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2016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站(二)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9-10 08:31:00

2016全球联合办公行业峰会GCUC CHINA 于9月9日-10日在北京751D•PARK举行。峰会基于联合办公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强调“共享协同”与“价值创新”,聚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在此分享和交流,共同探讨联合办公行业的深度与广度。范围除涵盖联合办公、地产、建筑、孵化器、创意园区、公寓、资本、设计、家居、创业服务、媒体之外,首次增加“训练营”的特色环节。

据悉,GCUC于2008年由 Liz Elam 在美国奥斯汀创立并首次召开,历经八年,如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联合办公主题产业峰会。从成立以来一直被人冠以「Juicy」 这一诱人的名字,意为一场丰盛、多汁的办公风潮正在向我们席卷而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办公方式。如今,GCUC已走过了国家美国、中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

2015 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于 2015年12月4日-5日在上海首次举办。此次峰会是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得到了联合办公先行者P2、优客工场、空间产业联盟、中国联合办公联盟、红杉资本等众多组织和机构加盟。行业大咖聚集,纯干货即将来袭!敬请关注!

相关链接:

现场直播|首届全球INS大会

现场直播|2016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站1

【直击2016INS】毛大庆:办公室的未来就是没有办公室

先来看看第二天峰会的现场: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2016GCUC的峰会现场。今天活动的议程是:上午会从联合办公运营和服务等专业角度为您解释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和未来得潮流趋势,在下午中专门设置了三场发布会,为您介绍三家机构的战略和产品的新动向,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

首先请出今天的第一位老师,悟空宝盒的创始人宁晓东先生,着重拥有15年互联网从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宁晓东先生将与我们分享“用信息化升级联合办公运营”的主题讲座。有请。

悟空宝盒的创始人宁晓东

宁晓东:谢谢。我们在准备这个主题的时候,用信息化去升级联合运营办公管理,准备好后其实我后悔了,几个原因:第一,这个主题本身很大。第二,其实我们作为第三方为联合办公运营商和孵化器提供服务,道理上来讲我们会有片面性,我们会有看待这个行业的理解和想法,但是并不是说适合每个运营商实际情况。所以后面分享的内容更多是代表我们的看法和认知,如果一些并不能被在场的朋友们所接受,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展台上做深入的交流,因为我觉得本身就是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一,联合办公运营商为什么需要信息化?这个问题一开始我在这页PPT想放的是说联合办公到底是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后来我发现这个话题并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讲,因为赚不赚钱在座的各位是知道的,什么时候赚钱可能你们比我们有更多的考虑,我说赚钱不合适,说不赚钱也不合适,所以把主题换成了现在这个。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比机器聪明,而机器比人客观。怎么理解这句话?就是说人有他的灵活性在里面,尤其对中国人说,我们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灵活,最懂得调整的一个民族。所以当你的规模很小的时候,当你的管理非常追求效率的时候,我觉得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朝着正向的方面做一些事情和服务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另外一面,当我们需要更好的管理的时候,人往往会利用他的这样一些能动性,他的聪明和才智与他的组织,和我们预想的一些方式上产生冲突。所以说人比机器聪明,但是用更快捷,信息更加透明的方式去做一个辅助的行为,这是我们认为信息化带来的最根本的价值。

具体来说,信息化带来的是管理和运营的标准化。我举个案例,因为去年的GCUC峰会上我们有一些产品介绍环节,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大概在五个月前,我跟一个朋友沟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反映不积极的。原因就是像我前面说的,我现在可能只有一个空间,两个空间,原来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承载,我的人在空间里喊一声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信息化。但是五个月后当他有很多空间后,来找我们沟通怎么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并不是所有联合办公都需要信息化,考虑的原因是说你处在哪个阶段、规模和你未来发展的构想。

我们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联合办公都要向一些标准化的输出,向轻资产的模式转化,在这中间管理的标准化,运营的标准化,是你必须要考量和构建的。同时来说,今天我们回到前面说的问题,它是否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如果它不赚钱,我首先让它少赔钱。少赔钱就是说你用信息化的方式去降低人员的成本,去能够更好的管理,不要让一些沉默的成本这样的损失。所以我们说信息化首先带来的价值是管理和运营的标准化。

其次,信息化带来的是服务的完善和创新。在今天的联合办公里我们觉得是说服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一些基础的配套服务,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服务的中介,甚至一些这样的整合资源式的培训的方式。这件事情不能指望联合办公运营商来提供,如果这样的话你成本运营压力会非常大,所以你需要信息化的手段去做这样的服务的完善和创新。这一方面是自身服务的完善和创新,比如说结合硬件的系统去完善访客进入的记录空间,还有访问权限的解除,还有Wifi接入的时候可以按照带宽流量的购买,还有能耗的控制,这些都是配套服务方面需要完善更新和创新的部分。这些是信息化可以帮你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方式上会有很大的局限。

另外一块,就是整合行业的资源。像昨天优客分享的时候,他们现在做的你带空间内团队和团队可以互为服务商做。在传统市场基于信息化提供的团队,比如在线的法务,在线的财务等等一些工具,我觉得在联合办公运营商系统当中,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去做很多的接入。所以在我们自身产品的设计上我们也会有类似这样的应用广场的功能在里面,希望能够更多为联合办公的运营商提供这样好的优质的服务商的接入,把这些价值输出给内部入驻的团队,包括入驻的个人会员。

第三,信息化让你更了解客户。我们一直说联合办公构建的是一个社群,社群是要有温度的,是要有链接的,这些都是概念的。我们觉得根本上来讲,今天你做了你标准化的管理,做了你的标准化的运营的模式,你逼供了很好的服务,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希望能够更多的吸引客户来入驻你的联合办公空间,你希望它能有很好的发展,能持续的待下去,到特定的节点才离开,而这时候它已经成为为很好的团队,很好的团队反过来可以对你进行加持。但是这里很难规避的就是你如何很好的了解你的客户。这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带来的价值,所谓Web3.0,都是在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你更快速的了解你的客户。你去构建这样信息化的工具,可以构建出运营商品牌和团队之间迅速沟通的渠道。入驻的团队和会员之间也能快速建立沟通和交流。同时运营中你可以搜集一些数据,而这些数据深入挖掘和分析又会带来你服务和产品的迭代。这都是站在今天的节点,我们不知道未来发生事情,所以你需要一个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帮你预测、分析和判断最终在这个行业发展,自身品牌发展的上面,让你取得只有的先机。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信息化其实是帮助联合办公迭代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这中间我们是说在整个会员的生命周期当中,信息化都会在不同的节点上有相应的一些帮助。这里我们想谈一下我们粗浅的理解和认知。我们认为在今天联合办公的行业如果我们把它拆开来看,我们提供的整体服务当中有一部分类似传统物业精细化运作的部分。这部分我们认为未来可以更多的把它割裂给第三方的物业来支撑。还有我们自身可能做不到的东西,这部分可能需要跟额外的资源做整合和配套。而自身服务运营的团队,我觉得更多的应该专注在服务创新上。总结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化能够帮助你不断的去发现你的商机,发现产品创新的根源,然后去做相应的应变,使你能够始终获得发展的先机。

这是我们悟空宝盒建议的联合办公运营管理系统业务规则,它做运营感觉的同时,去跟自身的前端接入和第三方接入,和你的团队等等都会有链接。比如说服务商跟运营的平台,这块是在未来的服务迭代中起到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的。还有一部分是要跟硬件相结合,包括我们说希望的一个模式。从前的业务接入,在线的预定开始,能够快速的系统当中流转整个业务流,然后形成这样的一些订单,最终形成电子合同等等的方式。所以这部分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基础的版本。在未来我想强调的是财务测算的等等模型,今天所有的预想和假设都是在家里在初步的判断这儿,但是这些都会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很大的差异,所以不断的完善这些数据分析的模型,会帮助你在未来有更好的决策。这部分也是我们的产品当中为客户提供的部分。

硬件为软件迭代带来更多可能。上一套管理软件,我觉得管理软化本身想象空间和服务空间到底有多大?其实很多东西要跟硬件去结合。比如说我们今天提供的云端身份识别系统。云端身份识别系统保证了所有的用户的权限控制不是来自于本地化,而是来自于云端,这样响应速度就会变得更加的快,更加的多变和灵活。不管在线预定,访客登记等等,其实这样的方式,硬件和软件结合都会带来效率上的提升。所以我们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硬件的部分。

还有一个很好的问题,自主研发还是第三方合作?其实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朋友在跟我们讨论,我觉得说它最重要的一个考量,今天在座的这么多朋友之间,相信没有几个人是叫毛大庆的。我相信优客在做这件事情上花的价值是非常非常大的成本。你需要有足够的成本来支撑,支撑什么呢?支撑IT研发的团队,当前包括了硬件、软件、数据库、架构、前端等等这样的一些工程师,还要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些尝试有很多最终验证可能都是失败的,你去踩更多更多的坑。所以我觉得我刚刚说的这些问题你能Hold住,可以自主研发;如果Hold不住,可以跟第三方合作。也有朋友问我数据安全的问题,我是说第三方都是有良心的企业,也会有各种各样法律的约定,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不必关心的,尤其对中国来说,我们没有什么数据隐私概念存在的。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商业行为本身,是可以通过法律和企业道德之间做相应的约束。

最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我讲快一点,这部分是我们能够为联合办公运营商,包括孵化器提供的一些产品的部分,我也不太去细说,因为在楼下有我们的一个展位,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看得到,也欢迎大家交流。我想说的是,在中国的态度,我们的观点是说联合办公运营商它会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去持续发展。因为国外的成功经验,因为文化的原因,因为教育的原因,因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因,没有太大的借鉴的意义。我们可以去参照,但是我们会在本地化,所谓中国特色这件事情上面去更多的深挖。这里其实是需要说我们有更多的资源整合,它会以独特的形式存在,它的可能是基于在座的各位和其他的从业者去不断探讨的。所以这其中有优秀的团队和专注的团队去参与。我想提一个叫REMI团队,它们现在跟我们做个深度的合作,我们也不知道,就像联合办公一样,大家都不知道,都在摸索。我们和它合作,谁也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是我们希望绑定的更紧,合作的越来越深入。谢谢。

“联合办公社区社群建设”主题论坛开始:

联合创业办公社创始人郑健灵、Xnode创始人周炜、P8创新社区CMO李刚、Creative Blueprint创始人Ashley Proctor、Ecosystem  Space 创始人Paul Hemming参与论坛讨论。

论坛现场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我觉得在座的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做的一流的,昨天我们听到Paul做的空间,所以我还是先给各位嘉宾机会,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

Paul Hemming:我是Ecosystem Space的创始人,我们的办公地点在旧金山。联合办公是大约在三年之前开始的,而且它现在融入了很多其他的一些元素,比如说餐饮业,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Ashley Proctor:大家好。我是Creative Blueprint的创始人,在多伦多和西雅图都有办公点。我们主要办公的内容就是联合办公的,为独立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这样一个更加安全的办公环境。我们在运行多伦多的联合办公的一个空间,这些不同的空间互相之间是有合作的。我从2003年开始从事这个职业。

周炜:我是Xnode的创始人。我们公司在上海,现在有五个空间,我们的模式是联合办公加上创业加速器的模式。我们主要的侧重的类型还是以创业公司为主的,其中大概一半一半,一半是海外团队,一半是国内的团队。

李刚: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沙的P8创新社区CMO。我们是模块化搭建的一个主楼,总共是8层5千平米,我们建造时间是13天。我们在这个模块化大楼里做了一些联合办公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很多联合办公的团队进来。我们团队主要是有一个设计的主题,就是我们围绕着我们的气候,还有环境,以及我们的创新创业这块做了很多工作。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我想在座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我想问一下你们的社区做的这么成功,你们是如何让自己的社区跟别的社区不一样?

Paul Hemming: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我们非常的注重设计这方面,以及艺术,以及友好等方面,现在大家大约有八年的时间,就是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良好,更加舒适的环境。除空间之外,其实我们是不断的在进行美化,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来获取灵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一些活动。我们基本上是可以把活动分成三种:比如说商业和技术,以及福利和健康产业。所以我们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全年进行社区的培养,并且实现这些不同方面的融合。我觉得这是让我们不同的一点。

Ashley Proctor:对我们来说,我觉得就是把艺术和工作之间的结合非常的紧密。比如说我们在西雅图是非常靠近一个美术馆,所以我们就把我们的创造力与传统的创业的精神相融合。我觉得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团体,能够一起工作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因为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能够产生协作的效应。但是我觉得让我们与其他公司不同的,就是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办公地点。比如说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开放这个XBase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几千名的会员。在准备的时间,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就等于我们的这个社区是由社区建立的,并且属于社区的。并不是唯一的这个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这种品牌,而是要切实的解决社区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温哥华也是,这个社区在未来的八个月都不会开放,因为我们要进行翻新的过程。在我们完成这个过程的时候,其实在附近的一些咖啡店是有一些集会,或者组织一些活动的。所以我觉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社区的一个联系,即便是在社区真正开放之前就已经能实现这些。

周炜:社群的话现在也是最热的一个话题,我觉得我们也不敢说我们说的好像特别成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可能相对比较专注做创业者的一个社群。目前我们在静安寺,我们大概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我们本周二,因为刚刚签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创业创客基地的项目,陆续可能还会签一堆这样类似的项目。就是我们可能比较专注做单一类似的客户。而且我们从运作的本质社群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社群这个词很容易误导。就是这个词必须是它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雪球迭进的过程,社群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夜之间搭建起来,它有天然的成长过程,线下甚至比线上还重要。很多人在做APP,我觉得这个工作要倒过来,而是要通过线下把社群搭建起来,这通过共同的成长和价值,尤其是实现商业价值更重要。我觉得就专注来讲,至少我们在创业社群这方面做的还不错的原因所在。

李刚:由于我们社群的独特性,我们筛选了一些入驻的机构和企业都是以文创和教育为主。根据这样的入驻企业我们会开发一些好的工具和方法,甚至开展一些工作坊。线下活动我们是比较密集的,一些关于国际上的合作,包括NGO,还有一些科技展之类的,促进我们社群之间的交流,有线下的沟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火花,我觉得这是线下活动我们有一个经常性活动的开展。

主持人(郑健灵):我们说到社群都会联想到活动,刚才李刚讲到,其实社群真正运营起来没有那么简单,我想今天大家既然在这儿,我想我一定要从我们嘉宾上挖一些干货让大家听一下。包括我们P2在运营社群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在一个空间活动越多越好,但是我们其实会在我们的微信群里会听创始人人,白天搞这么多活动,又有按摩的,又有做指甲的,我的员工别干活了及我们相信每个社群运作的过程当中都会碰到自己的问题,和它需要平衡和解决的事情。我也想趁这个机会问一下在座的嘉宾,我们可能从李刚这边先开始,你们在运营社区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对这块的思考是怎么样?

李刚:我们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入驻的团队也不是太多的初创团队,都是一些有成长型,有远大发展空间的团队。其实我们经常会召开一些社群大会,也做一些调研,针对行业的不同,内容不同,我们设计的内容跟它们是吸取他们的意见的。我们做的活动更多的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活动,而且让他们有参与感。而且我们的一个考量,就是社会责任,对每个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养是比较多的。联合办公不是说让他进来办公,而是引导他朝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国家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实我们联合办公也是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郑健灵):我打断一下,我们在座的观众还是希望想听到一些痛点,其实你刚才提到说在长沙位置,其实我们有很多联合办公所在的位置在市中心的地方,你们位置是在长沙,我想很多人去二三线城市运营联合空间感兴趣,怎么把这个做起来。还有从位置角度来讲,它是不是对你们社区运营有影响?

李刚:肯定是有,多数去过都认为,这里很偏很远,但是非常喜欢。首先我们在传播方面并不能过多的铺开。痛点的话,因为他们很多企业生长,就是我们讲的资本运作这方面,但是我们更多是让它自然的生长,所以公司的发展并不像其他的那么迅速和跳脱。我们做的是,让团队觉得我们这里能不能帮它提供服务,能不能更快的把它们的产品和公司推向市场。所以我们这方面做的比较少,所以失去了和很多团队的交集。

主持人(郑健灵):李刚比较谦虚,因为进P8感觉很有特色,去过一次,还想去第二次。很多时候在位置没有那么好的空间,我想它的特色真的能够让大家带回来,把这个社区不断带回来的一个原因。周炜你觉得你们的痛点是什么呢?

