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逆袭短期无望 投资恢复仍需时日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8-17 07:56:00

投资恢复仍需时日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限购、限贷等调控手段的逐渐退出,以及保障房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地产税立法、土地制度改革等长效调控机制的逐步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水平将会有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将更趋于长效、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35380亿元,同比增长3.0%,这是经历了一年半的下行之后,首次回升。李皎认为,住宅投资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其增速回升将对下一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拉动作用。

尽管官方态度较为乐观,但是,房地产销售的强劲趋势,并没有带动房地产投资的迅速增长。白彦军认为,由于受政策环境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告别了过去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房地产投资将逐步进入平稳、理性增长的新常态。

“从房地产的风险和收益的配比来看,目前,房地产应该还是一个利好的投资方式,但是不能说有超配的盈利空间。”范为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未来的资产配置里,股市的钱肯定不能再次超配了,应当部分转移到地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元加息预期或美元即将进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实物资产特别是房地产还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配置资产。”

然而,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房地产行业净利润逐渐下滑的状况,已使不少中小企业倍感压力。

随着竞争加剧和赚钱效应的减退,开发商在投资上还在收缩,甚至退出或转型。截至8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21家房企公布了年中业绩,其中有12家出现净利润下滑,多家房企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对此,有房地产开发商就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增幅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去库存时期。

中原地产分析师宋会雍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尽管销售强劲,但尚未完全化解最近一两年来突出的库存难题。”

范为指出,“房地产市场存在两个拐点:一是销售拐点;二是投资拐点。”从历史数据来看,销售端到投资端大概有6-8个月的周期,之所以出现滞后,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存在去库存效应,即在上一波房价下跌之后,当时的投资尚未停止,等完成这部分投资后就会变成库存,所以开发商必须要在房价已经反弹了大约半年时间、库存基本得到了消化之后,才会有新的开发信心和动力。“下半年投资的趋势可能会逐渐企稳,短期来看还存在库存压力,投资不会很快得到大幅增长。”白彦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投资一直都是正增长,只不过增速在萎缩,从历史研究数据来看,一般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投资增速可能会趋于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存在库存不足的情况,但大部分城市仍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由此可见,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城市分化愈趋严重。

对此,汪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房地产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房地产的投资,还关系到大宗商品、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目前在大部分城市库存比较高的情况下,即使出现销售回暖的良好态势,但开发商应该会继续去库存,降低新开工规模。”“但是,如果房地产销售目前这种比较好的态势,能持续下去的话,新开工可能从明年二季度左右开始转为正增长”,汪涛认为,现在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讲,应该是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找到适合利润增长的空间去布局,而后获得增值利益。

这意味着,开发商在从普遍机会向有限机会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做更精细的投资测算和选择,在投资决策方面可能会表现的更加科学和理性。

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回升,为中国经济下半年的稳增长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是汪涛强调,“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不会出现明显回升,这也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全年增速的重要因素。”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地产逆袭短期无望 投资恢复仍需时日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8-17 07:56:00
汪涛判断,如果房地产销售能够持续目前较好的态势,新开工面积可能从明年二季度左右开始转为正增长,我们预测明年全年为零增长,今年则是下跌10-15%,而在建面积和在建规模会持续下行,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房地产投资才会有明显的回升。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