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经济增速换挡未波及群众生活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12-10 11:18:00

地产中国网讯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身处新环境,面对新常态,中国经济的预定目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目的是否达到了?“今年宏观调控方面,我觉得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比以往更为突出。”12月9日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就是说我们强调微调,而且强调有针对性的调整,不搞总量大水漫灌。比如今年存款准备金定向下调,它不是全面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而是有针对性的。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中央才会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我们现在通过很多财政政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财政资金引导,来引导更多的民间投资,包括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方式,包括我们有80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向民间投资开放等等,引导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参与到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来。”他解释道。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减缓,但质量却有所提高,体现在就业上就是不降反增,其背后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经济质量稳中渐优还体现在消费和物价的平稳上,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5%,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超过投资和出口,今年前10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1.6%,全年控制在年初提出的3.5%的通胀上限内已无悬念。

对于这个现象,张立群表示:“从老百姓的生活来看,一个是收入还在平稳增长,第二个由于价格的稳定,收入的购买力保持大体平稳,而这两个因素组合起来,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并没有出现换挡。相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的供给水平,还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所有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速虽然在换挡,但是这个增长给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带来的实惠并没有换挡。”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双11”期间,电商的迅速崛起更让经济学家看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的增长。“571亿!应当说是一个天量的数据了,那么在他背后有近900万家网店,上百万送快递的人员;这预示着:第一,产业结构由于创新发生变化,服务业在迅速的发展。同时,由于服务业的发展,比如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上百万人新加入这个行业,就业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而在年初设定的中国经济各项指标中,就业被认为是最难完成的任务。不过,姚景源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成就就是完成了就业。“当初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最没底的就是就业,今年是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今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中专技校毕业生是400万,

那么还有部队复员转业的,还有越来越多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所以我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就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大家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是扩大消费的一个前提。”他表示。

回首即将走过的2014年,中国经济也曾面临巨大的挑战,2014年中国经济要从以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的新常态,内有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影响,外有世界经济的衰退,出口需求低迷徘徊的不利背景。

中国经济能否逆市上扬,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均增速7.4%,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合理区间内,无论是实际增量还是速度,在世界重要经济体中都名列前茅,

对于中国经济这一年的表现,姚景源评论到道:“这一点来之不易,第一我们没有采取强刺激政策措施,我们还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保持定力。我们就是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这样一种基本思路。然后我们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保底来实现了增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张立群:经济增速换挡未波及群众生活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12-10 11:18:00
“今年宏观调控方面,我觉得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比以往更为突出。”12月9日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