周炜:我觉得社群的痛点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人,因为最终是人塑造这个空间。所谓人的因素,说的很简单,真的要做的话我觉得对目前联合办公的话,普遍大家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如果从规模角度而言,这个空间的人的构成究竟是各种各样都聚集在一起,还是走更多垂直细分的趋势。本身从联合办公的构成来讲,创业者是很小的一部分,还包括自由职业者,还包括办事处,小微企业等等,这样的社群是不是能构成很有凝聚力的社群?从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探索,我觉得我们走的还是希望偏重于走垂直,走专注的路线。这当中分几个维度讲:第一,从空间本身属性而言,因为地点,因为所谓的附近产业配套,因为发展历史不同,每个点会有自己特别的客户属性。像淮河路,专业服务,广告创意的比较多,陆家嘴金融行业多一些,这是由历史传承引起的。但是这个还不够,这个基础来讲,如果做社群的话,是什么样的都带进来,还是要有筛选。你希望这部分人从上下游,从它的类型和大小各方面维度考虑的话,能不能把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机体。这方面还没有准确的答案,都是在探索中在找方向。但是从我们目前Xnode尝试的方向来看的话,我们觉得垂直、专业化可能相对会更有价值。这只是我们一家之言,这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Ashley Proctor: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要合适的人,谁能作为空间的很好的管理者,他必须有社区建设的热情,我觉得很难找这样的管理者。所以开始做空间的时候,你得自己做,你自己要去做这个典型人物,而且找一些和你有相关志趣的人,他们向你学习。当时我在几个不同的城市寻找,像多伦多,像安大略,旧金山,我要找到一些人,还要懂设计和管理,有时候我们基本一年换一次。当然可以去旧金山找一些和你志趣相关的人,让他们接手管理你的空间,保证他按照你的想法去成长。在多伦多我觉得挺难见的,我很难找到和我们一样,有这样创新精神的人,而旧金山很多。我经常要思考,究竟怎么去选人,怎么样去招聘团队,我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创新的企业者,所以我觉得要和不同的团队联系,你要懂人脉,这都挺难的。所以我觉得要在不同的地点找到不同的合适的人,比如有的对艺术感兴趣,有的对创业感兴趣,我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创业者,这是我的痛点。

Paul Hemming:我觉得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大的公司在我们的社区里,它们成长的非常快,它们的融资可能超过一千万美元,他们慢慢从三个人到四十个人。如果一个公司有四十个人的话,它们自己内部会打造一个社区了。还有几个大的公司也慢慢的成长起来,它们一开始是十个人。我们现在又开了一个空间,它们经常会自己,我们会开一些酒会,这样的酒会会帮助大家放松心情,真正创立社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们自己主动提供食物。我始终觉得你提供美事和美酒比较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建立社区。而且我们作为管理者也会主动的办这样的活动。有一次断网了,大家就聚在一块聊天。我们想在断网的时候正好请大家一起来活跃活跃。

主持人(郑健灵):其实我想在座的有很多的空间,大家其实经过一年的发展,其实都处在一个成长期,我们其实在美国看到We WorK它做了十几、二十、六十五、一百个空间,其实很多人也提到说,在We WorK的社区感其实是在减弱。我想接下来的问题是给Ashley Proctor和周炜的,因为你们自己都在运营好几个空间。我想空间容易复制,它是一个物理的形态,但是当你真正在复制社区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个当中有没有一个底线,说十个空间可能就是超过了,没有办法把这个社区复制了。还是说你们觉得社区是可以复制的东西,可以被你带到不一样的地方,能够让它来操作。

Ashley Proctor:我觉得我们的地点很特殊,它们都有独立的品牌,每一个空间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在西雅图和多伦多的话,包括像美国的、加拿大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些公司的组织。每个空间截然不同,它无论从外形,包括像艺术品的展示,还它们新兴公司和传统公司之间的交界都不同。在温哥华的话它们,在加拿大的话,我觉得虽然它们完全人员也好,设计也好,气质也好都不同,连它们网站上的感谢和欢迎辞都不同。所以我觉得我的社区都是独特的,我觉得不可能抄袭或者复制一个社区。因为每个社区的活力,它的地点都是自己的一个精髓。我觉得当我们扩张的时候,我觉得每个社区有一个负责社区文化的负责人。尤其是一些大的空间中,可能有5-10个小的社区,它们可能会互相介绍,互相组织活动,我们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专门做社区建设的,它们不会负责别的工作,它们也不负责营销。这些团队建设的人员不会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流动作业,来帮助不同的社区建立它们的文化。

周炜:她说的这个比较极端,每个点居然都是环境独立的方式。不过从逻辑来讲我还是蛮赞同她的说法。我不认为联合办公可以被复制。往往我觉得社群的价值反倒是,刚才我前面的谈话也提到过,可能从垂直的角度来讲它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北京有两个好的社群,比如我做两个空间能不能拿到上海?我觉得这个答案可能是不。现在从We WorK来看的话,这个点从美国的所谓的区域优势来讲在上海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每个地区都有它的自然的属性。我觉得联合办公是一个雪球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有对的人把它一点点花时间和精力做出来。联合办公做复制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感。就像郑健灵跟太和音乐做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太和音乐可能说在北京、上海两个点可以做,但是说拿到全国开太和的点是不是能做,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做法跟Ashley Proctor比较类似,但是我们的做法还是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有一个统一的Logo,但是每个点还是有自己的灵魂,每个点有自己的行业属性,有它的人群属性,有它的历史属性,这当中才决定了这个公司真正的魅力所在。We WorK比较特殊,它如果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的话,它可能有一些类型的客户,就是所谓的全球的游牧民族,或者全球的数字民族,这部分来讲的话,它们可能本身就是全球在跨区移动的,这部分人群我们有,是不是大到是说能够开无数个点,我对此是打一个问号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不同的有不同的选择,最终中国的联合办公社群会建到什么程度,不是今天可以回答的,可能两年、三年以后,大家会看到哪些人做社群做的非常棒,哪些人会相对慢慢慢慢不太能够做出来社群,我们大概几年会知道。

主持人(郑健灵):这都是很棒的经验分享,还有什么补充吗?

Ashley Proctor:我不是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个,就是我自己的观察。北美联合办公其实发展非常快,而且市场份额的增长也很高,我觉得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入驻的企业它们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我觉得本身它的规模的发展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的目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规模的增长来感受到这种发展趋势。在我们进入市场以来,我觉得有很多成员,随着它们的发展,它们不会永远留在社区或者联合办公的区域里。所以基于我们空间的经验,就是很快这个社区就消失了。即便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设备,提供良好的硬件服务,这些公司可能会吸引它们,再回到这种空间来。但是人们时常说的,什么时候市场能够进行细分,也就是能够出现集群式的联合办公的空间呢?因为它们总的趋势来说,人总是需要与其他人的交流的环境的,就是有的空间自始自终没有做到满足这些条件。

主持人(郑健灵):在昨天的会上也讲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设计不是完全能够代表空间和社区的全部。接下来的问题是给Paul Hemming和李刚的。你们两个空间同样是有跨界,Paul Hemming的空间有音乐,P8同样也是。所以你们两位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做跨界运营的时候,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是需要能够去做,怎么样能够让不同行业的人,在同一个空间里让他们交流起来?

Paul Hemming:首先有一个非时间的安排,比如我们的舞厅,夜店的活动可能是在晚上、周五和周末,在正常的工作时间,这种夜店是不开放的。现在基于我们的观察,我们觉得可以把每一个不同的商业,不同的元素相分离。也就是在夜店工作的人,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在园区空间内的讲解。比如我们也会分一些VIP客户,向他们展示我们的空间,让他们了解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等等。而且我们认为这种联合办公的场所让他们也了解到夜店的经营模式。我觉得这是一种增值的效果。因为它们即便是跨界的,但是实际上只是说在空间上的一个融合。我觉得从实质意义上的融合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李刚:现在我们都在讲联合办公,我们往后延伸的话,就是联合生活,联合居住,联合学习,我们在一起,一帮程序员天天在一起可能没有什么交集,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一块就比较宽泛,我们下班之后,像我们空间,未来会走向联合居住的方向。我们居住在这里,有其他团队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参与,甚至还有一些学习的内容。我相信通过下班之后的接触,或者我们在上班时候也会举行一些讲座之类的,以工作坊的形式,促进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沟通是有效的。刚才讲到痛点,就是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痛点,你能否帮它解决。比如它是做视频内容的,你如何帮它做线下推广,我们可以把其他团队的资源调动起来给它所用。还有做企业宣传片,做视频内容的,直接在我们园区可以找到这样的空间帮它去运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时间久久了,就会形成社区的默契程度,更加往前推动它的发展。所以我们也会根据团队我们开发了一个乐百科的软件,可以自己创新词条,发起活动,还有一些学习的内容,都可以丢在上面,我们每个团队随时都可以看得到,我觉得这个工具是非常有效的。

主持人(郑健灵):我觉得其实空间的极致运营无非是在空间,我们把物理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能够把它运营到极致。我相信在座的嘉宾都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工作去把这个实现。剩下的时间可以提问。

提问:在联合办公空间是偏向于感性运营,还是偏企业的运营服务,这个度是怎么掌握的?

Ashley Proctor: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我们入驻的团队很大,我们其实还是专注于个人的,因为即便有文化上差异等等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把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样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Paul Hemming:我想这也是正是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必须要确保我们的运营的经理,他实际上是要认识每一个单独的人的,比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这样他们遇到彼此的时候是可以有聊的话题的。因为虽然有很多大型的公司入驻,有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比如我们每天有一个快乐一小时的活动。

周炜:今天很多人碰到的挑战,就是大公司进来以后,大团队进来以后怎么办?我估计这当中跟咱们国内团队分享的话经验相对更多,因为美国的文化和消费特征跟中国还是有差别,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空间最终还是以人为驱动的,这个还是要落到人上。

李刚:这个没有冲突,每个人需求不同,我们作为运营商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做一些帮助,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是我相信它肯定会理解。

主持人(郑健灵):谢谢嘉宾们解答台下观众的提问。我想观众还有更多的问题的话,我们下午还会有更多的交流。这场的论坛就到此结束。谢谢。

Workingdom创始人周克力进行“联合办公复杂定义背后的简单逻辑”主题演讲:

Workingdom创始人周克力

周克力:谢谢大家。我觉得今天还是蛮感谢主办方,让我在这个行业简单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从昨天开始我觉得已经让我们感受到GCUC给我们带来行业的很多冲击,包括每一年都有变化。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因为Workingdom也是今年刚刚开始在上海,在上海算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机构和品牌。我本人以前在北京,我对北京多过于了解上海,因为我以前在投资这个行业大概做了十几年。在投资这块的话我们其实也投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像并购案做过,小的机构我们也服务过,我们每年自己的基金也经常会投一些,特别像我们在座的各位的一些创新公司,去年我投了二十多个,这是在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过去更多是投资人,而现在我变成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最后变成这个行业里的一个分享者。所以我想今天谈的一些问题,我是觉得谈的更抛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论坛是大家把问题抛出来,因为昨天大家总结了,我们这一年下来怎么让联合办公,从我们角度所思考的问题。

这个标题我觉得蛮简单,也蛮鲜明的一个标题,就是说联合办公。今天的主旨是联合办公,然后定义复杂不复杂?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联合办公,我觉得定义蛮复杂的。我的第一页PPT,讲的是年轻,冲动,形式感强。这是来自于《陆瑶知马利》里的,这句话我想说在这个电影里出现了这个词,我为什么把这个词用在这里,这代表了联合办公是一个特别新的行业。从行业本身的发展,包括GCUC举办了这么多活动,应该知道这个行业发展很年轻。包括里面的年轻,里面的用户很年轻。第三,从业者和年轻,冲动这个词代表着年轻背后的延伸,代表了我们这个行业从短短的时间之内吸引了这么多从业者。形式感强,其实形式感强我不知道会不会得罪一些同行,因为我觉得看过很多的,从投资人角度来看的时候,看过很多很多的空间,感觉非常非常的美,但是我不知道那时候在空间里的用户,是否体验到联合办公背后真正给他的价值。当我从业的时候,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太多形式感强的空间。这八个字很好的描述了我们联合办公的现状。

结合刚才八个字,我们出现了这个PPT,就是现象级产品能走多远?为什么说现象级产生?就是因为年轻、冲动,形式感强,出现了我们很多很多的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空间,所以我称之为现象级产品。现象级产品能走多远,这个PPT我想分享几个实际案例。在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当我们自己运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同行跟我分享,包括上上个月在上海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行业里所谓规模比较大的联合办公里的一个品牌,我称之为联合办公,不知道大家对它定义怎么样。我可以讲它的品牌,就是HBS,就是一夜之间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老板跑路,业主之间产生了很多纠纷。所以规模很大,看上去很繁华的一个品牌,和一个很好的联合办公的公司,突然间没有了,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现象,所以是不是一个现象级?

还有一个案例,上个礼拜我们接触了另外一家联合办公,一个跟我们同步起步的,也是在六月份正式向市场推出了它们的联合办公的第一个产品。而且在上海非常非常地理的位置,在延安中路,在外滩附近,也符合刚才诸位讲的联合办公需要一个好的位置,但是从6月28号到现在没有一个用户入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坏的现象。但是其实真正去理解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我想通过下一篇分析一下,这个现象级产品是不是出现了不可走的更远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数据,我想用几个数据简单时间我刚刚讲到的问题。第一,100倍。其实100倍前面还有一个数据,就是100+。据我们很多专业的媒体和一些数据机构来统计的话,我们2015年其实联合办公在全国只有100家,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全国的非官方统计数据以后超过一万家。所以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的联合办公整个加速已经超过了100倍,这个是非常恐怖的,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对任何一个公司级或者行业级来说都是非常恐怖。但是我们看到下面三个数据,就是入住率。这个数据昨天丁总在克而瑞报告里分享了。第一是60%,这是深圳的入住率。第二,66%,这是北京的。75%是上海的入住率。这三个数据看似有点比较纠结,为什么?因为60-70之间的入住率,从现在平均行业水平里不是很好的。但是是不是所有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们看其实这个数据更加的残酷或者更加现实。有这样现实,这样激烈,所谓现象级产品出现的时候或者这么多竞争的时候,是不是这个行业趋于饱和,是不是这个行业带来我们很多的问题,就是说蓝海变红海,很多投资人讲。其实这个问题用最后一个数就可以解释,最后一个数是2.37亿人。这是什么数据呢?其实我们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整个从业人员,这是非常官方的数据,是2.3亿人。所以2.3亿人的话我们按照1%的比例,是230万。230万,除以1万家空间,假设一个空间有两百人,就是两百万,其实这么多空间远远没有满足我们企业用户的需求。但是为什么会划一个不等号。

所以我想通过下一页解释这个事情,就是被市场教育和教育市场。这个怎么理解呢?这个市场其实看到那个数据蛮大的,但是很多现实的问题,包括我刚才举的几个同行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行业能走多远,包括昨天讨论这是不是一个行业?我认为存在一个我们被市场认知的问题。所以从我刚才的定义来讲,复杂的定义其实市场没有理解。所以我们一直在被市场教育着说,其实市场还没有认知联合办公带来的价值。而价值有多大,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在用联合办公的人其实会真正的价值。教育市场讲的是什么呢?其实我现在非常喜欢每天就跟我们的用户,包括我们的同行,比如说郑健灵,我们很喜欢讨论,就是这个行业里进来的人我们是非常开放的,非常欢迎,但是我们希望更加成熟的同行人进来的时候,去帮助我们去教育市场,帮助我们去教育我们的用户,甚至帮助我们引导我们的用户,当用户知道的时候,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的价值存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存在去教育,去引导这个市场。

