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在“开门”关于“拆墙”太多人都想错了方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2-26 15:15:00

拆墙的重点并不在“拆墙”,要打通交通,只要恢复曾经的出入通道,“开门”就行。

拆墙的重点并不在“拆墙”,要打通交通,只要恢复曾经的出入通道,“开门”就行。

拆墙的重点并不在“拆墙”,要打通交通,只要恢复曾经的出入通道,“开门”就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得说在最前面。

在讨论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的“拆墙”文件时,在您还担心自家小区被拆掉围墙时,在您想以《物权法》为据来讨论其是否可行时,请和知事一起重新温习一遍文件,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部引发大家讨论的文件呢,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很多老百姓很关心的事儿,比如说对“奇葩”建筑的产生有了限制,怎么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什么时候完成等等。最近舆论关注的“拆墙”,其实出现在第六条“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中的“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中。

知事可是从头到尾替您捋了好几遍,这文件中,从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拆墙”俩字。这条表述的原文是“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以及“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就是这样两句话,从周日晚上开始,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出了“拆墙”的意思,也引发了越来越多诸如“凭什么拆墙”“拆墙的法律问题”以及“拆墙了谁来保证我家安全”等等问题。一个舆论上的泡泡,就这样越吹越大。

但其实,这是怎么回事呢?知事从两年多前,就开始跟踪北京市规划委调研的一个项目——如何打开“大院”,疏导交通。

请注意,调研的关键词“打开”“大院”,和《若干意见》是一样的。而这个调研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各住宅区、各单位大院打!开!大!门! 通往四方的门开了,交通捋顺了,路成网了,谁还非得盯着要拆您家的墙?

这事儿吧,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说得很明白,文件中提及的“封闭住宅小区”,并非指城市社区,而是只绵延数千米甚至面积超过几平方公里的“超级单位大院”和“超大小区”或者“超大楼盘”。这些楼盘的超大封闭尺度,影响了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结构体系,造成主干线打断形成了大量的丁字路。

更何况,这些大院为了实现“封闭管理”,还会将原本设计里有、朝着多个方向的大门,给封上。

这么一封,周围的交通就每况愈下了……

这种丁字路,其实也就相当于断头路啦。您想想,一个这样的大院里恨不得有职工家属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如果大家进出时,都只走一个门,那旁边的市政路岂不是无辜中枪,白白承受这么大压力?解决这压力的问题不在于“拆墙”,只要“开门”就行。

请各位看看,“开门”以后,整个小区的交通组织就会变成这样,压力也不会集中在一条主干道上了。

但知事和一位老规划人聊天儿时,说起“开门”,这位老规划人可是长叹了一口气。要是盘起道来,国家建设部原部长汪光焘在北京市当副市长时,就关注过请大院开门这事儿。

这是哪年?2001年……

24日晚间,北京市规划委给知事发来一封特别诚恳的说明。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从周日晚上开始,他们就注意到这些舆论了。大家讨论的重点主要围绕“推广街区制、打开大院围墙”等提法,赞成和质疑的声音都有,普遍认为对改善城市交通有帮助,但也担心会带来交通安全、治安隐患等问题。

这几天,最高法、住建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城市规划、交通、建筑、法律等各领域专家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文件内容进行了解读。“我们正在积极学习和消化。”这位负责人说。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还是有道理的。这位负责人自从本周一上班后,就开始调取各种数据,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目前,中心城路网间距大、密度低,相邻路口间距多数在四、五百米左右,其他大城市如纽约、香港等,则大部分在两、三百米左右。

如果咱们从空中看不同的城市,那就是这样。

城市规划师说,这与单位大院和封闭社区的巨大尺度不无关系,导致微循环系统不畅,道路

快慢不分,加剧了骨干路网的交通压力,造成交通拥堵。

从2001年到现在,北京就没做任何努力吗?当然不是。2012年,北京市重新开始调研大院对交通的影响,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发达国家城市的道路系统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比率为1:2:4:8;而调研当年,北京的快速路和支路的比率还不足1:2,“实现规划的次干路、支路所占比例过低”。由于次干路和支路过少,回龙观、西三旗、清河等大型居住区都拥堵不堪。

知事请您看看同样高度下,不同城市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路网状况。

这位市规划委的负责人说,“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的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我们在规划实践中也一直努力贯彻这一思想”,语气十分诚恳。

无图无真相,知事调取了几年前立项、如今已经入住的丰台某小区地块出让图。要是按照大居住区的概念,这宗土地出让时,应该像阴影覆盖区域这样。

但实际出让时,这宗地块已经长成了这样。

这就意味着,从土地出让环节开始,整个“住宅小区”就已经被市政路贯穿,不再“封闭”,虽然现在小区仍旧有围墙,但也算不上封闭小区了。

听到这里,您安心多了吧?知事还有消息呢。

市规划委负责人说,他们在对文件学习、理解过程中,规划师们还注意到了几个关键词,包括“不再建设”“已建成”“逐步打开”等等。

“我们会对单位大院和住宅小区、新建社区与已建成区分别按照分区分类、新旧有别的原则加以考量。”他说。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让大多数人面临着“拆墙”的危机。

但知事也注意到了,在市规划委的下一步方案中,也有“推进城市修补工作”的说法,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破墙通路”“拆墙见绿”,促进大院大所与城市的融合。

要通路的话,在墙上破个洞,恢复原来规划的门就可以。

要见绿的话,拆掉实体墙,换上栏杆也可以,这事儿北京很多年前就做过,如今再做,相对来说驾轻就熟。

说到这里,您还担心自家被“拆墙”吗?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重点在“开门”关于“拆墙”太多人都想错了方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2-26 15:15:00
拆墙的重点并不在“拆墙”,要打通交通,只要恢复曾经的出入通道,“开门”就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