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尚未出台积分落户细则

来源:新京报 2015-02-13 08:01:00

焦点3

通州试点如何衔接全市政策?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表示,对于居住证管理办法和积分落户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和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密切沟通,争取今年尽快出台。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试点方案中,则提出通州试点应为北京及国内其他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经验。

陆杰华表示,积分落户近年来一直是北京市研究的课题。对于通州试点会不会形成“特区”,会对全市范围产生什么影响,他觉得,通州试点不会是长期的,用“十三五”5年时间试点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短期积累经验,全市推广。

“通州的试点只是局部。”陆杰华认为,北京应当对全市积分落户管理制度和居住证管理办法体制投入更多的准备。

赵弘则指出,全市居住证政策与通州试点积分落户有很大区别,中心城区和新区的发展上需要协调。通州先试点,可能存在“被压垮”的风险。而全市统一推行,则体现不出通州相比于其他区县的落户优势。

赵弘建议先在全市推进积分落户,再在通州推广,可以为通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以免出现人口过多而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减少风险。

焦点4

通州试点推行难度有多大?

根据陆杰华此前的研究,试点需要考虑合法住所和合法职业,以及社保等方面,而通州流动人口的聚集特点是“职住分离”,也就是住在通州,职业在其他区县。在这样的试点过程中,肯定会是一个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试点之后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用于推广和复制,否则普遍意义会差一些。”

在赵弘看来,通州试点推行的难度不小。通州虽然在前面走,但落实政策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存在风险。考虑到目前北京的“城市病”现状,新政策的推行需要推动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对北京来说,必须要谨慎地落实。

他说,积分落户应该对北京人口的“存量优化”发挥更大作用,尽量避免“人口增量”。要加强研究和预警,防止出现通州吸纳人口速度过快,从而导致通州过快进入“城市病”。

通州试点工作方案要点

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域面积906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32.6万人,户籍人口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3.9%。

试点总体目标

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5%。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2%。

2017年实现9万外来常住人口和本区农民市民化,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选择典型乡镇,试点期内解决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转居问题

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试点期内拟推进6万外来人口市民化

积分落户看什么指标?

●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

●连续居住年限等

以这些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请落户,为北京及国内其他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同时,强化居住证积分与公共服务待遇挂钩。

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有哪些?

政府承担由于外来人口市民化带来的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扩容以及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等方面的支出。

企业负担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成本。

个人承担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租金等成本。

经初步测算,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约为10万元/人。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有哪些?

通州区政府主要承担交通、市政设施、义务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费用以及就业培训支出等。

企业或村集体承担农转居人口的社会保险、就业补助费用等成本。

个人承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资金。

经初步测算,本区农业人口市民化成本约为25万元/人。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

新京报制图/陈冬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京通州尚未出台积分落户细则
来源:新京报2015-02-13 08:01:00
针对近期有媒体报道“通州积分落户细则已确定六个基本条件”,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多个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对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提及的北京通州“积分落户”政策,尚未出台任何细则。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