这页讲的是伪需求和刚需。我刚才讲了作为投资者和从业者、企业者。我每天跟团队分享的时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到底用户不能真正理解我们联合办公的价值?到底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用户的?你们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我认为这个需求,你所谓提供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是不存在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觉得现在空间里,我过程重复的提到空间的需求没有真正的让用户感受到,包括很多的同行也讲到,他们的设计有多酷,他们的服务商有多少多少家,但是我觉得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给用户带来额外的一些方面。但是真正做投资,很多人问做投资看重这个行业,看重这个创业公司,到底看重什么?其实我们最看重的是它们的团队,最看重是它们真正运营的数据,最看重它是不是能存活。所以我们看这个行业,是看真正的用户在哪儿,用户存在价值,是看它能不能通过运营和转化让它持久健康的生存下去?所以我觉得用户的生存是它最基本的需求。而对于企业来讲,生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个企业,有多少个创业者,我们投过企业的时候,不是它的Idea,当然在座的都很聪明,但是真正要运行一个企业的时候,它需要什么?我认为需要两个词:开源节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很好的控制它的成本,不能很好的多元化让它的企业生存,甚至让它的营销渠道能够得到更多的盈利收入。这两个词如果没有实现的话,企业不可能存在,你不可能走的长远。所以我觉得联合办公一直说要为企业者提供服务。那是否能够为企业提供最本质的服务?能不能为企业开源节流?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我也想呼吁同行里的每个人去真正的思考,不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在为未来的事情做准备,而是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这一页是无生态,不持久。还是刚才讲除了企业本质需求之外,就是开源节流之外,在这方面可以实现生态化。我跟很多人分享,我说为什么我从一个投资人要跳到一个行业里?其实我们没有跳到一个行业,我们其实是融入一个行业。我们以前投过很多项目,我以前在安邦保险做过,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发现,就是产业现在是我们这个阶段很大的一个机会,而产业就是我们中国对基本的,像衣食住行,像我们刚才讲的办公领域,这都是一个千万级的产业。所以它这样的一个产业需要变革,而变革背后的本质原因,我们提出了新生代时代的来临。所以我觉得生态要符合新生代。就像我们现在去超市,我们会不会去超市呢?不会去,我们会去淘宝,去京东,通过更多的比较,用移动互联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所以这种都是背后的很多的技术的升级,包括很多的商家的生态级的黏性在一起的时候,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真正存在的时候需要一个很好的生态。

当大家认知生态的时候,我其实已经记录不下十次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论坛上面,不同的公司讲到生态,大家已经深刻认知生态了,但是还是要做一个认真的选择,因为生态很大,我们存在于生态,但是不能创造无数个生态。所以我觉得在一个大的联合办公生态里的话,我们要去决定,就是这句话:基因决定生态位。当我们现在有一千家,有一万家联合办公,我觉得不可怕,它只要选择好自己的角色。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觉得就像我们经常玩游戏一样,当你进入一个游戏模式的时候,当你选择一个角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的生态。为什么选择这个角色?可能根据你的喜好,可能根据你的背景,可能根据你很多元素。所以会有一个好的游戏去介入,比如选择勇士,你觉得这个勇士很酷;你选择魔术师的时候,你觉得这个黑暗魔法会很炫。联合办公也是一样,我们在每个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学会,自己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我也讲讲我们的生态位,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其实一直讲,我们其实背景有地产背景,我们有投资背景,这样的基因会让我们更好呢?因为我们觉得在联合办公里,因为有这样的懂行业的一些人做这个行业,会让这个行业的成本效率,就像我刚才讲的开源节流更有效。对于投资来讲,他会看到多元化,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投的公司也是一样,所以他理解客户。包括我们的创始人,有来自在英国待过十几年的,还有像我在加拿大待了很多年,我在北京又待了十几年,还有在上海待十几年的团队,我认为有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南北文化的融合,这是一个我们非常好的自我定位。所以在生态里我们怎么定位自己?我们定位自己是打通企业级服务生态链,实现整个生态的自我驱动。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是在做一个空间,其实我们在倡导的一个生态,是在生态中寻找我们的定位。当然这个生态我需要大家,我认为在座的各位,包括用户,包括我们的同行去打造。所以我们给我们的定位,生态背后我们倡导的是良性的生态本质,共生共赢。其实真正的生态跟共生共赢离不开。对于用户来讲的话,他不仅仅需要一个品牌服务它,而是一个生态去服务它。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的话,它需要所有最优秀的服务商,最优秀的价值提供者给到他最大的帮助。当然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是很开放的公司,也是很开放的平台,从团队,包括内部我们也是,我们鼓励我们的员工自我完成生态,自我去组织化,实现自我的价值产生。所以我们很多的优秀员工,我从来让他们自我孵化,让他自我产生团队的意识,产生他在这个领域发挥更大的空间。所以我们明年可能会出现很多在我们体系内孵化出来的很多的公司。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因为每一个人在他的行业里,他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员工。所以从我们公司团队文化就能体现我们是生态概念实现,而不是简单的传统方式我们只做一个公司。所以明年我相信再有机会跟GCUC分享的时候,我觉得今天讲的东西跟我们未来做的东西是一个很大的跃进,而且我觉得是给大家一个很大惊喜。

今天我是提出问题,在座的有很多专家和行业用户,其实给我们的信息比我们更加的有意思。所以我是分享我们的一个观点。最后的话我还是感谢主办方,因为我觉得我参加过很多论坛,包括达沃斯和APEC,我经常去分享一些作为青年的观点。所有最后一句我想总结什么?就是说我并不觉得这个行业有多小,我从来不觉得,不然的话我们不会去做这个事情。我非常认同昨天Liz跟我分享的那句话,就是我们在做一个时代。甚至大家还没有感受到一个远超出技术革命的一种革命。这种是一种,我觉得对于一个时代性革命非常有益的价值。所以联合办公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它爆发的价值绝对不是一个工位的问题,绝对不是说只是一个用户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代,我刚刚送给大家一句话是什么?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生,就是一代人去做一代事情。而这代人我相信就是我们在座下面的所有跟我们年纪相仿,跟我们一样拥有一颗年轻心的小伙伴们一起实现的。所以我也希望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无论是我们的同行,无论我们在生态里真正享受到联合办公的小伙伴们,去更多的上来分享,而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一个运营提供商。我希望有更多的用户让他亲身的去讲我们的联合办公给一个用户真正带来价值,更加多元化上我们的联合办公的价值去打破边界,创造无限可能,创造我们的时代。谢谢大家。

“新型办公空间设计”主题论坛开始:

优办创始人卢阳、 艾迪尔创始人罗劲、设计很忙创始人朱小斌、hyperSity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史洋、九和设计联合创始人刘勃参与讨论。

主持人(卢阳):各位GCUC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这场论坛的主持人,优办网的创始人卢阳。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优办网,所以我借着主持人的机会做一个自我介绍。优办是中国最大的办公空间的互联网平台。我们是连接企业和各种各样的办公空间。联合办公作为一个新兴的在中国这两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行业,也是在我们的网站上一个重大的亮点,一个子板块,我们也是现在中国联合办公的最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优办我们创立一年多,我个人的背景是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所以我一直很关注精品的地产项目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最近优办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把中国的办公空间做了一个梳理,我们做了一个叫最美空间大赏的评选活动。让150多个联合办公空间,3千多张照片,30多万网友投票,以及著名建筑师嘉宾的评选,我们评选出14个空间,赢得了最美办公空间,最美办公空间前台、屋顶、灯光、楼梯、墙面,各个子奖项,最终我们也汇聚的一本书《办公空间设计大赏2016》,今年会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预行。

我们回到论坛的正题,其实办公生活占据了人三分之一的生命时光。但是我们以前看到的办公空间都是非常传统,一直是很模块化的格子间。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公司结构和人群的变化,我们看到很多新兴办公空间的设计。所以我第一个问题想问各位嘉宾,顺便也希望各位嘉宾借这个问题做一下自我介绍,就是我们由浅入深的一个很肤浅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看到众多的联合办公空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空间的设计模式,设计风格,我们有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也有非常多色彩的,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黑科技,很酷炫,我们还有一些文艺、艺术范的,有一些绿色环保范儿的。概括起来也就五六种,这种单纯从设计风格来看。我们想请教台上的每一位嘉宾,您对联合办公肯定也看过很多空间,也设计过很多空间,您最喜欢的设计风格是什么?如果举例说明,你最喜欢的一个空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哪一个空间,它的特色是什么?当然不包括自己设计过的空间。

朱小斌:我是设计很忙的朱小斌。刚刚卢总说的我不太好回答,为什么?因为我们设计很忙帮助设计师,包括空间的运营者,我是帮它做后端服务的,所以我今天说喜欢哪个作品,可能会误伤很多人。SOHO 3Q的三个设计师我们都合作过,We WorK的设计师也合作过,方糖小镇的设计师也合作过,P2的设计师我们也合作过,所以我们其实是一家解决什么呢?如果设计师是提供一个好的Idea,一个创意,我们是一家解决供应链和生产的一个设计机构。所以我们为了让所有设计师的创意能够更好的落地,所以我觉得联合办公这个行业,给了我们所有设计师都有更多发挥的空间。我应该说每个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的一些特点和特色。所以应该我把这个机会留给这三位来说。

主持人(卢阳):简单概括一下,其实设计很忙主要是连接设计师和各种各样的设计需求的企业?

朱小斌:对。举个例子,拿设计师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苹果公司,我们设计很忙就是富士康。就是很多大家可能都看到苹果公司的很好的一个产品,但是可能更多的人不太会关注富士康。但是富士康非常重要。

刘勃:各位好,我是北京九和设计联合创始人。今天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总共三家,我们跟两家都有很深切的和唯一没有合作过的P2,看看到时候郑总会不会给机会,有一个深入的合作。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您刚才说一个喜欢的空间?这个分年龄段,像我算青年也不算青年,算中年也不算,卡在中间这个段。我35岁之前喜欢盛家唐,35岁之后喜欢藩司沃司,就是很简洁的住宅空间。所以我觉得更多来讲我们的这种喜好,其实有的时候往往个人的感觉也会融入到我们自身的创造的空间当中。其实我们更多来讲,联合办公空间能给我们提供的发挥的余地,其实往往比我们以前所做的一些项目可能更多。

主持人(卢阳):最喜欢的联合办公空间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刘勃:因为联合办公我们其实看的并不多,虽然做过。就我个人来讲,其实很多还是在微信朋友圈的过程当中翻一下,好像应该有一个,我们以前也有深切合作的,就是上海、株洲做的方糖,我觉得不是联合办公空间,是它们一贯的风格,就是偏东方情怀的,又是那么一个办公的场所。但是我个人觉得它跟很多联合办公空间的酷炫空间是拉开差距的。我觉得它会让人感觉安静一些,带点东方情调的安静。

史洋:我是hyperSity建筑工作室的,也是主持建筑师,我也在建筑学院任教,也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其实我跟卢阳的背景差不多,包括庆庆哥,我们以前偶然建筑师,只是他们现在不做了,我还在这个战壕里。我做联合办公,做室内设计也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我也是从一个跨行的这个角度跨入到室内空间设计,包括联合办公设计。这是一个特别巧合的机缘,2015年我刚回国没多久,刚刚独立,从以前特别大型的公司突然跳到国内一个独立的公司,就开始从一些小的项目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完全是用一种建筑师的经验进入到室内设计里。当时是我刚回国,把我以前能想象到的元素全部植入到室内,仔细发现百子湾的前台是一个CCTV的造型,它的中间办公的隔断是鹿特丹的新的市政厅的整个建筑的微缩版,把它变成了一个隔断的书架。所以我在整个空间把以前做的都转化为室内的构筑物,实际上是去装饰化的做法。

主持人(卢阳)一个建筑师做室内的设计,往往是去装饰化的,更是从造型上表现这个空间?

史洋:对我来说空间是本质,因为相比于表面装饰的东西,更希望营造的更加深入、更加本质的空间上的感受。所以当我们做空间的时候,为什么会给我们一个软装设计师配合我们,还是我们更注重设计空间上的营造上面。

罗劲:大家好,我是艾迪尔的创始人。我们也是建筑师,有所不同的是,因为我比起诸位来讲的话,我可能毕业的更早一点,我1987年就毕业了,毕业之后除了国外留学以后,回国,我是在日本留学,九十年代初回来以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一直都没有改过。我自己的话因为2001年的时候陪过一东风行来中国巡游演讲,我当时做翻译,跟他深度的沟通过。我觉得也深受他的影响,我认为他做的仙台媒体中心其实也是一种众创,也是共同的交往,共同的生活的平台,给我印象很深。国内这块来讲的话,其实我觉得众创不太对我有太多的冲击,更多的是现代的办公场所,我觉得这整个是一个划时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我认为整个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办公,所有的方方面面的领域,的确受到了一个重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可能全方位的物理的空间形态会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主持人(卢阳):以前大家喜欢的格子间也是跟电脑的发展相关,每个人要有一个电脑就要有格子间。

罗劲:感受最深的话,其实21年前,艾迪尔已经成立21年了,我们一开始就专注于办公领域在发展。21年前的话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说来了以后要问一堆特细的功能,你有财务部,有几个会议室,要什么什么房间。好像当时所有的功能是一种特别细微的,特别聚焦的,甚至于多少人在里面办公,都有一个特别明确的任务需求。现在的话,实际上我们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移动办公的理念,一个空间是特别弹性的。所以现在实际上我们处在一个完全开放,完全包容的这么一个大环境里,设计的方式也跟以前不一样。我们也设计任务书,往往我们参与进去跟他们一起来做。这可能是一个挺显著的区别。

主持人(卢阳):谢谢,我下一个问题就是慢慢往深里说,刚才很多嘉宾前几个论坛讲的是内容讲的,如何做社区,我们看联合办公不仅是办公的地方,它是一个咖啡馆,是一个健身房,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会充斥在办公空间里,我想问几位,就是这样内容之间的融合,以前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可能说它是学校,是博物馆,然后是住宅,但是这里面我们看到现在新型的办公空间融入了不同种的业态,这种设计的融合,我们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设计去达到?它的挑战是什么?可不可以通过设计我们也能创造内容,根据这个空间固有的可能的现状,我们创造可能其他空间不具备条件的一些内容?

罗劲:我觉得功能融合不是现在一个新的事物,一切新物种的出现,它不是一个突然就一下迸发出来了,就跳到这个地球来了。我觉得功能融合这块现在是我们联合办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很多年前我们设计一个空间,我要有一个多功能的房间,这里就预留了一块,它可能未来是一个咖啡馆,是一个发呆的地方,是大家互动,甚至于可能是健身的地方。所以现在的这种功能融合,我们办公完全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办公,有时候像一个大的游乐场,有时候像一个大的健身的互动俱乐部,也有时候真的像一所学校,一个研讨的共创的交流平台。所以在这种时候,现在我们为什么叫百变办公,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空间能承载这些变化。而不是认为人为的东西,就是给你加了一个按摩间,强行融合进去,这些功能是死的功能。其实真正的是在你运营活动,和你在不断的在每天发生的故事过程当中,它会加入一些这样的元素。所以我们设计就要留有这样的余地,这样的弹性。我觉得这样的弹性和未来发展的一种空间是叫我们设计要探讨的,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承载这种多变,承载这种未来的弹性。

主持人(卢阳):所以就是在设计联合办公空间的时候有一部分是不给它定一特别明确的定义。谢谢。

史洋:我觉得讨论这么多,我们终于从内容运营转到我们空间运营的角度上。其实我们想说的空间运营,实际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尤其作为我们联合办公的这种业态来说。刚才提到了功能融合的这个词,我是现在大家都认识到的一个问题,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做到融合,而不是一种混杂?是一种功能的融合,而不是功能的混杂,这点有非常大的区别。像刚才说的并不是说我们放一个乒乓球室,放一个睡觉的地方,把所有东西像一个大杂烩一样都扔到一个空间。而是你如何把每一个环节做到一个生态链一样,把它融合到一个三维的空间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上的概念。

主持人(卢阳):怎么样从设计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史洋: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难的,是没有一个唯一解决方法的一个话题。所以当我们不知道一个明确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是从别的事务上来学习。比如说我们去学习一个城市,去学习一个老城区,我们去研究一个胡同,一个社区,看这个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式,人与人之间售卖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包括大家公共活动的模式,去看哪些功能适合在什么样的空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搭配组合。然后我们把这种模式学习过来之后,可以转译到我们现代化的办公空间里。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的城市设计里一个非常封闭的小区,大家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不认识的,你去买一个菜,去收一个快递,都要走很远的距离,这是一种非常不人性化的一种生活的模式。但当你回到二环以里的老城区,发现是一个很有生活化场景,在一个大的盒子里,我们同样营造的不是一个封闭小区的概念,不是走很远拿快递,不是趴在桌子上很痛苦的睡觉一样。而是像在二环里的老胡同,像三十年前,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场景。所以我们在探讨这种场景是否能够用到未来室内办公环境里,所以这些是我们探讨的。

主持人(卢阳):有时候我也在想办公空间,或者说联合办公,我们不是说它是联合商业,它最重要的还是办公。那么怎么区别办公空间和私密性呢?就是我们是不是要有过渡的层次感呢?

