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暗藏猫腻!开发商自行限号限购

来源:新华日报 2016-05-06 09:26:00

“7号楼、11号楼将于近期开盘,并于今天启动VIP卡办理。为保证客户选房的公平性及合理性,本次开盘每人仅限认购1套房源,如需抢购更多房源,需待开盘结束后参与剩余房源认购。机会只留给最诚意的购房者!另外,不建议大家连夜排队,现场摇号选房,人人机会均等。”昨日晨,南京河西中部一家楼盘发布的一纸“限购令”引发极大关注。

限购,曾是2011年楼市火热时期宁、苏、锡等城市地方政府出台的强制行政干预举措,在2014年下半年退出我省房地产市场。在楼市高温背景下,南京开发商自行重拾这一手段,传递出不同寻常的意味。

昨天10点,河西中部这家楼盘启动限量验资排号。这家楼盘将在近期开出175套房源,面积90-140平方米,预计均价42000-45000元/平方米。开发商表示,为确保诚意客户选房成功率的最大化,限量300个VIP号,在参加50万元活期储蓄存款验资后,即可办理VIP卡从而享有开盘排号资格。号码达到300时,即终止验资活动,不再办理排号。而每个家庭仅限办理一张VIP卡,重复办理无效,每张VIP卡仅限认购1套房源。

验资买房并不稀奇,开发商借此抬高门槛剔除一些需求,但开发商自行限号又限购,前所未有。按照该楼盘营销负责人的说法,是希望借此拒绝炒房号、重复排号等投机行为,希望开盘当天能有公平公正且相对稳定的购房秩序。“我们此前还发布过一个声明,其中有关于禁止炒号、贩号的条款。如VIP卡需填写真实的客户姓名及对应的身份证号码,一经填写,不得更改,卡上所填写的姓名与购房认购协议、购房合同的姓名必须一致,不得加名、减名或更名。”

这家开发商的独特举动,实则揭出了当下楼市暗藏的“猫腻”——

这家楼盘所在的河西中部,堪称南京房价的标杆之地。近两年,这一区域地王频出,今年2月更是拍出了42561元/平方米的楼面天价,超过在售楼盘房价。正因如此,这一板块地价与房价相互驱动的特征也格外明显,市场心理预期的抬升也强于其它区域,区域内需求喷涌相当强烈。

记者了解到,一房难求,托关系买房,在河西中部是非常真实的写照。供应紧俏,滋生出炒房号的投机。前不久,同区域一家楼盘推新,房源总价均在千万元以上,楼盘一购房人微信群里,有人兜售排位前三的房号,标价分别为200万、150万和100万。据知情人士透露,确实有人后来是先花了20万元买房号去购房的。

一房难求,还伴生出一人认筹多个号,甚至认筹20来个号以确保买到房源的情况。有河西中部某楼盘只推100多套房子,最终认筹号高达1000多个,“上千人抢一套房”的新闻甚至还被美国华人媒体刊载。市场恐慌加剧,但开发商乐见其成,因为显得楼盘“奇货可居”,有助于进一步涨价并抬升品牌价值。

既有炒号,亦有炒房,目前南京投资购房不在少数,在流动性充裕、房价高涨不止以及高杠杆背景下,资本大量流入楼市,不少人借杠杆购房,并希望后期价格再升值时变现,“财富效应”“羊群效应”乃至“赌徒心态”加剧供需失衡。

河西中部这家楼盘要“限购”,客观上也折射出了当下楼市的现实。其实,炒号、炒房,都不是河西中部特有。记者了解到,江北、城中等区域抢手楼盘均存在这样的现象,不少是内外勾结。在房地产市场同样火热的苏州,也是如此。

限号、限购,也是开发商一步聪明的营销棋。可是,尽管这家楼盘公开发出的“限购令”中建议购房人不要连夜排队,且排号顺序不作为选房顺序,摇号选房机会均等,但昨天凌晨3点,购房心切的客户已自带小板凳陆续前来,昨日一早排队认筹的队伍已经蜿蜒至售楼处外的大马路上。当下楼市买方市场的急迫远非一纸“号召”所能阻止。在有些人看来,如果挤不进限排的300个号,下次恐怕房价又要涨了。显然,在市场房价向上预期还未改变的情况下,开发商改变“游戏规则”仍难以抚平市场恐慌心理。

不得不说的是,“炒房号”等行为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所不允许的,但市场仍暗流汹涌,屡禁难止,到底是需求过热还是监管不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暗藏猫腻!开发商自行限号限购
来源:新华日报2016-05-06 09:26:00
“7号楼、11号楼将于近期开盘,并于今天启动VIP卡办理。为保证客户选房的公平性及合理性,本次开盘每人仅限认购1套房源,如需抢购更多房源,需待开盘结束后参与剩余房源认购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