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地产系之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6-11 10:01:00

二、白银时代  中粮能否迎头赶上?

可以说,整而不合、拿地时机不当等阻碍了中粮过去几年的扩张。对于未来,中粮将以怎样的步伐跑赢市场?

对此,易居智库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中粮集团的地产板块来说,把“大悦城”品牌打响,是推进商业项目升级的重要一步,这符合目前很多商业地产商的战略逻辑,即以具体品牌来驱动企业品牌升级。

当然,中粮集团目前也在积极配合国企改革,后续若要做大规模,应该积极往城市运营上的路线上靠拢。比较目前中粮集团在金融投资、工业物业、商住物业上都有比较好的布局,后续应该加强此类资源的整合。

事实上,从最近中粮地产业务的一系列整合以及企业自身一些变化来看,中粮在经历了前期整合、高价拿地、业务调整的阵痛之后,中粮成长潜力正在慢慢恢复,利润等各项指标呈现好转的态势。对此,克而瑞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中粮地产2010年高价地项目已经陆续进入结算周期,目前已经消化大半,随着近年企业新购项目进入销售环节,2010年高价地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消除,中粮地产已经开始重整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近年企业购地渐趋理性成熟。近几年中粮购地规模都较少,即使在土地市场火热的2013年,中粮地产在招拍挂的土地市场购地只有3宗,其余地块都是通过入股旧改项目,自有工业用地转为经营性用地,或者收购公司等途径获取。说明中粮地产已经发挥自身优势在土地市场上斩获地块,而不是一味紧盯招拍挂市场。

3、除了资产整合,释放A+H两个平台的发展活力,工业用地储备充足,盘活潜力不可小觑。据悉,中粮地产在深圳宝安区拥有可出租的工业地产物业约120万平方米,其中新安片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福永片区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深圳作为特大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供应十分有限且地价高企,盘活工业用地资源是未来增加土地供应的重要途径,而中粮地产在宝安区的工业用地体量巨大,此外,作为央企,中粮地产在工业用地转经营性用地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如果未来这些工业用地能够顺利转化成经营性用地,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4、中粮还需要把握好抄底机会,可参与旧改、合作购地、非公开市场收购等方式灵活购地。

首先,中粮可以考虑加大棚改项目的投入。对于许多大中城市来说,未来土地供应量极为有限,棚户区改造是未来土地供应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这一块的蛋糕将会十分诱人。事实上,其他央企也在做旧改的相关工作,华润置地的旧改业务已发展较为成熟,保利也成立旧改公司——保利城投公司,旧改公司直接与总部合署办公,且由保利地产总经理朱铭新兼任城投公司董事长,足见其对旧改的重视。

其次,中粮地产应该强化合作购地。这既能减少企业拿地资金的支出,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又能与合作方共担风险,学习对方的优秀操盘经验;同时达到企业规模扩张的目的。目前,中粮在这方面也已有涉足,位于北京的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在业绩方面表现就相当不错。

同时,中粮地产可以考虑通过非公开的市场,股权收购一些小公司,获取其土地资源等。在市场调整期,通常都会有一些中小型房企资金周转不过来,中粮地产可留意一些这样的机会,购地方式不会竞争太激烈,可以以较高的性价比获得土地。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中粮地产系之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6-11 10:01:00
地产黄金十年,不少央企、国企实现了规模大跨越,完成从百亿到千亿的蜕变。而同为央企的中粮,旗下地产业务却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风格,在销售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尚未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日前,中粮地产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一季度营业收入约为6.49亿元,同比下滑33.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193万元,同比增长7.29%。 而中粮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平台——大悦城地产,截止2014年12月31日,集团的营业收入为57.13亿元,较去年68.09亿元同比下降16.1%。虽然扩张的步伐在继续,但大悦城地产最近的业绩预警也同样引人瞩目。受到投资物业公平值预期下降和新开项目的影响,大悦城地产2014年度综合溢利将较2013年度下跌约45%至5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