刘勃:针对功能融合,其实我刚才听了各位的背景,基本都是建筑出身,我本人是室内设计,我们公司之前更多服务的是地产型项目,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室内设计是生活是的一种体现。联合办公就我个人粗浅的理解来讲,我觉得其实它是一种办公方式的体现。当然这里融合了休闲跟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这个就慢慢衍生出它所谓的各种功能的融合。比如其实可以在办公的间歇的时候,他自己喜欢的算是一种生活方式,非常个人的,生活也好,或者日常的休闲方式也好,这样的话自然而然我们把这个逻辑脉络理清的话,我们认为他的办公行为和生活行为就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化学反应。这样空间的融合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存在,应该说并不是我们强加到这个空间当中的一种非常用的功能。

在我理解,其实我们在做联合办公的时候,其实最开始我们做优客工场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贡献逻辑是什么,也不知道最后的功能逻辑是什么?我们想与其不知道,我们说尽量难处理的空间变成灰色空间,或者联合空间。我们且不说最终体现的效果怎么样,至少我们将休闲和办公两个模块进行了有机的穿插,这种穿插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所以我觉得各种各样的功能的存在,其实是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就是不用去强硬的解决。你不要给它附加一个逻辑,让它自然而然的存在到空间当中。

主持人(卢阳):我就阳光100,优客工场我去过很多次,那里有很明显的公共区域,就是咖啡吧台,再进去的话是私密的办公区,就是必须刷卡才能进去。在这种设计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区分,我们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刘勃:最开始也不清楚究竟怎么做这样的逻辑关系,我们还是把它想象成,最开始是一个类似咖啡、茶歇这样的区域,跟后面的办公空域的一个结合。正好还有一个主入口,它有一个调风的部分,恰好利用这种建筑条件,做了这么一个空间在那儿。其实这个也不能完全说算是逻辑,而是一种初常的方式。我觉得随着联合办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对功能的整合,就像您说的,迟早变成比较有逻辑性的体现,当然这个逻辑也会有非常快的变化,因为联合办公空间本身就是非常新的事物,入驻的也是很新的企业,所以我们也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掘和进步。

朱小斌朱小斌:我换一个角度说一下,就是我们所有的空间都是为人来服务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联合办公空间从去年开始,它作为一个新诞生在我们面前。我们发现有两个特点:第一,在我们中国85到95后这十年,可能有将近五千万的就业群体,巴黎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所以说应该这一代人会颠覆到我们这一代人,我是70后。所以所有的人的需求发生变化了。

第二点,我们公司原来作为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个产物,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所有的大公司都很焦虑,所有的大公司它的管理效率都在下降,它的创新都赶不上很小的公司。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就是说未来的联合办公空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昨天其实各位嘉宾也都谈了,它的真的是一个新物种,它在不停的生长,到底长成什么样,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举个例子来说,昨天郑健灵说的,他们接下来的一个空间会和郑钧的太和音乐融合在一起,那就会变成音乐和联合办公的一个联合办公。庆庆哥昨天也说了一个,可能接下去会有500个大夫在一起。这个是大家都很难去想象这个场面。包括我们接下来在上海有一个空间,有一万多平米,现在正在设计,是裸行社,它和健身的社区会融合在一起。就是接下去会诞生很多你根本想象不到的融合。所以我觉得首先这一点对设计师来说肯定是一个福利,因为这样的机会会更加多。

主持人(卢阳):谢谢。第三个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挖掘一下,其实在各位做联合办公空间设计的时候,肯定跟运营方,将来我们是要出租工位也好,卖会员以吸引社群也好,经常有功能和运营的数据的探讨,比如说这个空间有多少个工位,将来我们想租到多少钱,其实就是说设计师是不是能够帮空间的运营创造价值?当然是通过挤工位,多出工位来,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把这个空间做的很有特色。本来可能一个工位只有1500,但是通过设计,通过有灵魂的注入,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地方,当然我们不提后期运营,因为后期运营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就是从设计来说,就是设计师的价值,是否能够帮助运营改变到空间的运营数字,我们怎么帮助空间的创始人去打造一个运营效率更高,客单价更高,或者说我们更有特色,更有灵魂的空间,在这方面我想问问各位设计师在参与中是有怎样的体验?

史洋:我觉得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受,因为我的业主是一个特别省钱的人,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你必须靠这个赚钱,多卖出去一张桌子就能多赚一分钱,像我们做大悦城的时候给我们600个工位的数,只有9米多高,只有1千多平,怎么办?我们在想,既然600人是不能够改变的,我们只能从空间上去想办法,这样的话我们不得已做更多的层,我们做到四层,这样的话层高就变得非常矮,一层可能只有两米多空间。但是我们想两米多给人办公的话是非常压抑的,就是没有人喜欢待在那儿。但是我们又想在一个办公室里不可能永远坐在桌子上办公,你可以去旁边休息一下,你可以去前面咖啡厅,你可以去阳台那儿躺一会儿,等等等等。就是说有一半的时间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办公,而不是在工位上。所以我们挤压了很多空间,给了两米多以后,在隔壁有通高的空间,那里可能有9米、10米的空间。所以这样经过空间的搭配,人在里面有一个游动性,当你游动起来的时候,你不止是感受两米的空间和十米的空间,而是有一个中间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取消掉人的压抑感,就达到了一种平衡。因为我们不希望一个人永远坐在十米通高的地方,会显得人特别渺小;也不希望人一直待遇一在十米的地方,这样会显得很压抑。所以结构的变化,往往会为商业的利益提供很大的帮助。这在我们大量的空间里都在不断尝试这样设计的手法。如果去无界空间的话,会发现那个空间有些地方很奇怪,有些边边角角,还有一米多的空间,你经常去的时候,会发现每天到中午的时候,那个地方变得特别抢手,一米的空间像一个大通铺一样,很多人躺在那里。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狭小的空间,在这样的联合办公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使用,这种意想不到会为空间创造整个的价值和灵魂。

主持人(卢阳):听明白了,就是一个特别抠门的业主,锻炼了连边角料都要充分利用的设计师。

刘勃:我们有一个实际经验,也算是一个痛点。我们在做联合办公空间的时候要细到桌椅的大小、宽度,包括模式的设置。像为什么在这个空间要用到600×120,甚至抠到135,为什么?这都是为了这个空间而设计的。我也赞成史总说的,就是我们尽量在提供一些有效的价值空间,这个就是排除工位一样,在这儿还是一样可以办公的一个部分,这样的话两个空间交错,首先让他感觉真正办公没那么局促。还有一个就是更多来讲,我们把更多的人引向了这样一个灰色空间,可以增加它的营收。

主持人(卢阳):未来中国的办公空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罗劲:作为空间设计师来讲,我们其实是在打造一种魅力的氛围,我管这种空间叫作为空间设计师来讲,我们其实是在打造一种魅力的氛围,我管这种空间叫诱发器,或者叫疏导器,它能够诱发活力,打造魅力的一种生活。因为现在年轻人创业的具体情况,可能受资金,受各方面条件的束缚,但是我相信未来无论是五年、十年,往后走的时间越来越长的话,这块影响整个城市,让我们这个国家的空间更有魅力。我心里往往走在北京街头觉得缺乏魅力,空间又低,这种魅力不够。所以我们做室内的话,这块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史洋:建筑和空间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物质化的最直接的体现。包括刚才提到的传统的办公是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现在的办公模式是受到互联网化和共享经济的影响,未来的空间必然会受到未来的一个新的经济模式的影响。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但是可以想象一下,我觉得中国人的理念是一个轮回的概念。所以当一个东西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必然要回归到本源回归自然,回归一个慢的生活,回归一个守作的生活,所以这是未来的生活,是一个更加自然的世界,更加自然的办公环境,未来可能在森林工作,在公园里。我觉得那是一种更高科技的存在,而不是所有人戴着眼镜去畅想夏威夷的场景。而是每个人能真正接触到自然,这是最奢侈的事情。

主持人(卢阳):我完全同意,我觉得科技不能替代一群人在一起工作的氛围。

刘勃:其实算是一个祝愿,祝愿大家在十年以后的北京都有一个非常快乐和自由的办公场景,告别白天无聊的工作模式,能让生活跟工作更好的结合。

朱小斌:我们可以换一个场景,就是消费升级。这几年在我们所有的吃穿住行等等领域都在消费升级了,其实联合办公也是作为办公的一个消费升级。刚刚您也说了,三分之一时间可能在工作,可是我们从工作开始到退休,除去睡觉,我相信不止三分之一时间在工作。

主持人(卢阳):我算过超过48%。

朱小斌:对。所以在未来来说工作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联合办公有一个更大的空间。设计在里面,肯定能够成就,帮助联合办公更加成为这样想象力的世界。

主持人(卢阳):我们优办的使命是让办公更幸福,我也希望跟在座的几位嘉宾一起,我们通过各自的行业的努力,让所有人的办公生活更幸福。谢谢各位嘉宾。

北京物联港科技创始人&黑马会房地产分会秘书长蔡泓岩进行“物联网在联合办公的多层次服务”主题演讲:

蔡鸿岩: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物联网在联合办公的多层次服务。今天可能来的,包括像庆庆哥他们,都是地产业内的,很多人可能见我脸熟,我是做房地产媒体的。物联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人,也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我们现在在跟优客工场,包括新派公寓这些项目已经有物联网这方面的实质性的项目的合作。我今天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物联网领域的现在的应用推进的情况和我们有哪些结合点。我希望我能够尽可能通俗点,因为说专业的我也是外行,我也不懂。

物联网现在在全球的推进的进程,最近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特别是上个月软银234亿英镑收购ARM之后,形成了一股热潮。包括海航收购了一个投资,控股了一个美国硅谷的联合办公。最近看投资的风潮正是我们现在互联网说的风口期,也是一个风口的地方。这个行业领域应该是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智能硬件的普及率不断高了。关键是物联网现在真正面临的成为一个网络。过去十年之前,最早有人提物联网这个概念,其实他就是说传感器,智能硬件,它的出现。但是在此之前可以说没有真正形成为网络。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产品厂家体系,都是自己的一个体系。比如说海尔,比如说格力,比如说小米,比如说京东,都是自己的体系,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网。而现在具备这个条件了,我们现在是跟中国电科开发的互联互通的一个平台,现在已经是国标,今年一月份已经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的认证立项。这个意义非常大,七月份在北京举办了W3C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峰会,全球的物联网的专家在北京的会议也是对中国在这方面领域取得的技术的突破给予了高度认可。大家可能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包括许多我们国内外的一些在这方面领域的专家,都参加了这个峰会,并且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共识。

物联网刚才我说了,以前其实产品厂家体系,按我们的话讲,它是烟囱式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形成网络。而现在互联互通是解决了真正的生态的问题。技术问题我就不想讲太多,简单给大家描述一下,后面我想主要还是讲我们在物联网在联合办公空间里实际的应用。从技术层面上讲,我简单说一下这个逻辑。之前是物体层,就是传感层,通讯层,然后到应用层。而现在增加了所谓的平台层。大家看上面第二层的平台层,我们说是一个新的服务层,解决的是什么呢?解决的是整个物体的寻址,域名解析。大家看右侧,这是整个平台的技术的核心,它有服务层出现之后,解决了原来所有的硬件之间不同品牌厂家之间,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一个开放协议这样的一个方式。

办公空间我们在跟物联网有什么关联?在咱们会场的楼下有一个展区,叫悟空空间,刚才我也到他们那儿看了,他们是提供联合办公的一系列的信息的解决方案。我也刚才针对性的了解了一下,其实光有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还不行,现在已经到了真正物联的时代。它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包括房地产里的智能家居里的智能门锁,小区的智慧社区,所谓的单一的产品的概念,比如包括安防、监控、门锁这些东西。但是在联合办公空间里我们能够提供什么呢?我们想在这空间里能够提供的,包括像管理,在管理上你的能源管理,我们大概做房地产的都知道,在一个商业建筑里能耗是整个物业运营当中的最大的一块成本。而专家的测算,如果真正实现了在总供端的互联互通之后,光是能耗,能源管理就能够给带来,降低压低30%的能耗。相关的关联,比如说我们现在联合办公是基于每个工位的不同的厂家入驻企业,员工的使用,要基于每个工位管理的话,比如能源这块,这个人离开工位的时候,他灯光应该是自动熄灭的。甚至像在联合办公空间里,他自己个人的环境,我们说一个是状态,一个是环境,你在环境里你需要的什么?灯光,包括办公的网络环境,包括你的空气环境。现在的智能硬件,空调的技术已经能达到人脸识别,能够做红外的人体的识别,能够根据人体所在的位置调节温度、风量和吹风的角度。如果要是再加上更多的硬件,把加湿,把除尘这一系列的硬件都应用匹配上,互联互通的话,你想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说我现在想要北海道的空气环境,说我想要阿尔卑斯山的空气环境,它就能够生成这样的,我想这是很幸福的。我们在跟阿里文投探讨这样的,我们说以后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就是做一次美容。现在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那就是应用方案怎么来?而所有的应用方案是基于互联互通才可以实现。包括像人脸识别,访客系统,访客系统像我们联合办公里有很多的不同的企业入驻,而且入驻企业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包括访客的管理,入驻人和他的访客如何管理,如果实现了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之后,就不是通过很简单的,按照一个卡,甚至用物联网可以对这个人从进门开始进行导向,指向你去某一个会议室去见你的客人,这都可以去实现。像包括在我们的创客空间运营当中,我们传统的模式,联合办公可能就是收租金。未来在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实现的有很多,比如我们现在在西四环优客工场引入了丁丁停车,按照分享的方式,这就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新的收益,也有效的比较了管理。比如我们现在给新派公寓做的直饮水,这是按照每杯水的流量跟厂家的收益分成。厂家是免费给你提供的,而对于入驻的客户来说,员工来说喝水饮水都非常方便了,而且整个维护都是厂家来做,而这个平台在空间运作的话,都有每杯水流量分成,你都有一个收益的机会。所以未来它更趋于一种基于商业的生态。还有像快递服务,这都能生成更多这样的服务。

现在在整个物联网推进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现在在推智能家居的,智慧家庭的非常非常多,现在几乎成为地产商,特别是二线以上的地产商,如果做住宅产品的标配,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很简单的,以前的所谓的智能家居,比如说我们在北京有一个二环边上的项目,他们的样板间说做智能家居。跟总工一碰,它们的智能系统是一个非常Low的系统,它并没有真正实现所谓的家庭智能,顶多就是有一个智能门禁系统,有一个安防系统,这就叫家居智能化了,这还差了很多很多。未来我们可以基于你的车,距离家庭的位置,它应该是自动生成,而不是通过一个一个产品给你的APP去调控家里的设备。离家20分钟的时候,你家里的空调暖风自然就打开了,而不再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是互联互通。你要是把你的车联网,把手机的定位,把进入车库的导引系统,包括家里的空调、电视、音响,甚至家里浴缸的喷淋,浴缸里放水都能够关联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现在的硬件,比如现在有一种硬件,魔镜,照镜子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红外把你脸上的一些生物状态数据给你分析出来。然后给你得出一些数据,在镜子上直接显示出来。这些我们想它的关联在哪儿?如果要跟你手上戴的手环,跟你社区的医疗再匹配起来的话,这就是所谓的大健康,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

现在我们物联港已经跟北京的一些地产项目和一些物业公司已经有一些实质性的合作,现在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了,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多的,给更多的联合办公的空间提供这样的合作服务,为大家未来的商业的开拓,能够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业务的推进平台。

现在在整个物联网推进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现在在推智能家居的,智慧家庭的非常非常多,现在几乎成为地产商,特别是二线以上的地产商,如果做住宅产品的标配,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很简单的,以前的所谓的智能家居,比如说我们在北京有一个二环边上的项目,他们的样板间说做智能家居。跟总工一碰,它们的智能系统是一个非常Low的系统,它并没有真正实现所谓的家庭智能,顶多就是有一个智能门禁系统,有一个安防系统,这就叫家居智能化了,这还差了很多很多。未来我们可以基于你的车,距离家庭的位置,它应该是自动生成,而不是通过一个一个产品给你的APP去调控家里的设备。离家20分钟的时候,你家里的空调暖风自然就打开了,而不再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是互联互通。你要是把你的车联网,把手机的定位,把进入车库的导引系统,包括家里的空调、电视、音响,甚至家里浴缸的喷淋,浴缸里放水都能够关联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现在的硬件,比如现在有一种硬件,魔镜,照镜子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红外把你脸上的一些生物状态数据给你分析出来。然后给你得出一些数据,在镜子上直接显示出来。这些我们想它的关联在哪儿?如果要跟你手上戴的手环,跟你社区的医疗再匹配起来的话,这就是所谓的大健康,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

现在我们物联港已经跟北京的一些地产项目和一些物业公司已经有一些实质性的合作,现在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了,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多的,给更多的联合办公的空间提供这样的合作服务,为大家未来的商业的开拓,能够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业务的推进平台。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下一场论坛的主持人,空间研习社创始人陈敏先生。嘉宾是:易后台创始人姚宁先生,创享DNA创始人王柯翔先生,MAT Office超级建筑创始合伙人张淼女士,侠客岛联合办公室张汝冰先生,优客工场外部合伙人和TMT行业资深从业者范宇先生。有请各位。

主持人(陈敏):谢谢。我们今天讲到的主题是联合办公的生态和服务。昨天跟梦想加的王晓鲁也在谈,他们也在做生态服务的支撑。我提出一个概念,生态有三个维度:一个叫企业生态,一个叫商业生态,第二个叫社会生态。我们先从企业生态。我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创业者,从一个创业者,我们讲空间是以人为美的,我们最主要的是落脚于我们的用户和人,我们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来讲,比如像我们,我们刚开始可能没办法请到专业的财务,也没办法请到专业的IT团队,但是我们都有需求,我们想做UI设计,我们想把财务做好。问一下姚会计,怎么样用你们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企业?

