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寒意”阵阵 房地产信托寻觅“突围”路径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2-06 07:50:00

(原标题:市场“寒意”阵阵 房地产信托寻觅“突围”路径)

鸡年伊始,料峭春寒中的楼市依然冷清。

每当楼市调整,涉及的相关行业均会与之一起共振。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地产开发商曾经倚重的融资渠道之一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也在楼市的持续调整中经历着自身的变革。

转型地产直投、债权投资转向股权投资、发行类Reits产品,甚至收购房企股权……在传统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之外,信托公司们左冲右突,试图用各种新业务来构筑新的盈利模式。这场由地产调控引致的业务变革,给业内留下了很多思考。而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未来哪一种模式将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谜底,正等待市场的检验和回答。

房地产信托“突围”

作为曾经的市场明星,房地产信托在地产业的“黄金时代”一度风光无比。来自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得益于房地产及信托行业的高速增长,房地产信托规模从2010年一季度的0.24万亿元增至2014 年三季度的1.27万亿元,增幅高达438.13%。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渐显,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日渐累积,作为信托公司重点拓展的地产信托业务,在经历了多次兑付风险之后,2015年以来开始收缩“战线”。同样是来自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规模为1.35万亿元,虽然绝对数量依然庞大,但其在信托资产总体规模中的占比为8.45%,在信托资金的五大投向中排名末位,其占比规模同比也下降0.51个百分点。

传统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渐渐式微,项目选择越来越谨慎的信托公司,在房地产业务模式上开始转型探索。

就在传统业务开始收缩的时候,中融信托旗下的子公司中融长河资本低调成立了一款“长河盛世1号集合信托计划”,与以往信托计划仅仅是募资通道的角色定位不同,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信托计划所认购的基金仍由中融信托及其子公司主动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该信托计划认购的基金会注册设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购买标的资产进行运作。而基金所有的投资决策,均由长河资本根据中融信托直投委员会决议作出,日常的经营管理及资金划转则由中融信托监管。

据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介绍,除了加强主动管理之外,长河资本投资运作的项目,已经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债权融资业务,而是在收购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商业地产项目后,通过自持、经营、输出项目管理经验及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等方式实现资产增值,并最终择机退出。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融长河资本旗下的“长河盛世系列集合信托计划”已经发行至3号,此前成立的部分项目也收到了收购意向。

此外,2016年年中由中航信托发行的一款“中航红星爱琴海商业物业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则成为业内发行类Reits产品的探索。

在这款产品的设计中,中航信托通过实际控制信托受益权的底层资产——商业物业,同时代表信托计划作为原始权益人,发起设立该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中航信托资产证券化团队主导了中介选取、产品设计、项目协调等主要金融服务,凸显了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框架内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股权投资的“双刃剑”

除去个别公司独辟蹊径在纵深领域创新探索,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更多的转型方向是股权类项目。然而,股权类地产信托项目的背后,也承载着跨界投资和假股真债等风险隐患。

这类业务中,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往往以LP(有限合伙)的形式出现,和交易对手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合作开发地产项目,作为股东之一,信托公司最终可按比例获取项目的部分利润,相比此前的债权融资业务仅能获得的固定收益,股权类地产投资项目被部分业内人士寄予厚望,希望可借此成为房地产信托业务“掘金”的另一途径。

“信托计划作为LP(有限合伙)参与房地产投资已经屡见不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信托公司都会将其作为重点拓展的业务方向。”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该高管所在信托公司在地产类信托领域深耕多年,但是其透露,基于风控因素,其所在公司在股权类地产项目中也只是浅尝辄止。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市场“寒意”阵阵 房地产信托寻觅“突围”路径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2-06 07:50:00
每当楼市调整,涉及的相关行业均会与之一起共振。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地产开发商曾经倚重的融资渠道之一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也在楼市的持续调整中经历着自身的变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