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人士:房地产泡沫明显 软着陆正当时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4-04-03 08:53:00

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正当时

进入2014年后,深化改革将全面展开,房地产泡沫赖以存在的制度条件和货币基础已经发生动摇,支撑高房价的动力正在逐渐减弱。

经过三十多年艰辛努力,中国GDP年均增长9.5%,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人均GDP达6000多美元,迈进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已告别了高增长阶段,进入了6%~8%的中速增长周期,继续采取赶超战略,既无必要,资源环境也难以承载。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方面做出了部署,“唯GDP至上”将成为历史。

土地财政也不可持续,一方面城市土地出让有竭尽之时,另一方面土地财政是典型的与民争利行为,也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土地财政所得就是百姓所失,农地与非农用地巨大的差价严重侵害了失地农民利益。此外,高地价推高了高房价,最终买单者还是普通民众。

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将市场化,存款利率将大幅度上涨,意味着贷款利率提高,开发商和购房者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房地产需求也会大大萎缩。

当前,美国已开始逆转量化宽松政策,意味着过去多年的外汇猛进趋势要逆转了。自从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交替利用弱势美元周期与强势美元周期,进行全球财富再分配。利用弱势美元周期打造全球金融市场泡沫,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再利用强势美元挤泡沫。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转嫁危机,同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强化高科技发展,当前美国经济已基本实现再平衡,经济呈现实质性复苏,目前到了结束史上最长的弱势美元周期,利用强势美元周期挤泡沫剪羊毛的时候了。美元逐步走强将使“热钱”流出,加上中国自身的流动性不能再多发,流动性趋紧将成为一种常态,这将对房地产价格带来很大冲击。

青年是购房的主力,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带来的婚配高峰将在2014年~2015年产生拐点,90年代初出生人口在2100万人到1800万人之间、而1995年之后年出生人口下降到1300万人到1600万人之间,这比最高峰的1990年出生的2800万人减少了许多。其中20岁~34岁的青年,2021年将比上年减少840万人,2022年至2025年4年间,每年将净减1100万人以上,到2030年将比2010年减少1.04亿人、下降幅度达32%,总量只有2.21亿人,人口结构的巨变将给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社会创新及房地产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尽管城镇化的推进,会对房地产有较强的需求,但这主要是保障性住房的需求,总的来说,青年人口的大幅减少,对房地产需求将会大大缩小。

因而,当前是中国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极佳时机。去房地产化,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短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GDP增长,但是,担心因去房地产化而造成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则是多余的。

因为,目前中国存在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下及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上述四大领域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在市场化、服务业发展、城镇化方面也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既是差距也是潜力所在。今后,中国在市场化、服务业化、城镇化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上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将有效推动中国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方位的改革,将有效释放市场化、服务业化、城镇化和创新的潜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某些学者唱衰中国不是认识不足就是别有用心。

由于人口结构的严重失调,未来劳动力供应量将急剧下降,造成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过早丧失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届时既无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又无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中国将面临着经济大幅度滑坡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及难以实现现代化的三重风险。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有效把握现在到2020年这段人口红利末梢期的战略机遇期,攻坚克难、加快改革,及时进行转型发展,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对社会资源要素进行全面再调整再布局,释放各种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是继续沉溺于土地神话,投鼠忌器,将耽误时机、丧失机遇,届时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不仅存在硬着陆风险,这将断送中国发展的大好局面。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统计局人士:房地产泡沫明显 软着陆正当时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4-04-03 08:53:00
随着中国改革转型发展开启新篇章、人口结构的转变及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拐点,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将在2014年拉开序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