姚宁:谢谢。今天特别高兴,看到了很多老朋友,这些联合办公空间都是我们特别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这两年来,我从一个大型事物所下沉到早期的事务所。我们当时分析优客工场有八位入驻的模式团队,我们做了一张图怎么细化服务,把我们的业务尽量长远化,把我的业务包起来变成一个黑盒子,让使用者尽量明白。这项工作持续的进行,我们也在尝试。这两年来我们几乎国内创业的热点的八个城市,咱们能想到的在座的联合办公空间,我们的服务几乎也遍布了。我们用了中医到药店坐诊的模式。希望用更轻量的服务跟企业做链接,也希望各位多支持。谢谢各位。

主持人(陈敏):其实姚会计做的事情,我们的企业有他存在,根本不需要我们单独的,特别是在初期,特别不需要我们单独的财务部门,甚至是可能的法务部门。

姚宁:在整个企业创业中,还是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所谓外包还是有很多机会,早期企业选择外包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对成本的控制和专业度的匹配,还是很好的方式。

主持人(陈敏)可恶我们通常说企业需要前台,就是刚才讲的开源节流。这块你其实给了很好的答案,就是我们不需要自建所谓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很多的服务去外包。同样,可以外包的可能还会有我们IT,TMT这块的业务。我想请问一下范总,因为你是在优客工场接触最多,包括TMT这块的业务。你觉得这块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包括自己要建的话,有没有更好的下游的合作伙伴?

范宇:我说一个小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因为我现在也是创业者,大家很多创业者,小团队,尤其互联网团队,大家看重的是人,人的成本是最高的。举个例子,我们优客工场入驻了一个企业,有一次跟他聊天,有一次他正好面试完,他面试了一个很好的UI,他是寻找很好的玩吃喝玩乐场所的生活品质。我说UI对你很有用,你设计一个很漂亮的页面,他说这个人是不错,但是他要太高了,我给不起。我说他要多少钱?他一个月要10K。我说不贵啊。IT行业,真的互联网行业,工资你也知道,现在随便招一个设计师都至少10K到15K,招一个程序员20K都是正常的。他说这个我承担不起,像他进来我企业付出的是14K,但是他拿到手是7K到8K,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外包。这样的话其实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不用雇这个人,这个活可能干一段时间就不干了。所以对TMT从业者这点尤为慎重。像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上升,我们也会考虑这些。不像以前我干吗弄一个物联网,我弄一套几十万、上百万,雇俩人一个月七千块钱,随便用,干什么都可以。但是未来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外包的合作,我想可能会越来越多。

主持人(陈敏):非常感谢。刚才范总也提到,服务外包我个人理解,因为共享空间核心是共享,这个其实是人才资源的共享。刚才姚会计说的是服务的共享。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张淼,我不知道您现在在联合办公办公吗?

张淼:我事实上不在联合办公办公,虽然我们也接触了很多联合办公的创始人,对他们的模式也很熟悉。刚才也是听陈老师介绍,我们从2014年的时候,当时回国我发现,一开始别人找我做创业,说现在大家都创业,拿风投,你要不要来。说你们是做建筑师的,是杂行,什么都能干。我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发现这样一波人特别野生的状态做这样的事,在参与联合办公,不管接触他们运营的人,还有入驻的团队,后来我们就认识到了一个人跟城市的关系,由过去的一个他被分配在各种类型的空间里,现在变成自由选择,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解放,也是当时的一个机缘让我们开始观察关于办公这件行为跟人的链接,它由空间的链接能产生什么样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做了这本书。碰巧我们公司在荷兰注册的时候,叫MAT Office。我觉得有一个隐隐的状态或者一个给自己的一个约定,是说未来不是说你事务所也好,你是以个人的名字而命名的,你是一个团队,就是任何的出发点是以团队的方式来做的。我现在不在联合办公工作,但是我非常期待能够找到我非常心仪的联合办公场所或者一个品牌,但是目前还没有。

主持人(陈敏):我追问一个问题,我知道你们现在设计事务所已经参与了很多空间的设计,包括三元桥的项目。

张淼:对。

主持人(陈敏):可以理解你的很多客户就是联合办公的运营商,如果你在联合办公空间里办公的话,对你的业务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吗?

张淼:可能会。

主持人(陈敏):所以这本身也是价值的联合。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商业生态。昨天郑健灵讲了一个词,他说联合办公最好像一个调酒师,看你怎么去协调。今天也有很多做建筑的,刚刚前面分享,其实我很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建筑究竟是以场景为主导去设计,就是空间,还是以人的需求场景去设计?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还有昨天庆庆哥说在海外,在以色列已经有心理咨询师,有社会学家开始空间设计,他其实本身不是做设计出身的。我想问一下王柯翔,他本身是做设计的,他们对空间营造,我想问一下从你的角度,你当时为什么做这样的东西?

王柯翔:今天参加联合办公峰会我还是挺开心,我虽然不是这个圈子的,我是做一些空间运营没错儿。但是我的空间一开始出于私心,是给我的办公室配一个咖啡馆,做着做着成了咖啡集合店,但是最后大家又没空喝咖啡,到这里可能更多的是参加活动,或者拍我们的实物或者拍我们的环境,等等的,就是好像大家再没有时间喝咖啡。我发现我们通过这样的场景营造,把每一个消费者变成了媒体人。当然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媒体的权利,他都有手机,所以他可以变成媒体人。后来我们想到,我们这样的一个里面的办公,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来跟我们分享?因为我们其实是一个卫星式的办公,就是有一家我们的设计公司,又有一些自有工位,所以这样的一个卫星式办公,很多人愿意来分享,就是让我有更多的想法。今天可以跟大家交流,可能今天很多诸位是做联合办公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三里屯或者国贸,或者上海的静安寺,淮海路甲A写字楼那么多,大家为什么喜欢在那里办公?因为那里的商业发达。所以我想作为一个商业运营商或者我现在做的联合业态的集合店,商业其实给大家的这些目标客户带来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跟我交流,你们究竟是在一个咖啡馆里办公室,还是在做一个办公室里的咖啡馆。我估计这是很多做联合办公有纠结,就是你们究竟谁包谁,就是哪个业态为主导的?这个在我看来,就是你们服务的创业者,创业场景并不等同于办公场景。所以创业场景太过偏办公的话,可能你在竞争力方面,你不能做到这次联合办公的升级,就是你还是有可能跟传统的办公,甚至有些创意产业园形成这样的竞争关系。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DNA我更的的是希望通过商业的手段,然后来软化这样的一个创业场景,或者丰富这样的创业场景。哪怕是在环境并不是部分理想的区域,我觉得这样办公场景也可以得到一个更有价值的附加值的追随。这是我的想法,所以场景是更重要的。

主持人(陈敏):我替你说一个你们即将开业的项目,这也是我一直非常钦佩王总的一点,他们在永嘉路做了一个空间,即将开业。是以设计师社群为你们的用户画像,以后他本身做社群的,今天我们所有主题都跟他有关系,他有18个主题的设计社群。像他的一楼是开放的,像有咖啡馆等等的,二楼是办公区,三楼是住宅区,因为我们知道做设计建筑这块经常会加班,经常睡在办公室,在地下室他们做了放映室,还做了VR放映室。他们在同济大学那边做了一个图书馆,图书馆里是可以睡觉,可以吃饭的,这和我们以前的图书馆是不一样的。这所有东西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张淼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办公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请你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张淼:其实关键的一个核心词就是模糊性。不管从设计来说,包括从使用者来说,因为我理解所谓这种生态,其实它有一个理想的状况,就是每个人都带着每个人的种子,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我们不需要强制的硬性服务和设定的条条框框,而是我们把这个空间的自由还给大家,但是这背后有一套空间的基因,这个基因是跟我们空间的创始者也好,团队的创新基因是紧紧相连的。所以我一直相信后台的创新基因和创新生态的建立,对这个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主持人(陈敏):我请教一下张总,你们是做空间的,就是类似空间服务商,你们合作现在以后,你觉得哪些服务是企业最需要的,目前的这个阶段?

张汝冰:从客户画像角度来讲,联合办公的主要的客户群体大体上还是倾向于小微企业,创业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这些客户有它自己的成本特征,对成本比较敏感,对服务需求比较多样化,个性化,对于这样的客户,整体的来讲他们需要的服务,往往需要标准化比较强的,能够快速触达的。但是在我们运营过程中为我们提出了很多的工作的要求,就是我们怎么样把运营商的,就是服务上的这些服务能够从线上线下更好的触达到客户。从服务需求的种类来说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

主持人(陈敏):我追问一个问题,有没有碰到一个痛点,就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商特别多,你怎么样选择,或者有没有一个接入口直接把这些服务串通起来,有没有这种趋势?

张汝冰:这种趋势是有,但是目前来讲我们运营的感受来讲,服务的触达是联合办公需要解决的问题。像昨天的论坛我也和认真的参加了,感觉这基本上的行业共识。联合办公租金肯定是很重要的一块,但是服务也是未来的价值增长点,除此之外还有平台收入,流量收入等等。服务价值如何更好的挖掘呢?因为是整个联合办公业态都在积极寻求的解决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刚才讲了客户的画像来说它们非标,它们专注于企业服务,很多服务内容是低频的,是个性化的,在交易成本上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触达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工作,不管服务商来说,还是我们运营商来说。

主持人(陈敏):你觉得现在的稀有服务够吗,或者说未来还有成长空间吗?

张汝冰:我觉得这个空间非常大。

主持人(陈敏):姚会计做这块应该很大了,那天有一个网友问,我代他问一下,我们这个服务能赚钱吗?现在感觉联合空间还没有盈利,我们作为配合它的能赚钱吗?

姚宁:好多人提过这样的问题,我们两轮投资人也问过。我们跟空间可能不一样的,现在空间都在提平台和链接,其实我们作为会计师是作为企业成长中的必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还是围绕着链接做文章,我们用我们的服务为其他的企业链接其他的服务,我觉得在收益上面可能需要我们在座的很多尝试,包括服务的分类,包括刚才说的和各个空间的深度的对接,有特别部分多的尝试。我个人比较看好,目前我们的团队在上个月基本上盈亏平衡了,但是我觉得挑战还很大,真正想创造更大的收益。我们都是正在尝试中。

主持人(陈敏):谢谢。第三层到了社会生态。我想先请教一下张总,您在做共享空间这块,您觉得如果你现在最稀缺或者政府,或者社会的资源,只能讲一个,最需要什么?

张汝冰:只有一个答案的话,我觉得既不是政府资源,也不是社会的资源,我觉得是在座的各位行业的资源。因为市场的环境,包括政策的环境其实不是我们个别的个体能够得来的,社长的环境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像GCUC给我们提供这样的环境,我们同行业需要更多这样的交流分享,把我们的力量统和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做更多引着这个行业走下去。

主持人(陈敏):最后每个人用一句话来阐述一下,我们不管以什么样的角度,以服务角度还是以创业角度,来期许一下,如果你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你需要什么行业或者哪一类或者哪一个都可以。

姚宁:我们易后台一直在尝试把很枯燥,相对深奥一些的会计师实务能够变成要标准化,变成产品,我们最近提出来变成空间的内容,做了很多尝试。今天是空间的盛会,跟郑健灵也有很多交流,我们希望各位创业者能够配合我们做更多的尝试。我们的Logo是按照我的形象设计的,有一个易小黑的玩偶,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的联合办公空间,我在尝试把它作为一个链接点,我们来做出更多的好玩儿的意思,让我们会计师有意思,让我们空间有意思。

王柯翔:我刚刚说到商业场景,其实我未来也希望和更多的在座的联合办公的朋友可以有合作,我觉得DNA更像是一粒伟哥,任何人吃下去会变得青春,活力,好玩儿。我们在这里专注于做细节化的场景。我们并不是追求什么样的设计风格,虽然我也是建筑师,但是我一直很排斥一个具体的风格定义,我们更多的是让这些人过来之后有尖叫,有惊喜。现在来看联合办公不注重在办公上,更多注重在联合上。所以我们作为商业的一个非常微小的商业,我们也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的合作。

张汝冰:侠客岛对联合办公的理解,现在是认为这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从空间的定义,到设计,到装修改造,到空间运营,到招商,到服务价值产生,到未来的社群的形成,数据和流量价值的形成,这个周期会非常的长。随着这个行业的成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并且将这个产业链逐步逐渐的分解,找到自己的定位。侠客岛联合办公室的定义是要做这个空间的运营机构,我们希望通过运营的方式,通过我们线下的,真正与客户所触达的这样一种能力,来在这个产业链找到自己的价值空间,也希望和更多的同行,服务商,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作。

张淼:补充一下,刚才我们提出了一句话,叫未来的有一种生活叫工作。我希望未来不要把眼光只放在空间本身,包括我自己做设计,我觉得也不应该局限在这个,而应该放在城市,放在城市,我们与周围空间的链接上。我希望将来更更多有趣的人,有创新基因的人,我们通过一个很合理的价格,能形成一些很有趣的产品。还有Fun这个事情,不管生活还是工作,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范宇:联合办公空间未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大潜力。到2018年,地产供给量比现在翻番。这么大的供给量,未来可能每个地铁口都有会一个联合办公空间。但是会发现很多小的联合办公空间没法儿做行业联合。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共享品质,共享价格,共享服务资源库,我们为这些众创空间,我们叫打造一个空间+升级,为空间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好性价比,我们也希望做一个共享空间的生态,或者共享经济的生态。

主持人(陈敏):而写。我再罗嗦一句,不光是共享空间,不光是共享的空间,我们还可以共享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社会资源,共享我们彼此的知识,资讯。再次感谢主办方主办这次活动,我们空间研习社产业联盟我们希望连接人与空间,连接更多的资源,让大家一起做这个行业最垂直的媒体,为这个行业鼓与呼,让这个行业发展的更加美好。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大家,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

主持人:谢谢。下面是颁奖环节。有请克而瑞信息集团咨询中心总监陈珏主持这个环节。

主持人(陈珏):大家好。我来自易居中国克而瑞。挺激动的,因为去年我们也参与到这样一个很盛大的盛会,但是我们在那个盛会上我们做这样一个颁奖,其实是在一个下午的分会场,今年能够把这样一个颁奖提到上午或者说主会场的环节来说,我觉得也是一年多时间来的一个市场的培育之下,大家对它关注度之高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结果。而且我觉得非常说开心的另外一点,其实我们克而瑞也自己办过大大小小各种活动,经常各种活动到最后的时候留场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今天我们非常激动,就是场上还有这么多嘉宾能够持续留下来,这也是因为咱们GCUC的号召力,也是因为联合创业办公社郑健灵,庆庆哥和在场的嘉宾强大的号召力。前面我讲一下为什么我们克而瑞做这件事情。熟悉易居的人,因为我们作为地产商,作为地产的第三方服务商,我们一直以来对接了很多的传统的地产商,我们也会做房地产百强排行,我们会和很多地产商做第三方。今天为什么我们站在这里,大家知道地产到了非常大的转型阶段,我们基于自身希望在这个领域多做创新的结果。很多话我也不想多说,因为我们觉得排行榜这件事情虽然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们可能排出十强,排出五个单项间,大概二十个空间进来,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我们也是希望说未来每家空间在场的,以及今天没到的各家空间能够,我们大家要携起手来去做这件事情。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是希望未来整个行业,因为我们这次比较强调说,我们已经从原来刚刚新生的一个事物,到今天这个时点我们越来越说它是一个行业了。我们希望未来这个行业能够越来越蓬勃发展。

