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捷:中国养老地产突围 “鸡肋”如何成“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8-22 11:34:00

最近,有两则关于养老的新闻,一个是,上个月底,试点两年的“以房养老”政策到期,北、上、广、武汉四个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这份沉甸甸的政策却落了个轻飘飘的结果。为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老人能活多少年?账很难算得清楚。

另一个是,上海社科院发布了上海发展“蓝皮书”,到2045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640万,占户籍人口45%,养老将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全国养老床位增长很快,2011年还只有353万张,2015年就几乎翻了一番,可见需求很大。养老地产(专题阅读)供给侧和需求侧就像是一端翘起的跷跷板,应该说机会不少。

可至今,我们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老年人认可的、好的养老模式,何处能给中国老人一个安放晚年的家呢?

国内养老地产为何输多赢少?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由逍遥派掌门人所创立的珍珑棋局,江湖上几乎无人能破。目前的养老地产这一盘珍珑棋局:看着机会无限,实则处处陷阱。为什么?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养老地产要么是地产打法,以养老之名、行售房之实,以售养租、补贴运营,难以为继;要么是经营打法,却是床位闲置、用工过多、成本高昂、入不敷出,至今没有形成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那么,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适合我们呢?

养老模式大抵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居家养老,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这种由子女赡养、四世同堂的模式,可现在子女分居,三世的也很少能长住一起了,居家养老靠子女和社区义工是靠不住的,既不稳定、又不专业,难以成为可持续的模式。

第二类是近家养老,社区建立托老所,身体不适可以临时居住,身体好了就回自己家,更能照顾老年人的恋家心理,但是因为面向社区、客户面窄,经营不易。

第三类是离家养老,其实,身体尚好、能够自理的老人并不适合住在养老院里,今天这里痛了、明天那人走了,充满垂垂老矣、夕阳西下的迟暮气息。我曾经想买一个退休居所,恰好是在一个小学旁边,天天看着小学生活泼可爱、自己也不会觉得老了。那些不得不住到养老院的老人往往是失能或者半失能的,需要人照顾起居的,这是未来社会主流形式的养老院。恐怕我们不能指望市场主流的专业养老院聚集60-75岁老人,毕竟他们的选择更多,旅游度假、长租公寓、乡间民宿都会成为有活力、有能力、有时间、有财富的老人的选择。

妙手破局

合纵连横,天地宽敞才能腾挪自如

要找到可以赢利的养老模式委实不易,赢利的胜负手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共识是天时。【养老是公益服务业】。养老首先是公益,要用做公益的心做养老,养老还是服务业,要靠企业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老人不是包袱,未来住房自有率越来越高,老人不再为子女买房更多储蓄的时候,他们的经济上更宽裕,更舍得为自己花钱,精神文化的消费将使老人焕发青春,老电影、老书报、老游戏等老人消费将成为城市巨大的增长潜力,老人也更有意愿走进专业的养老场所,养老服务业的未来还是大有前景的。

政策是地利。养老作为公益服务业需要土地、资金、税收等政策的扶持,养老用地不应该按照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的短期土地收益结果会造成全社会养老更大的长期投入,养老用地应当明确作为公益用地依法实行划拨,对涉及农民养老应当允许农地转为养老用地。养老业仅靠企业自筹、发债不是办法,企业无法负重前行。养老虽然可以引进保险,吸引老人,但保险资金的成本已经不低,并不能真正用在养老项目上。养老产业应当推行资产证券化,让养老机构可以聚焦在长期经营上。税收政策更是养老服务业的润滑剂,减免养老企业所得税,或用资产折旧抵扣所得税,有了税收支持,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加入养老服务业,最终为社会和政府减轻包袱。

模式是人和。养老不应该是地产,传统地产开发模式是拿地-建房-销售或租赁,这一套用在养老却是“水土不服”,对于企业来说,要舍得“弃子”,放弃开发项目、追求利润的传统思维,用经营商业的理念经营养老,养老服务业应当通过服务吸引会员,以会员保证入住率,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经营,这也与欧美国家主打的“会员制”模式相契合,而租赁的短期性必然导致经营的不稳定。

围棋大师吴清源也曾说过,要“在广阔的世界中谋求和谐”。其实,乡村更适合养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不会拥挤、节奏缓慢,适宜老人生活;瓜果蔬菜新鲜、便宜,生活成本低,还可以建一片鱼塘、留一片菜地,让老人钓钓鱼、种种菜;最重要的是土地便宜,不比大城市政府舍不得划拨土地,甚至还可以利用小产权房,通过统一改造,变成散居的养老院,也可以解决小产权房的身份问题。在上海周边的嘉兴、昆山一带正涌现出一批养老度假村,以前不愿离开上海的老人们也都“纷纷下乡”。

如果我们真的想建成“环上海养老带”,就必须建立城铁、轨交、高速公路立体化的便捷快速路网,让老人和子女能够就近方便往来。同时还要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垄断,彻底解决异地医保、交通一卡通,才能让都市圈的中小城市和乡村成为养老服务业的最佳基地。

养老服务业的核心是“服务”,也是相当的专业化,客群细分相当重要。美国养老市场细分比较成熟,有活跃长者社区、独立生活社区、协助生活社区、专业护理社区和持续照护社区等多种类型,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同。

有些“老当益壮”的,社区内的影院、体育场馆、文化场馆、餐馆可一样都不能少;有些需要提供护理的,那就需要新城控股的金东方颐养园那样的专业护理院;有些喜欢“忘年交”的,也可以在新建住宅中开发部分老年住宅,让老人在享受特殊照顾的同时感受青春的活力。

当然,完善的健康安全体系、“量身定制”的健康监控体系、营养科学的膳食搭配、体贴入微的硬件设施、聊天咨询的软性服务,都是服务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程度,就看老人是否能够有尊严、有质量地度过晚年,这是全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来渝赢商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欧阳捷:中国养老地产突围 “鸡肋”如何成“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8-22 11:34:00
最近,有两则关于养老的新闻,一个是,上个月底,试点两年的“以房养老”政策到期,北、上、广、武汉四个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这份沉甸甸的政策却落了个轻飘飘的结果。为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老人能活多少年?账很难算得清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