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松绑假象 打折背后往往有“附加条件”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9-04 07:54:00

据《华夏时报》,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松绑,“首套房贷款利率出现松动”的传闻不绝于耳。5月12日,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5条意见(民间称之为“央五条”),更被业内解读为在政策层面喊话,旨在降低商业银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利率。

9月1日,“融360金融搜索平台”(下称融360)发布对全国23个重点城市近400家银行房贷利率的监测报告。数据显示,由于政府的一系列举措,8月房贷市场出现了利率松动的迹象,全国最低房贷利率回归8.5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率打折增多,但房贷放款速度加快的背后,部分银行对客户资质、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隐形的要求增加。

真实情况如何?

有附加条件的利率松绑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在23个重点城市中有10城存在利率优惠,优惠幅度略增,但均有附加条件。其中上海有全国最低8.5折利率折扣,北京、杭州、青岛3城重现9折利率,6城优惠利率为9.4至9.8折,其余城市的房贷利率最低为基准或者更高。

8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东五环外附近的一处楼盘,赶上周末,售楼部里看房人络绎不绝。售楼小姐介绍,现在首套房申请商业贷款,分为基准利率和基准利率上浮5%两种,一家国有大行要求首付提高到五成才能做到基准利率,另一家国有大行要求首付四成。

“我们多家合作银行,首套房首付都是三成,具体利率多少,都是客户跟银行之间谈。”北京一处高端楼盘置业顾问说,一般都是6.8775%,基准利率上浮5%,能不能申请下来要看你的流水、征信、身份证明等等。

“但就北京地区来说,‘央五条’之后,首套房房贷利率基本没变化,还是上浮5%。”北京一家本土房产公司营销总监付女士说,有的基准利率可以享受9折,但要接受银行提出的“附加条件”。

根据记者了解,所谓“附加条件”,就是不同银行针对购房人资质,例如购房人需要在银行办理一定数额的存款、购买银行内部理财、保险等产品,或者通过中介公司申请贷款,才能享受到利率方面的优惠。

融360的监控报告显示,上海民生银行出现8.5折优惠,但附加条件却是金融资产达到500万以上的客户才可申请。北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出现9折优惠,中信银行仅部分支持我爱我家和链家客户,且需购买相应的保险项目;招商银行优惠则是购房者存贷款额15%的保证金一年,享9折,存贷款额5%的保证金一年,享9.5折。

本报记者粗略估算,相比首套基准利率计算,以总价100万元的房子为例,申请70万元的商贷,按基准利率计算,分30年还,每月需还款4447.52元,若利率上浮5%,每月多还152元,一共多还5.4万元的利息。

根据融360数据显示,8月,在重点关注的23个城市中有15城不同幅度地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降幅排名前5的城市依次为哈尔滨、广州、杭州、深圳、重庆。其中,哈尔滨利率下降幅度为0.25%,广州达0.23%,杭州则为0.16%。

但《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考察广州的实际情况则是,“首套房贷款利率还是基准利率上浮5%到10%。”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大型地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想申请到基准利率或者所谓9折优惠,条件仍极为严苛,要看客户的财产状况、过往征信、是否购买了大额的理财产品或者有大额存款等等。

如果不接受附加条件,怎么办?“那就只能按照以往基准利率或者上浮5%。”上述广州市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坦言,房贷利率下降,是假象。

“其实就广州来看,多数银行都下调了房贷利率。”上述负责人坦言,但是只是从之前上浮8%—9%下调到上浮5%。其中,工行首套房贷从利率上浮5%-10%调整为利率上浮3%-5%,成为五大中资行中首套利率最低的银行。另外,建行首套房贷从利率上浮8%调整为利率上浮5%;招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从上浮5%降到基准利率;兴业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从上浮20%降到5%;光大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从上浮10%降到5%。

如此一来,是否接受银行提出的“附加条件”,是决定客户是否能享受房贷利率优惠政策的关键。但问题是,银行所谓的附加条件,也是在变相提高客户的贷款成本。这是一个相悖的选择题。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贷利率松绑假象 打折背后往往有“附加条件”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9-04 07:54:0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率打折增多,但房贷放款速度加快的背后,部分银行对客户资质、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隐形的要求增加。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