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楼市迎来调整“短周期”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15 10:50:00

地产中国网讯 随着郑州“为房贷担保”新政的推出,4月份已经正式推出救市政策的城市已增加至6个。纵观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楼市下行压力之下,各种“救市”呼声频出。三四线城市是否已经真的沦陷?救市之举是否真的见效?救市城市是否会蔓延?对此,地产中国网记者独家连线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他表示,楼市调整期已到来,地方政府“救市”举措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否有助于改变楼市下行态势仍有待观察。

地产中国网:从近期楼市的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整个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您认为目前楼市量价齐降的原因何在?这种下降趋势在二季度是否仍会延续?调整的幅度还有多大?

陈国强:这种量价齐降的现象和去年的市场过热是分不开的,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供需关系、政策、经济下行、银行信贷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不变,那么这种调整短期内还会持续半年,而长的话可能要持续一年以上。就调整幅度来说,不同城市都不一样。假如该城市的供求关系及房价都趋于合理状态的话,那它的调整幅度可能会比较小。总体来说,整个市场处于一种分化状态。

地产中国网:在北京的不少区域,开发商已经开始降价,不仅低端项目,而且豪宅项目也出现降价,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现在是否已经到了整个市场降价跑量的时机?

陈国强: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成交火热,前4月土地出让金既已破千亿,但其成交量下滑同比腰斩,也属于名列前茅。从库存量来看,目前北京大概有7万套的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那么,导致北京市场出现低靡的因素非常多。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自住房的供应。这不仅分流量刚需盘的客群,而且对二手房、高端市场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因为曾经的刚需如果想要改善的话,必定是通过二手房的买卖来实现的,但是自住房一经推出后,这部分客群就出现了观望情绪。

第二,跟北京特殊的高地价、高房价有关系。一方面,去年北京虽然拍出了多幅高价地,但是不一定每一个开发商都有能力将其做成“绝版”,其性价比也许跟价格不符;另一方面,开发商的资金链也成为置业者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北京市场出现了观望情绪。

地产中国网:目前,市场的看空情绪渐浓,您对接下来的市场如何判断?市场是否已经出现所谓的拐点?

陈国强:楼市“拐点”的提法不是很准确,我个人认为此轮市场调整只是一个短周期,这个调整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开始下滑。实际上,近期,楼市成交量、房地产景气指数都不是很理想,如果从这些方面理解的话,那姑且可以认为是一个“小拐点”。不过,传统意义上,认为房价出现由升到降的趋势,才将其称之为“拐点”,而现在还不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如果从价格指标来看,在部分城市、部分区域、部分楼盘可能会出现价格的回调,但总体上,楼市成交均价只是保持了一个涨幅收窄的趋势。在本轮市场的调整中,成交量增长开始放缓、成交价格增长趋缓,但是要期待绝对价格的下降,这是比较困难的。

地产中国网:您如何看待近期三四线城市的“救市”举动?政策上的松绑是否有助于改变地方楼市现状?您认为这种趋势有可能在全国蔓延么?一二线城市是否存在政策松绑的可能?

陈国强:对当地区域市场来说,“救市”举措短期内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否有助于改变当前楼市下行的态势,还待观察。实际上,我认为,市场的矛盾还需通过市场来改变。对于供需矛盾比较大的城市而言,政策能够激发多少需求,如何使之合理化,这些都要看政策的强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时间。

目前,放松限购的城市大多集中在三四线,一二线政策松绑的可能性比较小,实际上,这种政策上的微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救市”。如果重点城市要微调政策的话,我觉得还是要集中的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过去粗放的政策做一些优化,对误伤的市场需求做出调整;第二,结合市场,例如供应,来做出一些调整。

地产中国网:您如何看待深圳光耀地产的破产传闻?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持续下行,这种案列是否会增多?哪类企业风险更大?

陈国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光耀式”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它的财务杠杆、资金杠杆的运用。如果借债过多,且利率较高的企业,那么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这类企业恐怕会比较难熬;其次是看它的扩张步伐是否过快;再次是看区域布局,看其布局的城市供应量如何;第四是产品类型,如果其产品过于偏重高端的话,去化会较为缓慢,资金会有风险;第五是持有型、自有型物业较多的企业,其沉淀资金过大;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陈国强:楼市迎来调整“短周期”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15 10:50:00
对当地区域市场来说,政府“救市”举措短期内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否有助于改变当前楼市下行的态势,还待观察。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