接下来我想开始我们的颁奖环节。首先我们想要颁的是十强奖,我们有请我们的第一个颁奖嘉宾,北京孵育协会秘书长刘志广先生和GCUC品牌创始人Liz Elam上台。

主持人(陈珏):我们这一年发现,很多空间从一开始的时候,其实都是属于一个比较实践的阶段,大家可能都是在处于各自品牌建设各自的一个投融资,或者说一些空间的拓展过程中,会发现其实空间越来越需要一些个性,越来越需要一些自己的品牌的打造。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这一年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空间都在这个过程中求变,开始进行一些进阶式的考虑。所以很多空间比方说在社群上会有一些比较特别之处,包括可能在我们的一些空间在智能化应用上会比较突出。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给大家颁的是五个单项奖,首先我们邀请的是黑马会房地产分会秘书长蔡鸿岩先生为我们宣读并颁如下两个奖,一个是社群运营奖,一个是人气新锐奖。有请蔡鸿岩先生。

主持人(陈珏):接下来有请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先生为我们宣布并颁创投孵化奖。

主持人(陈珏):接下来继续有请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中经联盟现任轮值主席高一轩先生为我们颁空间智能奖。

主持人(陈珏):接下来有请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先生为我们宣读并颁产品升级奖。

主持人(陈珏):刚刚是五强,刚才主持人说了去年在上海成立了联合办公行业联盟,所以其实克而瑞这次不仅是从克而瑞,我们因为是第三方,从我们的角度,其实更多的是代表联盟。因为我们希望在联盟这样一个引领下,希望集聚更多的空间,包括空间内其他的生态能够加入我们这个大联盟。所以接下来我还要颁一个奖,我们接下来想颁的奖叫跨界创意奖。

主持人:谢谢主持人陈珏。今天上午的议程暂时告一段落,今天下午13点10将正式开始,届时将有三场精彩发布会,向你揭示行业最新的动态,发布会之后还会有一个抽奖环节,在座的即将获得苹果7一部。下午我们在这里不见不散。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P2Space·M全球首发发布会现场。现在发布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非常震撼,有感染力的视频。这么牛的空间究竟有什么新的动向,让我们有请P2创始人郑健灵上场为我们介绍P2最新的玩儿法。

郑健灵: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大家光临今天的发布会。我想过去三天的峰会我们聊了很多东西,我们有聊社区,我们有聊产业,今天我们P2的发布会我们会回到产品,我们讲一下联合办公的产品和P2的产品我们到底怎么做?在很早之前,就有人跟我说,我跟一个投资人聊天的时候,我跟他讲完他特别兴奋,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PS,是所有人都在玩的,第一个是PS,它把我们的颜值能够变得更美;第二个是PS4,当然我们有几千万人可以同时享受我们的游戏,享受我们的娱乐。他说P2未来要成为第三个PS,能够让所有人在办公的时候,在落地的时候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我希望说这三个PS未来在P2我们在这里面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前两天也有介绍,P2是从2010年开始,我们从这个行业其实我们走了很久,之前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我们就是因为喜欢,我们慢慢从一个空间做到两个空间,然后到2014年的时候我们跟着我们的人群,我们有的爆发式的增长。

我觉得做P2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有一群人,一群很多从外界看来他没办法看得懂,他没办法了解,很可能在有些人眼里是异类,他可能跟他的亲人、团队聊想法的时候,很多人没办法了解。我觉得跟这些装创业者在一起,是五P2这些年运营积累下来最大的财富。我们决定我们每一个选择和思考其实都是围绕这一人来的,我们怎么样能够为这群人服务的更好。

在过去我们其实做了20个空间,在上海有,在北京也有,我们前前后后服务了超过500支团队,我们的会员已经超过了1万人,在使用我们的P2,去共享,去分享。在我们空间积累了很多团队从两三个人走起来的,慢慢的他们变成十个人,有些融到A轮,有的到B轮,长成十个人,一百个人,有足记,魔方公寓,活动行,数不胜数,很多都是你们每天生活中息息相关,我们一直把我们自己定义为一个服务者,我们能够为这些人服务好。

在今年我们也和Google达成了一个合作伙伴,我们为Google在上海、北京各设立了一个社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把中国的创业者跟硅谷的创业者,跟全球的创业者我们把他们的共享环境,工作环境,社区我们能够打通,我们不但为这些团队提供了空间,我们也为这些团队未来能够走出去看一下,或者让全球的团队来中国看一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和Google合作,我们会筛选中国的团队去参加Google的活动,有好的团队会得到Google的投资。

在过去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就是在总结。我们是想说怎么样为这群创业者,为这群人群我们怎么样能够做的更好?P2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些经验总结成产品,能够把它地,能够让别人感觉得到。所以在这个发布会上我非常荣幸的来宣布我们P2的一一个产品,P2·S,P2·Steve Jobs。我们觉得在我们空间当中的每一个人他都有可能成为乔布斯,成为苹果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非常用心的为这样一群人,为创业者,为互联网工作者去打造他的空间。

当说到一个产品的时候有很多产品的细节,在过去六年的空间运营过程中我们其实学到了很多,从桌子的使用,到空间里大家使用的习惯,我觉得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当大家去空间或者各种办公室的时候,大家看到很多人的桌子是这样的,非常非常的零乱。我们觉得要改善一个空间的体验必须从细小的地方开始,那就是一张桌子。所以在我们这条产品线上我们会配备所有新桌子的体验。这个桌子可以帮团队整理各种各样的线,还有我们针对4-6个人左右的团队,为他们精心设计的可以协作办公的桌子。对于很多团队来说,这样桌子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在团队很小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沟通。

除了桌子还有什么可以为大家去服务?很多人我不知道你们在空间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我们觉得现在的创业工作者希望在空间中随便的一个地方可以坐下来,只要他喜欢就可以坐在那里办公。但是很多时候我坐下来没有电,我坐下来的地方没有插座,所以在我们的S空间里,我们的团队可以休息的地方会有非常多的插座,我们有插座的体验,我们能够让团队在空间里的任何角落可以做他的创意和做他的工作。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网络。我相信很多在联合办公空间工作过的人,他们都会有网络的问题。网络其实跟现在工作者的体验完全分不开,所有P2·S,未来的空间里我们都会配备200兆的精品网。什么是精品网?如果普通办公空间的网络去使用的话,你从一个节点,如果你要访问海外的网站,可能要经过十几个连接点才能网站到一个网站。使用精品网只需要通过1-2个节点就能够马上访问到那些网站。所以网络对空间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我们第一个S空间会在北京华贸去做这样的落成。这个时间就在今年年底,而且我希望我们必须是亲民的价格,我们是从每月1580,我想这是在北京具有非常诱惑力的价格。

讲完了空间之后,这个空间未来会怎么升级?我们会在今年会有四个S的空间,分别在上海、北京我们会推出来。陆陆续续P2现有的产品线,我们会在2017年之前会更换我们空间里所有的现有的硬件设施,能够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

P2一直倡导的怎么把空间和人做一个对接?我觉得在做这件事情时候,很多同行都有共同的思考。其实空间和人对接真的不容易。我给你们看一些数据,在商场,特别是商业空间,我们现在有超过20.5%的商业空间,这是2005年,有20.5%的交易份额是在商场里贡献的。我们看到2015年商场贡献的是10%以下。所以这几年电商对商场这块冲击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们再看一线城市的商场跟二线城市的商场,它其实有非常大的控制比例在里面。一线城市有342.9万的商场空置面积,在二线城市这个数字接近两千万。在过去很多开发商过来找我们,说可以为商场做些什么,P2要不要去商场开一个,其实我们对这块做了很多的思考。我看到我们的同行,有把一个商场拿来进行改造,它把住和办公非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我觉得商场基于它的地理位置和人情我们可以做很多好玩儿的事情,我们可以帮这个商场赚钱,也可以让这个商场得到更加好的体验和服务。 同时再回到用户的角度来讲,它又适合未来90后非常需要的一种工作环境。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在2015年我们在中关村打造了一个中关村空间,总共有四万平米的空间,六层,我们现在已经改造完了地下一层的第一期,未来陆陆续续我们会在这个商场加入不同的体量。

这些东西到底怎么做呢?这是我们今天公布的第二条产品线,P2·Music。我们希望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可以服务音乐的人群,音乐的创造者,音乐的生态空间,这条产品线我们很荣幸跟太和音乐,百度音乐合作,我们成立新的品牌来为这个空间服务,这个叫Thouse,在这里我们有排练坊,还有音乐空间,为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能够提供一站式的音乐服务。我们希望说音乐人未来在这个空间来从作词、作曲、版权、排练到他变成网红,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空间来发生。但是做这样一个空间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我们在打造这个空间的过程中我们突破了非常多的困难。我们前期走访了差不多20个音乐制作的团队,我们去了解他们的习惯,了解他们的属性。我们的音乐空间里的排练坊很多都是漆黑的,在地下。我们把这个排练坊全部用玻璃,我们突破了一个非常大的创新,我们能够在玻璃里做到非常好的隔音,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演奏,在他们排练的时候让很多人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

自从音乐空间这条线推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短短几个月我们签下了五个空间,在北京和上海最好的位置我们去服务。我相信我们的产品还是非常有意思。但是同时我们不忘在我们空间里现有的这些团队,我们怎么样能够为他们去服务。我昨天说的我们P2里程碑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团队,它叫足记。它在2015年在我朋友圈刷出了一个大片的模式,它的用户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千万。我们在音乐空间里也会和足记一起打造一款全新的用户体验,我们叫足记电影院。足记电影院,其实我们在音乐空间里我们去做跨界的时候,不单是音乐,还有我们的文化,所有的这些东西,还有包括我们的视频。这些跨界其实都是需要在一起的。足记电影院我们会为年轻新生代导演,我们的文艺片、纪录片导演,还有未来的很多新发布,那些没有办法上院线得到龙字标的那些导演,他们未来可以在这个院线来放他们的电影。足记电影院也是我们第一个能够在电影院做弹幕的空间。线下看电影将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你在随时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跟你在同一个空间的人做互动。M这条线会贯穿音乐、影视、游戏,我们会和这些不同的行业进行合作,我会进行交流,把这些行业我们聚集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第一个音乐空间将会在今年年底在北京的团结湖和大家见面,也希望大家能够期待一下。今天其实也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嘉宾在我们的视频上为我们发来的一些他自己最音乐的想法和看法。我们接下来把时间和注意力再投向大屏幕。

主持人:谢谢郑健灵带来这么好的空间呈现。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太和音乐集团演出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杨浩宇先生为我们讲述太和音乐对空间的期待。

杨浩宇:大家好。昨天已经在论他里讲了一些关于我们太和音乐对P2和我们一起联合的发布的音乐空间的想法。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昨天有来过,看来挺多的,所以我今天要换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我代表一下郑钧老师,也是我们太和音乐的首席架构师。郑钧老师因为今天在外面有演出,所以不能来到现场,其实他本人是非常非常希望来的。而P2和太和的合作其中郑钧老师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是说他把P2和太和连接到一起,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非常多关于整个空间的想法,包括从音乐人的角度来看,从摸爬滚打一路,从纪录片里看到,说作为一个流浪的艺人,大家有看到摇滚藏獒,其实摇滚藏獒有点像郑钧老师半自传的动画片。就是从一个流浪艺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这里如何延续自己的音乐梦想。我想今天的主题是空间连接梦想。所以我们做这个Thouse的初衷,也是要通过Thouse这样一个基础的服务,能够为音乐人创造一个梦想,让他们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机会。所以这里我们有完善的设施,有P2团队对空间的专业的经营,还有太和整个团队对创意上的支持,以及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服务,包括了排练室,录音棚,还有表演空间等等东西。这些东西都是音乐人从一个草根的音乐人在不断向上成长中所必须的这样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工作。

其实对于音乐行业也是接触了很长时间,也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当然比郑老师晚的多,从05、06年接触到音乐行业,总的来讲,感觉音乐行业还是一个非常苦逼的行业。这里尤其是说一些歌手,一些乐队,其实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够在舞台上表演,也并没有太多机会能够出唱片,出专辑。所以北京大概几千支乐队,但是能出专辑的是很少的。我们这里就是给有音乐才华和有音乐梦想的,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如果你真正有才华,我们可以免费为你出唱片,免费出专辑,同时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免费的场地,让大家在这个场地上来演。最终的话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空间和服务所结合的形式,能够繁荣整个中国的音乐产业。当然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毕竟是一个商业机构,所以我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版权,比如说视频直播,比如说其他的一些跨界创新的方式,来实现我们自身的商业价值。但是总的来讲,我对整个音乐行业的理解是,这个行业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弱小的一个行业。在这个弱小的行业里我们太和是在这个行业处于一个比较领先位置的这样的一家公司,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唱片公司,有太和麦田,有海蝶音乐,同时还有百度音乐,百度音乐人,还有包括何音量,这是郑钧老师创立的公司,以及秀顿网,一年下来做上万场演出的平台。

作为在行业里具有一定的地位的公司,可能我们想的除了说自身的商业利益之外,想的更多的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如何说能够去有更多的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出来。所以我们的Thouse也是这样的尝试,相当于是给行业播种,给音乐的土地去施肥,这是我们做Thouse的一个初衷,也是郑钧老师做这个事情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源于他对整个音乐行业的热爱。

主持人:谢谢。请杨总留步,再请郑总上台,让我们见证太和音乐和P2联合开启新时代。

主持人:恭喜太和集团,恭喜P2。听说P2现在在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继续请郑健灵为我们分享一下。

郑健灵:其实说空间,我们今天说了。提到P2有很多人第一会联想到的是P2和它的社区。其实我们一直有,我刚才也讲到了其实围绕一群很有意思的创业者,我们在为他们服务。在做空间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跟很多的创业者,我们其实会有这样一个接触。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我们服务过有超过几百位创始人。和这些创始人接触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有学到很多东西,我们每天看到他们的创业经历,看到他们像过山车式的故事,有很多感慨。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我当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说既然有这么多非常有意思的创始人在身边,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创业生活记录下来。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个很疯狂的事,我给自己身上带了一个摄像机,不管去哪儿,去洗手间,上班路上,一边戴,一边记录,有很多人当时都围观我。我当时的一个初衷是什么呢?我希望真的可以在中国让更多的人,通过一部纪录片去知道中国真实的创业生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很遗憾,因为当时没有这样的条件,我拍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大概用了我10G的硬盘,之后这些数据我都没有看过,因为海量的数据需要后期的剪辑,需要一些工作的筛选。所以今年我们其实非常荣幸,这件事情我们终于碰到了非常合适的,把我这样的一个心愿完成。接下来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观看一部纪录片的预告,来告诉你们创业者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主持人:谢谢。有请《改变世界的神经病》纪录片的导演罗弟上台分享。

罗弟:谢谢大家花时间来看这个纪录片。说明一点,这个片子还没有正式开拍,是刚刚开始接触这些纪录片。我们为什么叫《改变世界的神经病》呢?“神经病”这三个词其实足记创始人给我们的提示。我应该是去年的秋天帮一个卫视做一个创业节目,足记创始人是我们的主人公。那时候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名创业者。因为之前做的纪录片都是历史多一些,一直沉醉在历史,其实对现实,对中国社会有点脱节的。所以对于拍这个对我来说还是有帮助的,同时也通过这个纪录片认识了足记创始人,然后通过她认识了郑健灵。

我想这个片子有两种层次:一个是,可能这帮人不被人看好,但是社会证明他们都做出来了,都成功了。还有一点,可能也是我们这个片子想重点表现的一个东西,就是创业者生存的状态。就是他们真的是神经兮兮的,没日没夜的,而且都是日夜颠倒的。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赚钱,很多人就不理解,说难道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吗?

