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 买新房和二手房啥区别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1-24 08:55:00

原标题:一线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 买新房和二手房有啥区别?

核心提示: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额是新房的2.1倍,北京、上海和深圳二手房成交金额分别是总交易额的74%、72%和60%。

京沪深等城市率先进入存量房时代

近日,有研究院发布《存量时代流通为王——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房地产向存量房时代迈出一大步。去年全国二手房交易规模占住房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41%,比201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额是新房的2.1倍,北京、上海和深圳二手房成交金额分别是总交易额的74%、72%和60%。二线城市中,南京、厦门、福州二手房交易额分别占总交易额的52%、67%与60%。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进入二手房时代。

何为存量房呢?报告中提到,存量房市场不仅包括二手房和租赁交易,还包括待售新房流通、城市更新、家装设计、物业管理、个人仓储以及围绕这些交易带来的信息、数据、金融、法律等服务。这是一个主体广泛多元的住房供给服务生态体系,是一个不同于新房时代开发主导的市场。

存量房市场所创造的价值也在日益增长。报告中提到,初步测算,2016年我国存量房市场的收入规模达到3.8万亿元,在GDP的占比预计达到5.2%左右。存量房的主体由过去的建筑业向服务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过去的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

报告还指出,作为存量房流通的关键支柱,未来经纪行业的渗透率更高,服务范围更广。租赁市场的崛起未来将带来3亿人、5万亿元的发展空间,品牌公寓运营商将能够在解决新市民租房问题上发挥极大的作用,甚至颠覆租赁市场的生态模式。

买新房和二手房的区别

很多买房的朋友都在纠结,到底是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虽说同样是买房,但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人说,当然是买新房,房子新没人住过。但是新房地理位置一般不太好。也有人说二手房的选择空间比较大。可是买二手房要办很多手续,还要交各种乱七八糟的税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个更划算吧。

首付

二手房的首付显然比新房高。首次购买房屋的购房者,购买新房,选择商贷首付为30%;选择纯公积金贷款,面积在90平米以下的首付最低20%,90平米以上的首付为30%;选择组合贷款首付则为30%。二次购房者,普通住宅首付50%,非普通住宅首付70%。因为二手房涉及评估价,评估价是成交价的75%—85%,而贷款额度是根据评估价计算的,根据公式首付=成交价-贷款额度,所以二手房的首付比例会比新房高。

贷款

新房贷款最高可贷到市场价的80%,无论是商贷还是公积金贷,一般可以贷足30年,可直接向可以直接向与开发商合作的银行贷款,手续和审批较为简单。相较而言,二手房贷款比较难,一般只能贷到成交价的60%。大部分银行会把房龄作为影响贷款年限的主要条件,房龄超过30年的商品房是很难进行贷款购房的。即使可以办理贷款,银行也会降低贷款成数或减少贷款年限,从而增加首付或还款压力。

税费

新房契税收取标准与二手房相同。相较新房,二手房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税费很多,包括契税、增值税、个税、中介费等。而且呢,本应由卖方缴纳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卖方通常都将其转嫁到买方头上。

购房流程

购买新房流程简单,带足资料前往售楼处就行了,其它的开发商都会帮忙处理好。二手房则麻烦得多,包括看房、产权调查、交定金签协议、贷款审批、签贷款合同、过户、领房产证、房屋交接等10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有大坑小坑无数,比如看房可能遭遇假房源,过户前可能有房东违约等等。

无论购买新房还是二手房,都有其好与不好。房子也许是人一生中最奢侈的消费了,购房者们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一线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 买新房和二手房啥区别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1-24 08:55:00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额是新房的2.1倍,北京、上海和深圳二手房成交金额分别是总交易额的74%、72%和6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