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加快实施“精益管理” 质提效向内部要效益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6-08 09:01:00

原标题:宝龙加快实施“精益管理” 增质提效向内部要效益

在经历了前期的全国性扩张阶段后,宝龙迅速选择专注于商业地产开发与营运;从前期的锁定二三线城市,到调整战略,聚焦上海,短短5年间在上海成功布局11个项目,这样不断变革、励精图治的宝龙为业界所熟知。宝龙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一条管理变革与求精之路。

宝龙历次的主动战略调整背后,都有其对中国时代变革和行业前景的深刻预判,包括对未来发展之路的思考和探索。

业内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特质,房企的生存法则已从资源占有型向管理经济型转变,地价上涨、售价趋平,企业需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实现内涵式增长;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益化转变,大部分房企已初步实现管理规范化,但管理中流程仍然粗放,管理既要精又要益;管理方法也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强调经验的积累,并与科学方法结合,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模效应。在行业发生三大转变的这种大背景下,宝龙要从商业地产开发商成功转型为城市综合体运营商,没有强大的管理策略作为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2015年,对于未来管理变革与发展,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表示:“一是通过管理的精细化向内部要利润,从粗放到规范再到精益;二是通过环节延伸向价值链后端要利润,开辟新的可持续的盈利点。宝龙将在商业营运环节的精准化、定制化、互联网化方面发力。”这是宝龙在启动新5年战略之前明确表达了企业管理将走精细化路线。

2016年初,宝龙正式发布《新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将“聚焦、精品、资本”作为下个五年的战略核心元素。以“精益管理”作为管理保障体系之一,将在未来5年间全力推行“精益管理”理念,结合标杆学习,通过流程再造和执行应用,提高各级组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内外部客户满意度,使“精益管理”成为公司长效管理基因。

在宝龙,“精益管理”是指“在最少可能的时间内,以最小可能的量,产生最少的必要单位,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意味着宝龙未来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和减少经营成本及周期,通过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赢利能力,实现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能力。

2016年,被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定义为是“行动年”。在确立了全年工作方针“凝聚共识、突破品质、卓越运营、再塑团队”的主旨上,要求公司上下积极推进,把新五年战略规划务实落地。“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宣传推广”是本阶段精益管理的重点工作。今年4月起,围绕着宝龙的“精益管理”,企业内部已组织地产、置地、商业各板块管理层启动了“立项筹备会”、“立项研讨会”、“倡导者培训”等各项工作,效果初现。

后续“精益管理”改革的推进,将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领导高度支持和参与,克服阻力,督促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成功率。其次,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不同范围、不同类型的改善项目来实现指标的达成。紧接着,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基层到总部,由作业现场到企业整体,逐步开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以明确的结果未导向。

“精益管理”对宝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益管理”将有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接口,规范各业务单元关键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作业指引、模板等。实现运营管理体系的“从无到有”,工作开展“有法可依”,确保地产运营的有序开展。“精益管理”还能确保始终围绕公司经营目标,聚焦阻碍经营目标实现的核心问题,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优化运营管理,消除不必要的波动和浪费,实现地产运营的高效(精)且经济(益)。

精益管理作为宝龙未来将长期坚持的一种管理理念,将会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根本性的深层次影响。当然,精益管理的成效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长期累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宝龙加快实施“精益管理” 质提效向内部要效益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6-08 09:01:00
在经历了前期的全国性扩张阶段后,宝龙迅速选择专注于商业地产开发与营运;从前期的锁定二三线城市,到调整战略,聚焦上海,短短5年间在上海成功布局11个项目,这样不断变革、励精图治的宝龙为业界所熟知。宝龙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一条管理变革与求精之路。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