还有一点我想从我们做片子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做这个片子?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因为这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很快,创业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同时创业也变得越来越难。而且这些创业者都是一些80后,甚至是90后,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批人,他们到底在创造什么,他们的创造能给这个社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东西,他们通过他们的创造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改变?这些东西可能是我们这个纪录片里想传达,想表达出来的一个东西。而且我觉得纪录片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或者一个重要的担当,它其实就是一个记录,是时代的记录。我记得上午一位老总,好像是Workingdom的朱总有一个词蛮好的,他提出“时代”这个概念。一代人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其实也是我们纪录片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我们的片子刚刚起步,我讲几个下细节,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感触。可以看到郑健灵也是我们片子的一个主人公。其实之前可能大家对郑健灵都不太了解,通过这两天应该大概了解他,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其实知道他是最早把联合办公理念带进中国的人。应该说他是联合办公中国的先驱,虽然那么年轻,其实我真的可以这样说,是一个先驱,或者说是一个布道者。在我的印象他的P2做的很成功,也很大。我记得上个月郑健灵请我去他的家里面,那个时候对我触动很大。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他现在还住在自己租的一居室的公寓,而且是租的,没有车,没有房。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你到底想创业干什么?我就想这些创业者到底想干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真正想把一个事情做大做好,他需要一种情怀的,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力量在。我觉得郑健灵身上,包括很多创业者身上,他们都是有这种担当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一个事情,一个事业做大。郑健灵经常说一句话,就是他希望或者他相信P2的中心里,未来可能没多少年可能会诞生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我想这是他的愿望,这也是他为什么可以说很无私的,这样默默无闻的去把联合办公这个产业,这个行业慢慢做大起来。包括他去年把GCUC引进到中国,然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今年办了两个会议,今天的这个是第二个会议。我觉得郑健灵真的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这些点点滴滴我想通过我们的片子,把中国的这些我们说有想法,有担当,又独立的这些创业者记录下来,我想可能过了几年,十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片子可能真的会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因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创业者可能就是中国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那么大的一群创业者。中国从来没有过,他们代表着独立,代表着一种个性,代表着梦想。这是中国的一大进步。所以我说这个纪录片是我们的一个价值所在。

我最后说一点,其实拍纪录片是很艰难的事情。现在大家拍纪录片都往商业的路上走,都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我们的纪录片我跟我们的团队,包括另外的几位导演,一开始我就说我们的拍摄其实是一次回归,是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回归,就是你老老实实,你不要投机取巧,你就倾听,你就记录,你肯定能记录现在这些创业者身上很美好的东西,肯定有打动人的东西。这些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拍好这部纪录片以后,可能我们也会成为神经病,真的是这样的。而且事实上对我个人来讲,我也蛮想成为神经病的。神经病的感觉其实蛮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开始众筹创始人徐建军先生上台为我们揭晓这部纪录片的众筹情况。

徐建军: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我是很喜欢的,其实我还没看过,但是我个人想,可能大的奇迹也不会有,我觉得大家要有冷静的预期,但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把它做出来,做众筹的话,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了。因为开始众筹平台一直在做生活消费类众筹,我们做了民宿,餐厅,农场,好的生活方式。当有一天我忽然理解其实创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它就应该成为我们的项目。开始众筹,我不知道大家,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已经,我看了一下上个月的数据,我们已经是全行业里当之无愧的众筹的第一名,超过了好几个大型的巨头的平台。我觉得这代表着我们新一代的人,新一代思维,对传统的那一代人,对传统的上一代人的思维的迭代。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意义。然而创业者的意义也是这样子的,就是新一代的人,新一代的想法,新一代的思维,把上一代人的想法,上一代人的思维迭代掉。

讲讲创业,因为我也是创业的老司机,有时候很不好意思,那么多年轻朋友在创业,我们老司机出来掠食,没有给年轻人机会。但是我的心态还是很年轻的,我认为我还是27岁的心态。在台上感谢郑健灵讲了很多创业的感受和体验,包括我看到的纪录片,我个人是这么理解创业的。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这种态度,就是我们没有把创业崇高化,也没有把它矮化。我觉得创业就是我们的一个选择。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个人的创业一定千万不要想着我们代表这个时代,或者说代表这个社会的一个风潮或者一个社会气象等等。创业是我们个人非常自私的,或者说非常私人的一个选择。它只代表我们个人的选择,它对我们当下选择,选择其实意味着放弃。创业是很残酷的,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个形态或者说是一个方式。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创业的时候,还是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冷静期去想自己是不是特别适合创业。既然是创业了,我们就享受创业过程里面的那个快感。即便是将来失败了,我们觉得这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一直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世界上钱不是最伟大的,什么都不是最伟大的,时间是最伟大的。因为无论我们多么有钱,多么牛,或者多么伟大的人,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同等的。创业,我们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我们要把创业的时间耗在好好享受里,这是非常非常关键。这也是我看这部片子的最大的感受,我希望这次众筹有很多人参与,或者没有很多人参与也没必要灰心,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享受自我。谢谢大家。

主持人:这个片子今天正式在开始众筹上线。有请罗总和郑总再次上台。

主持人:预祝纪录片众筹成功,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P2Space·M全球首发到此结束。请大家继续关注精彩。谢谢。

下面有请共享际首席产品官贾小萌女士来分享5Lmeet。

贾小萌:大家下午好。我先澄清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跟优客工场后面的广告,这个Logo公司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其实我们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我们跟优客工场只不过有一个相同的创始人,这个斜杠青年,毛大庆先生。我们是两家单独的公司,而且做的内容也是相互不同的。优客工场已经成立了一年多,它做的主要是跟刚才发布的P2空间一样,是联合办公的一个载体。而我们共享际5Lmeet做的是以生活方式为载体的空间。所以说我今天站在全球联合办公发布会现场,我们可能跟联合办公有关系,但也不完全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这也是我们第一回站在一个空间发布会的现场给大家来介绍我们的产品。

下面我们想用一个视频告诉大家我们做的是什么,而我们这些斜杠青年追求的是什么。

贾小萌:刚才大家看的这个视频,其实我们把我们想做的东西做了一个微缩版的融合,让大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其实当时我们这个团队为什么初衷想做5Lmeet这个产品?我们到现在其实也是刚刚成立只有九个月的时间,也刚完成了天使轮的融资。我们现在其实说实在的,我们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项目推出到市场。但是九月底我们第一个产品马上就会下线了,就会在北京最核心的地方就会看到我们的共享际的产品的出现。共享际诞生才有九个,和现场的P2,优客工场和一会儿要发布的公司来说的话,我们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小朋友,我们也是刚刚进入到这个空间领域。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5Lmeet的含义,很多人都说你们这个名字奇怪,为什么叫5Lmeet?5L代表了五个单词,它是宜居的,有升级的,互联的,生态的,开放的。享见同类,发明生活。这是我们的口号。想到这个口号是优先于我这个品牌想出来了。是小伙伴大家在晚上的时候说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核心是什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现在大家都在做空间,都在做联合办公,都在做创业,我们做的是什么?现在大家说的最多的是共享、分享,但是更多的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激发出火花,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其实一个时代和一个产品的迭代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共享,不断的分享,不断的创造中,循环往复得出来的。所以我们觉得很多东西存在于线上,我们还是希望它走到线下。所以我们是线上线下运营的空间的载体。

这是我们整套产品的,就是空间的打造加内容的运营。我们除了在空间上有巨大的优势外,我们更强调的是我们要做内容的运营。我们其实做这个空间,包括共享际开始前期并不是先做的空间,我们是先做的内容。我们究竟要装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到我们这个空间里,会让现在新的青年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比如说我们现在到今天到798这个空间里,很多很多的展厅,今天也有在整个厂区里至少得有十场以上的发布会。但是可能在这个空间里只是开完发布会就走了。走了以后这个空间又空了。我们想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是想把所有的内容都植入到这个空间里,我的灵魂空间是有一个灵魂的空间,它含有商业性质,还有居住和办公,所以把这三个的空间整合在一起,再赋予内容的话,它就是一个有灵魂的空间。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马上实施的三个项目:第一,在东四,可能有一些上海来的朋友不大了解北京区位的环境,我们现在有三个项目,一个是在老旧城市最核心,最核心的地方,离天安门很近,是外国人很喜欢聚集的地方,这里一共有2300平米,是一个旧城改造的项目。在中间的共享项目,是1.6万平米的沉默商业。这里有万达的竞争,所以这个商业综合体一直闲置了一年多时间。后面是顺义共享际项目,我们拿到这个产品也是,它有12万平米工厂的改造。它不像798是老旧工厂改造,它是一个新的家具厂,但是因为北京功能的疏解,所以要把这个家具厂外迁,所以我们会把它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功能,然后给这个城市创造一个新的活力。

下面我介绍一下东四共享际的产品。这个产品我做一个广告,这个广告将在9月30号或者是10月初的时候,十一期间我们也是和北京设计周做了一些活动,推出我们这个产品。但是正式的开放和发布的话,我们也会在十月份选一个日子,但是九月底我们已经开放参观。东四共享际一共2300平米,它把我们共享际想做的所有的产品的东西全部融入到2300平米一个特别小的空间里。其实我们装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幅图,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享际从早上到晚上的一个生活的变化。水分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种东西很简单,不就是说一个能把办公,居住和商业,有吃有喝有玩搁在一起的载体吗?其实它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大家都是在运营联合办公的空间,觉得运营联合办公空间也是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打造生活方式的空间也是更加费心思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把这些东西都做在一起?因为现在确实大城市的生活是非常令人焦虑的,它不像一个小城镇,也不像其他的地区,比如说北京,我要吃一个很好吃的面包,我要去奥森公园跑步,我会跟朋友有一些商务的需求,但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会浪费我将近2-3小时的时间去和大家相遇。所以现在交通的焦虑,房价的焦虑,和生活的压力会给这些年轻人,或者这些创业人觉得这个市场非常不适合人去居住。所以我们是想用一个2300平米的样板式的东西能告诉大家,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可以让大家在这里有很好的交互,满足你们的交互需求,社交需求和互动需求。

这个2300平米的东西特别的小,但是这个特别小里东西并不是简单,我只做了一个公寓,做了一个商业,做了一个联合办公,这里所有的内容,加载了将近12项,其实不止我现在列的这些,加载了12项以上的内容。比如我们做的这个联合办公的产品,是优客工场运营的。优客工场作为我们的入驻企业。优客工场在这里做的产品跟其他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优客工场在其他地方做的产品,可能是以一张桌子,没有其他的特殊的定义。但是今年优客工场也在做新的产品迭代,这个优客工场大概只有50多个工位。但是我们倡导的是咖啡后工厂式的,这个就是倡导分时租赁和即时性的办公,还有能提供最优的咖啡,来给这些办公的人,而且在一个城市核心可达的地方去享受分时租赁的工位也好,包括会议室也好。

我们在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其实我们在首层,首层并没有多大面积,但是我们植入了两个孵化器的产品。一个是我们的英国人开的美食孵化器。就是我们做的餐厅也不会是一个普通的餐厅,今天所有的菜单都是固定的菜单。它其实倡导的是中央厨房共享的概念,他会把外国的创业者集合到美食孵化器的空间,然后每个月进行不同变化的菜单。如果这个菜单在运营阶段,如果达到它的指标需求的话,它可能就会把这个东西输出到品牌,同时它也会和优客工场嫁接,然后嫁接一些投资人的需求,然后供应到市场上。所以我们的餐厅也是一个美食孵化器。

中间这个是我们现在的实景拍摄。中间这个岛就是我们每一个项目上都会选择一个岛,这个岛我们起名叫浮游之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所有的项目我们都会预留一个空间,这个不对任何商业的持有者或者入驻的企业进行长期租赁的,我们这个岛永远是短期租赁的产品,我们会把这个东西放在我共享际里最核心的位置,就是最核心的区域做这种合作。其实这种东西的理念,我是看过很多东京的项目,包括日本的项目,跟一些潮流品牌,还有包括一些大的公司有一些合作。就是大家会觉得你有一个空间拿给我,我们来合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这里还有两项,第一回在线下做线下店铺的产品。我们在我们一个特别小的大概10平米的入口的地方,做了一个月跑圈的线下的店铺。我们还做了一个未读书店,这个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店,它不只去卖书,它其实是一个出版社,它也是一个线上平台,它第一次尝试也是线下。线下它会定期推出和明星合作,只卖一本书,或者只是定期的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活动。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的空间更像一个活动的空间。

这个项目是在郭公庄丰台的项目。这个是1.6万平米商业的改造。这是我们目前第一次在给大家发布出来我们设计的理念和概念。其实刚才跟太和空间做的音乐空间有很多相似的东西,但是P2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这个空间的垂直细分,我们在这个空间里,为什么给它起名叫我天空之城,因为它能满足很多的需求,我们在首层会植入很多商业性质的产品,这个又不类似传统的商业,传统的商业是直接把这个铺子租给你,然后你的销售收入等等跟我没有太大关系,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会把这些商业的空间作为传统商业转型的空间,这些空间比如说可以在这里开一个集市,然后还想开一个餐厅,我会给你餐厅空间的叠加,如果还要开小百货,也会给你开小百货的叠加。在我们区域我们已经帮助这些商业运营者设计好了我们商业的分隔。所以在首层除了外部的受业空间外,我们还会继续延用一部分居住空间,所以在商业改出居住来,这也是在目前北京市场上还没有的。

上一层空间我们还是会选择植入一些联合办公的空间,但是这些联合办公的空间跟现在做的也不大相同。我们会给这些企业有各种的组合,就是如果你考虑在这个空间里办公的同时,还会选择开一家你只有的线下店铺。比如现在有很多空间,或者传统的办公的人,他们考虑,我有一个500平米的空间,这个空间我又能办公,我又可以展览我的展示,原来我们给它起名叫展厅。但是现在我们的空间都是希望是垂直的,为这类人群服务的空间。所以这些空间不只是他自己的展厅和宣传,我们可能会连接这些空间,包括音乐的空间也好,文创的空间也好,体育的空间也好,我们希望把这些空间与空间之间打通,让他们的内容相互交换的。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东西,跟传统的东西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我们楼上区域我们会植入一些剧场,包括音乐工作室,包括其他的一些线下的空间。但是我们这个空间可以保持内外兼修。因为很多联合办公空间,大家进去觉得这个只属于创业者,但是不属于其他的周围人群。我们希望把周围的人群也吸引到这个空间里,我这个空间里有封闭的空间,也有对外的空间,我也可以把周围的老百姓纳入进来,比如说我们可以搞,我们有一类教育类产品,叫占座。就是我们会把教育培育空间做分时分类,他可以把这些人聚集在我们这个空间里。所以这个载体是我们明年九月份投入的比较有意思,好玩儿的大的一个空间产品。

顺义共享际项目是12万平米,这个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这样巨大的空间才会创造更多、更有魅力,想象力的地方。所以我们把这个定义成我们5Lmeet的一个内容制造工厂。这个是我们目前设计的一些空间上的效果。但是做很好看的效果图,大家已经看的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其实这个里头的东西,我们并不是想让它的外观有多炫,而是想让它内部的内容,它的内容和内容之间是怎么进行交互的,怎么进行连接的。在右下角的平面图,我们把我们所考虑的内容连接,如果把这些东西做植入做了个很好的规划。

这解决我们整个内容制造工厂里所涉及的所有的内容。这里说话的内容大家都可以看到,都是以一个核心的圈圈去延伸出来的产品内容。比如前店后厂,比如有机超市,就是这种模式它可能会带来很多很多外延的一些产品内容,比如说教学,餐饮,直播,或者是一些活动,或者是一些产品的开发。然后在那边我们可能说这个公寓,公寓我们可能会做很多种的公寓,除了白领公寓和青年公寓,大家已经很熟悉的产品之外,我们可能还会做蓝领公寓,也不能叫蓝领,其实是提供给To B的业务,就是解决公司员工的住宿需求。还有一些概念性的公寓,像集装箱式的公寓。像这种公寓可能还会跟一些IT的合作,做一些比如说像集装箱酒店这种主题酒店街区式的东西。因为我们有足够大的空间,我们可能会装载足够多的内容。当然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连接是靠5Lmeet团队来实现的。

前面都是大家听过很多很多的,我们的空间里能有这些或那些的东西,提供服务的东西,所以大家对空间更多的是一个服务者。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空间更多的是一个内容的产品的制造者。我们会制造出许多IP,制造出许多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说因为它在空间上,我把它招进来,它就有一个合适的发展机会。这些空间其实都是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的公司,我们会把它进行一些投资,参与它一些股权的合作。所以现在跟我们形成股权合作的公司也分成很多类,是我们抓住这些内容,做这些内容垂直空间的,它们相当于这个社群的一个首领,就相当于这个社群最大的一个KOL。像我们参与投资的项目,有庄乐婷老师的创意加盟,等等,这些都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其实他们都需要一个很完整的线下空间帮他们去发展。当然他们在我们线下空间发展的同时,我们给他们赋能,让他们在更多的空间施展才华,所以我们是内容性的制造者。

