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产将进入市场调整期 总体下行是大趋势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8-05 08:27:00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

货币因素是本轮房价反弹主要原因

我们的研究认为,本轮房价的走势,底部在2015年二季度。本轮的房价反弹中可以看到,按照官方数据深圳房价上涨了70%左右,上海大约是40%,北京、广州约为20%。如果看二线城市涨幅,领涨的包括南京、合肥、郑州、武汉,其它二线城市房价比较低,所以本轮反弹一个主要的关键词是“分化”。

本轮反弹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三年一个短周期,这个周期如果按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房价加速上升,房价减速上升,房价加速下跌,房价减速下跌。根据这轮周期,如果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未来这几个月恰好处于房价从减速上行到加速下跌的阶段的切换过程,如果历史要重演的话。

如果说本轮反弹和过去的反弹有哪些明显不同的话,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比如2009年、2012年都是房地产成交量回暖,带动房地产的开工回暖,最后才是房价的反弹。可以把前几轮房价的反弹看作是房地产市场的自发调整,市场主动去库存,库存降到一定规模,成交量上升。但是本轮房地产市场一个显著特征是:房价先反弹,房价反弹再带动房地产成交量回暖,最后带动房地产投资。价格反弹先于数量反弹。

为什么本轮房价先反弹?去年底房价的反弹跟中长期的贷款利率下行有明显关系,也跟去年下半年以来M1的快速反弹有很密切的关系。跟过去房地产市场的自然周期不一样,这轮房地产市场反弹很大程度是政府加速去库存导致的,加速去库存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货币和信贷的放松。

本轮这波房价的涨速,各个城市非常不一样,我们特别关注上海和深圳的情况。通过走访上海、深圳的金融机构,我们发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本面的因素,深圳的房价上涨跟其基本面有很多不一样。二是金融面的原因,受到流动性推动的。

一是与杠杆有关系。过去一年房地产投资的杠杆从两倍多,就是30%的首付迅速上升到两倍以上,这跟2015年股市流失的场外配资非常相似。

二是国内过多流动性追逐过少的安全资产。现在安全资产太少了,很多金融大机构开始把自己的金融配置放在住宅地产和商品地产上,自然会推高房价。

三是资产价格的轮动。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暴涨、暴跌,在股市获益的人把资金转出到两个方向,一个是到海外配置美元资产,二是就近配置房地产资产。本轮房地产涨得比较猛的一线城市都是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城市。

四是仅限于深圳,香港的资金流动炒作深圳的房地产。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到了市场的高点,很多香港资金挪到内地来进行投资,深圳就是一个重点。

五是虚假交易。中国民营企业家向来融资很难,一线城市房价飙升的时候,通过制造虚假交易,哄抬房地产价格,可以把从银行的实际融资规模一下子陡然提高。

归纳起来,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六个因素中,有五个都是金融层面的流动性推动的,只有一个跟基本面有关系。

我们判断,经过上半年上涨之后,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已经不再像一个必需品,越来越像金融品。如果房地产像金融品的话,未来价格不一定会暴跌,但是波动性会上升。

本轮房价为什么会分化,特别是深圳房价为什么能上升这么多?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我们发现无论从流入人口规模比上户籍人口、城市工作年龄人口比上常住人口、房价收入比还是人均广义库存,深圳房价的上涨都有一部分基本面推动,但绝大部分是受资金面推动的。

我们认为,如果国内这种过多的流动性追逐过少的安全资产游戏持续的话,以下七个城市未来会成为资金暴涨的焦点,分别是:厦门、广州、海口、杭州、宁波、福州、天津。

中国房地产最好的十年已经过去,未来也不会回来,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是一个下行趋势,要把中国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总体的下行是一个大趋势,一线、二线回暖感觉不到这个大局。过去一线、二线暴涨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短期的风险正在积聚,未来会在冲击下发生一些大的调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加深,以及资本流出的加剧,这是我们应该担心的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专家:房产将进入市场调整期 总体下行是大趋势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8-05 08:27:00
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财经院重大专题研究成果《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在会上,社科院下属院所房地产领域相关专家携手会诊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共同把脉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