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之下 上海迪士尼盈利底气何在?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11-17 09:24:00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指出,虽然竞争趋于白热化,但迪士尼的“鲶鱼效应”已经显现。从初期筹备至今,该品牌对国内主题乐园已经带来了多个方面的潜在影响,一方面,迪士尼的国际知名度较高,将对国内主题乐园产生较大分流;另一方面,将倒逼国内主题乐园进行升级转型。

瑕疵待补

“根据以往经验,度过新鲜期后,才能真正反映一座乐园的真实竞争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战冬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未来,除了与长三角区域内的主题乐园厮杀外,上海迪士尼还要提防自己的香港同门。

北京商报记者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看到,目前该度假区由六大主题园区组成,包括“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明日世界”、“宝藏湾”及“梦幻世界”。虽然公开信息说,只有小熊维尼历险记属于两大乐园相同项目,但现场体验发现,“奇想花园”、“探险岛”、“明日世界”等也都有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游客众多也带来了不少管理、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本来迪士尼乐园的一大客户群体就是儿童,但在园区的很多设施上并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比如垃圾桶的设置,成人扔垃圾都可能被夹手,根本不敢让孩子操作,”游客吴女士称,“同时,迪士尼酒店内的很多硬件,也没有儿童的尺寸,造成孩子入住后的不便。”另一位消费者反映,动辄上千元的迪士尼酒店,内部装修类似加了些许玩具和卡通图画的快捷酒店,感觉性价比不高。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坦言,根据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和世界旅游交易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0年,中国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预计会激增至近120亿美元(约合815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在队伍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推动下,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很可能在今后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市场。“庞大的市场需求,本身就成为主题乐园的盈利底气,但也容易造成主题公园粗放式发展的问题。”

“我们都注意到,迪士尼在上海的运营,远没有在东京和香港那样精细,当然,这与中国游客过多有一定关系,但在旺季之时,东京游客也很多,整体管理还是井然有序,游客体验感好,这值得上海园区反思,”战冬梅称,“也就是说,当一座乐园不愁游客时,很可能会出现服务方面的疏忽,可从长远看,当中国游客不断成熟且对细节品质要求更高时,一家主题公园能否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来持续保持客户黏性变得格外重要。”

细节之处未用全力

在11月初的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上海迪士尼。虽然曾经去过香港和东京的迪士尼,但对于上海这座宣称“中国风”的乐园还是颇为期待。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口处的广场,不少人都站在这里与米奇喷泉合影。据说,米奇喷泉之所以做成一艘喷气船,就是取自中文“一帆风顺”的寓意。这样的设计绝对算是接地气。但随后,进门处的人工开包检查和园区内破损的储物柜,以及倒卖快速通行证的黄牛,还是让人感到这一园区在一些细节上并不讲究。

记者发现,在进入迪士尼乐园时,每个游客不是通过电子安检设施,而是由工作人员打开游客的包进行查验。由于国内一般为机器检查,因此这种做法引发了不少游客的不满。另外,进入园区后看到,仍有黄牛兜售原本免费的通行证。

不过,上海迪士尼在园区设计上颇下功夫。比如作为全球最大、最高、最具互动性的迪士尼城堡,其顶端装饰是一朵金色的牡丹花。在介绍中也能了解到,如果有机会从空中俯瞰迪士尼广场,会发现整个广场的地面纹路就是一朵巨大的玉兰花。如此设计是考虑到,白玉兰在上海本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带给当地游客亲切感。但在服务等软实力的打造上,上海迪士尼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便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围攻之下 上海迪士尼盈利底气何在?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11-17 09:24:00
作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运营商,迪士尼于6月在上海一经开张,便引来消费者涌入和竞争对手围攻。11月以来,上海迪士尼表现更是活跃,先是宣布扩建第七主题园区——玩具总动员,随后在集团财报中被称为“业绩之优出人意料”。然而,不少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刚开业的新鲜感叠加暑期旺季等因素,是该公司业绩亮眼的主因。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