全套的东西我刚才介绍的,我们其实最核心的是做我们的空间的运营和内容的运营。做完我们的空间内容运营以后,形成了我们三个业态性的产品,比如说居住,青年公寓,联合办公的产品,包括我们的商业管理公司,这个都是属于我们的业态合作的一个公司。在下一个圈层的合作,可能就是我们的生态公司。生态公司里包含的类型可能更多的是垂直领域:音乐、科技、体育、健康,甚至最近我们还跟一些育儿产品的初创企业的合作,掌握这些育儿类的社群,包括妈妈的社群,最后达到共享共生的状态,对城市的一些资产进行一些迭代,改造和升级。

庆庆哥大家都很了解了,其实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就是我们想把我们的生活共享,把我们的工作共享,然后共享我们身边的可共享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活的态度,居住的态度,包括我们的餐饮的态度,我们喜欢吃什么的态度,大家都能有,真的像乌托邦一样的地方去生活,然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能为在这个平行世界里大家能相互遇见,能活的更快乐,减少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压力,包括交通上的压力,包括房贷的压力,包括我们要去为它奔命的这些压力,我们希望能把我们自己活出更多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做这个空间之前,包括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斜杠的青年,可能我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我学的也不是设计,我爱好马拉松,我还其他其他的东西,我希望有这样的人能聚合到我们的空间里,然后大家一起再去创造一些更多新鲜的,更好玩儿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乌托邦。所以很多人问,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回答大家,但是我觉得九月底的我们共享际的产品,希望大家能去真正的体验一下,现在的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谢谢。

主持人:下面的发布回由梦想加发布,有请它的联合创始人王晓鲁上台做精彩分享。

王晓鲁:大家下午好。我是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非常高兴,首先特别的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参加这个发布会。今天也是一个联合办公的盛会,大家交流的两天非常的充分,我觉得也是对这个行业的肯定,因为去年的峰会我也参加了,今年来说还是跟去年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前两场,一场是P2,一场是庆庆哥,都是主办方,第三场能邀请到梦想加,一个是非常荣幸,一个是觉得梦想加,带引号的,对GCUC的峰会其实起到了一个巨大的贡献和投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大概两天的时间,大家都在会场讨论什么是联合办公,联合办公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在离这个会场大概一百米的地方,开业了一个联合办公的空间。今天在场看到很多好朋友都在现场,一会儿也欢迎大家跟着我的创始人的同事,跟大家一起去,有空的话去我和那边空间看一看,转一转,看看一个活生生子,讨论两天了,看看活生生的联合办公是什么样的,周末的时候联合办公是怎么玩的。

我们成立于2015年的一个联合办公品牌。其实联合办公品牌很丢,大家也是从不同维度考虑的,有的强调的是社群,有的强调的是的关心。我们从第一天不是从单一维度思考的,我们是从需求来思考的。我们通过我们场景的打造来满足不同需求人群对办公的需要。首先的需要就是重度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专属的场景。因为梦想加大概三分之一租户,都是打400的电话进来,说我们有意向,我们特别想在这里办公,都是这样进来的。我们现在大概有几千个在我们这边工作的员工,大概有三分之一不到投资通过400电话过来的。我每天也会花很多时间接很多这样的电话,这是最直接了解大家了解联合办公是什么样的。去年接的电话的时候大家说联合办公跟孵化器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是大家一针见血的告诉我需要什么,如果有的话我就想到这里。第一个,就是专属联合办公需求,就是他希望有自己一个私密的,很舒适的,可以在这里长久办公的一个环境。这是我们说的一个重度的需求。

第二个需求,就是中度的需求。这就是平时说的在咖啡馆里,或者随时随地在会场解决的一些工作需求。其实今天大家到这个会场来都是工作的,每个人自己也在做不同的,有的做直播,有的做记录,不管之后是什么要求,都是在旁边来完成。我们平时在咖啡馆也完成了很多中度的需求。其实最开始咖啡馆只是喝咖啡的需要,其实现在到星巴克,到各个咖啡馆可以看到大家都是在工作。但是咖啡厅的环境和办公空间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也满足了一部分中度的需求,比如要开会,或者你跟别人的一个约谈,或者你谈一个重要的客户,或者你在旁边见完一个客户,需要在旁边处理一些简单的办公的日常的工作,其实你都有这个办公的需要。

第三就是我们说的轻度的需求。其实我今天在751这边一路走过来,我也看到了很多,比如说有举着手机做直播的,你要问他的话说干什么?他说在做直播。其实他也是在工作。轻度的需求由于现在沟通和工作的便利性,大家沟通交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在以比较灵活的方式在进行工作,所以我们也需要满足这种轻度办法者的需求。

我们怎么通过办公场景的解构来实现办公需求的完善呢?我从时间线上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样把一个普通的办公空间改造成为一个梦想加的空间。第一步,就是一个空间的选址。我们通过我们专业的工程师、设计师进行一个现场的勘测,测量,结合用户的需求,完成一个场景的构建,做好整个不同办公分区的布局。第二,软硬件的搭建。我们希望提供我们更多的,不管是网络,还是软装,还是一些个性化的家具,包括在我们空间里,我们有站立的办公桌,有跑步的办公桌,有面试的会议室,有发布的会议室,各种各样的分区里都是不同的设计。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搭建好我们的智能的软件、硬件结合的智能管理系统,上线到整个空间,布置完以后,就是把整个空间从线下移到线上,把所有的空间做成一个可以使用的,也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分享的一个空间。所有的每一个物理的空间也成为我们在北京所有的空间的,线上空间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在北京有16个空间,每个空间其实跟互通空间之内,不仅仅是一个线下的联系,更多的是线上的管理分享和沟通。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社区经理的引入。我们一直觉得联合办公空间不仅仅是满足一个普通的办公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实现办公即社交的场景的概念。我们在每个社区里都会配备相应的社区经理,他们在里面穿针引线,他们熟知每一个社区,每一个里面的公司,甚至里面的每一个人,他们为这里的公司,企业提供一些非常无微不至的,非常细致入微的,非常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个人服务,以及企业的服务,然后把我们的社区整个的打造起来。

所有我们这些空间的实施全部有一整套OAS体系来实现的,用中文来说就是办公即服务。所有的这些基础就是一个智能。因为我们一个社群打造都是由产品来决定。而产品是由需求来决定。需求最终是由智能决定的,在梦想加看来。我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微信扫码系统,这个在我们门禁,咖啡机,打印机,所有的物理设备下面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不仅仅是一个不同的进门的方式,不同的运营会议室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把所有的数据,人与人之间的数据,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数据联系起来,然后每一个人通过这个智能管理系统积累一个数据的平台,我们通过这个数据的平台反过来帮助我们去优化所有的社区的设计,帮助我们来优化社群的经营。所以我们的一切的基础都是一个智能门禁。今天早上我让我同事帮我查了一下,截止到今天,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的门禁现在已经被所有不同的人和公司刷了50万5429次。

我们的空间的设计也是结合了内外区的分布。社群的话我们也是结合了四个不同的场景的需求。第一个场景,我们叫做发展中的企业。也就是说我们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些更好的企业支持和服务。第二,我们叫做企业中的员工。也就是说我们给这些员工提供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第三,我们叫做生活中的个体。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个梦想加工作的个体,我们给他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第四,我们叫做个性的,有思想的个体。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大家是怀着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目的到梦想加这块来办公。

我们现在已经把我们整套的办公即服务的OAS体系输出到不同业主,不同的业态当中。第一,我们对商业中心和商业综合体的输出。我们现在已经在很多写字楼里有梦想加的空间,未来我想联合办公空间也是写字楼的新标配。第二,我们有我们很多的创业园区和文化园区来结合,我们帮助它们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打造一些新的生态。第三,我们也改造了非常多的废旧厂房和政府用地,以及一些老旧的商务中心,帮助他们进行城市的更新和活力的激活。我相信将来一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升级和优化OAS体系,来构建更好的生态。所以梦想加是拥有科技专利的共享办公运营商。

接下来我会邀请一些重量级的嘉宾:一位是我们首开嘉信的刘总,另外一位腾讯北方众创空间的唐总,还有一个是我的同事,梦想加的创始人孟飞,他们三个有一个小的圆桌论坛,从不同的角度,一块来解读什么是样一个新的联合办公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的新标准是怎么样的,怎么叫一个完整的OAS体系。

主持人:感谢大家。我们梦想加,刚才晓鲁介绍的非常深入了,我们的合作其实都始于挺长时间,梦想加开始就跟二位都接触过,我们刚开始,从一点一滴,从我们的系统,从运营总结出来办公即服务的体系。其实也是一点点的打动了各位。所以今天的问题,第一个,从腾讯的角度,从首开的角度,咱们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有各自的战略目的,对创新,对商业的考虑。但是梦想加是一个特别小的创业公司,主要的问题今天就是想问问二位,对梦想加的合作初衷,就是目的是什么?

刘总:我们是北京首开集团,上市公司叫首开股份,是一个国有的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刚才孟总说的这个,为什么我们首开要跟梦想加合作?因为我们现在的开发商的确面临一些未来产品定位和转型的问题,我记得咱们昨天有一个开发商也在提,说未来开发商往何处去?目前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现状大家可能也看的很清楚,在一线开发商是拿不到地,二三线城市开发商能拿到地,但是市场风险部分大。特别是一线城市,我们首开是立足首都的一家国有企业。在北京,大家知道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现在在北京五环以内基本不允许未来新建住宅、商业、写字楼等等传统的项目。作为首开集团我们未来往哪儿发展,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好在我们想明白了,一个是跟国家的政策相结合,像梦想加做的联合办公,众创空间,实际上这与我们国家双创政策相结合的。这种政策相结合,我们去做这个事情,未来我们在我们首都还有新的发展空间。

另外一个,从我们的产品上,原来我们有酒店,有写字楼,有商业。在写字楼行业我们盖好,租给传统写字楼的租户。从目前来看,这种传统的租户,这种租金的回报,还有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有的新的需求了。刚好梦想加是做了联合办公,基于共享经济的办公场景,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新方向。所以我们跟梦想加合作做这个事。

唐总:腾讯这边一直是以产品文化为主,所以跟梦想加合作更像谈恋爱。就是早期并没有想到跟梦想加合作,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团队,腾讯众创空间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创业梦想。我们想既然是梦想加,我们为了每个梦想,是不是能帮助梦想加体现它的梦想呢。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当我们更多的了解以后,发现它跟腾讯很多属性是相当契合的。比如我们为了用户的需求出发。梦想加在设计整体空间,包括社群,以及运营的思路的时候,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这一点非常的契合。

第二,腾讯众创空间我们这个团队也是从0到1研究本地化运营的过程,希望未来找到很合适的,很好的独角兽,我们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很好的搭档,来做这样的创业事情。这是我们最开始,和一直走到现在的原因和初衷。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刚才一直讲生活中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办公室里,从原来的格子间到现在的共享,到现在的开放,到可能梦想加的智能,咱们怎么理解现有的这个办公场景?相信各位在格子间里待过,在开放空间里也待过。

刘总:我们首开,我一直是做物业型工作,从08年干到现在。其中我们写字楼有将近30万平米。原来怎么理解我们的办公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像是在问我,我是怎么理解办公这项业务的?我们的业务原来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5A甲级写字楼,在一线最核心的地区把这个写字楼装修的很好,然后租给500强企业。然后是在非核心段的装修好租给一些公司。所以如何办公,我们就是把这个写字楼租给一个一个公司,至于干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现在感觉好像这个出现了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像5A甲级写字楼还没问题,可以对应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对中端的写字楼,我发现我们客户变化很多,有些干了一年可能关门了。我们跟客户座谈,说为什么这样,是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因为针对我们的客户,都是一个一个的公司,一个一个机构,这些公司和机构有负责人的办公室,有老板间,有会议室,有固定的结构。而这样的组织在新的社会经济情况下,很多没有充分的竞争力。所以它变化就非常大。所以我们感觉,如果说如何理解新的办公空间?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的客户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过去的租赁模式,可能已经不行了。所以新的空间是什么样?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种共享办公空间,大家能走到一起,这样能降低成本,使得我们企业的成本降下来,大家又能够共享,共享很多商业资源,从而促进更多的发展。

唐总:对这个问题还是以腾讯产品思路里看这个事情。首先从高的地方看,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众创空间本身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契合好的话绝对能发生改变世界的能量的。给到我们的一个命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这种能力来抓住这种生产力,来协调好这种生产关系?在目前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提炼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一个中心,其实就是做一个好的孵化器。而且不是一个全世界最好的孵化器,在当地最好,有一点影响力就可以了。如果做这个孵化器两个基本点是什么?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硬实力,就是这个空间不亏钱,要挣钱,甚至说在里面能用投资的手段,来带来刚才讲的收益。第二个软实力,就是为了每一个创业梦想,为了每一个人做的服务能力,以及品牌的价值。这样就能把我们的办公场景实现的更加生活化,生活化的场景我相信是更加适合现在的90后、95后,甚至00后创业团队的氛围,我们也是把这个变成更接近用户的产品在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谢谢二位的分享。其实梦想加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也是一年多的时间,二位也是看着梦想加从小长大到,从无数的Bug,到现在慢慢上轨道了,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产品的体系。说一说对梦想加未来的预期是什么样的?因为毕竟咱们双方已经是非常深入的合作,我们梦想加其实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做的还有改进的空间,所以其实想问问二位对今天的梦想加未来的设想是什么样的,希望在哪方面更加的深入和精进?

刘总:我们跟梦想加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团队对联合办公的空间研究很深入,另外效率很高,有自己一套专有的模式。我们首开在做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也找了很多合作伙伴,跟北京相当一部分的做联合办公空间和众创空间的企业做过一些讨论,但是我们感觉梦想加能够特别迅速的给我们出了房产的,就是我们这处房产的平面设计,怎么样改造,怎么样变成联合空间,而且这里有多少投入和回报,未来是什么样的模式。就是这个我们觉得他们的执行力很强,所以来跟他们合作。

因为梦想加成立没多久,我们希望你们在空间的管理上,包括联合办公的模式上能够迅速的成熟起来。另外,我觉得联合办公,它虽然说现在模式是比较清晰的,可是它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它只是一个小的细分市场。企业经营中做的可能是一个小的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做起来可能也会成功,但是它毕竟太小了。我们现在跟梦想加合作面积最多三五千平米,很难说做的更大。要说做三五万平米,这个可能就很难。联合办公可能不一定适合这么大规模的房产。我们做开发商我们有10万、8万平米社区的项目的情况,所以我们希望梦想加做联合办公的时候,不仅仅是联合办公,有没有可能跳出来,成为一个综合的,从共享基础上,充分利用你的客户资源,不仅包括办公,还包括其他的东西,你不仅仅能消化三五千平米的空间,还能消化三五万,甚至二十万平米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使得这里有很好的生态,来解决我们开发商的问题。

唐总:煽情一点点,今天能够留到现在的应该都是真爱,今天还在工作的是真穷,我们都在工作。其实一句话说完,不多说了,就是好基友一辈子。为了创业梦想这也是我们一直的坚持。梦想加还是一个创业团队,到现在腾讯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团队。所以我们一直把这个从0到1,共享经济,以及联合办公这种模式在中国更好的实践,做好创业的事情,为了每一个创业梦想。

主持人:谢谢。感谢二位重量级嘉宾对梦想加的期待,梦想加一定会在办公服务领域更加精进,也希望大家未来更多的支持梦想加,给梦想加提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梦想加是一个基于数据的公司,基于智能的公司,这些意见和建议都会变成我们的数据,未来给我们改进的空间。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一会儿没事儿的话去参加我们的办公区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是抽奖环节。

主持人:GCUC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莅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现场直击|2016全球联合办公峰会•中国站(二)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9-10 08:31:00
2016全球联合办公行业峰会GCUC CHINA 于9月9日-10日在北京751D•PARK举行。此次峰会为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得到了联合办公先行者P2、优客工场、空间产业联盟、中国联合办公联盟、红杉资本等众多组织和机构加盟。行业大咖聚集,言论唇枪舌剑,第二天干货已准备就绪!敬请关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