要打造整个健康的家园,让居民参与社区的设计,丰富社区的文化,充斥居民的生活。远洋集团对健康建筑的探索,就体现了从健康住宅到健康生活,再到健康家园的分层次、分级的设施。

第四,要促进健康住宅的跨界融合。健康住宅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服务性地产,决定了它必须与城市更新、特色小镇、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共享融合,必须与互联网、智能社区、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建筑健康也好,健康住宅也好,都要进行有效的跨界合作,跨国合作,目前远洋集团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健康产业园区,方向是对的,用建筑健康许多标准,推动更多的项目落地。

第五,要把发展健康住宅与建立健康企业相结合起来。我们讲叫品牌,品牌首先源于产品,产品首先源于人品,源于这个团队,开发企业要做健康住宅,首先开发公司的领导层,特别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总裁要有一颗对国家、对老百姓负责的健康之心,这样你的企业才能走得远,才能走得长,才能做成“百年老店”,才能更好的为健康住宅创造更多的新产品。多为国家和老百姓做贡献,多为股东创造效益。

另一方面,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义务,做一家与建设健康住宅责任使命相当的健康品牌企业。

我祝贺远洋集团过去若干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希望远洋在健康建筑或者叫健康住宅,包括其他几个板块,工作越做越好,成绩越来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实录:2017远洋集团品牌发布会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2017-07-20 08:43:00
7月20日上午,由远洋集团主办的“2017远洋集团品牌发布会暨远洋健康生活季 远洋益跑启动”在北京远洋盈创健康产业园隆重启幕。本次发布会将就“建筑·健康”理念落地和未来发展与各界做深入探讨与交流。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