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路太原“东西南北”四条中环路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11-20 10:07:00

5北中环“导航图”

由太行路自南向北到达与北中环的连接立交桥时,南向北已暂时无路可走,而左转向西或右转向东都需要特别注意,这里即是上文所述第二种匝道设置的特例,即“右靠左、左靠右”。具体而言,需要左转向西和需要右转向东的都是从同一个匝道口进入,在分道处左转向西的进右侧匝道、右转向东的进左侧匝道。北中环沿线的地穿、上跨桥通行方式同前文所述。

北中环沿线“最难走”的立交设施是北中环桥。上北中环立交桥后,不论是由东向北右转还是由东向南左转上滨河东路或滨河西路,都是从同一个匝道口进入,即匝道设置的第二种情况,在分道处“右靠右、左靠左”通行。对向通行的方式相同,从西向北右转和从西向南左转上滨河东西路的,也都是从同一匝道口进入,“右靠右、左靠左”通行。如果沿滨河东路由南向北需要右转向东的,从看到的第一个匝道口上环线;需要左转向西的,从看到的第三个匝道口进入(看到的第二个匝道口是下桥匝道)。沿滨河东路由北向西和由北向东的匝道入口几乎在同一位置,向西的进入右侧匝道,向东进入左侧匝道。沿滨河西路由南右转向东和左转向西都是从看到的第一个匝道口进入,分道处“右靠右、左靠左”通行。与滨河东路道理相同,沿滨河西路由北右转向西的,从看到的第一个匝道口进入,由北左转向东的从看到的第三个匝道口进入。

6西中环“导航图”

由北中环到达与西中环的交界处时,继续向西的车辆走辅道直行,由东向北现在还未通路,由东向南只需顺路左转即可,相对简单。西中环路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北段是从北中环至南内环西街,主要以原有的窊流路为基础,南段从南内环西街至南中环街。为方便迎泽西大街车辆上下西中环,西中环与迎泽西大街交叉口南北两侧各设有一对出入口,形成一个简单的立交桥,供车辆直接上下西中环路。

西中环与南内环街交叉口修建有互通立交桥,通行方式如下:沿西中环由北右转向西的,从“不过桥”看到的第一个匝道口进入,由北左转向东的“钻过桥”再进入匝道,即右转“不过桥”、左转“钻过桥”。沿西中环由南右转向东和左转向西的车辆都是从“不过桥”的同一个匝道口进入,即上文所述匝道设置的第二种情况,在分道处“右靠右、左靠左”通行。沿南内环西街由西右转向南和左转向北的车辆都是在“不过桥”的同一个匝道口进入,在分道处“右靠右、左靠左”通行。沿南内环西街由东右转向北的“不过桥”进匝道;由东左转向南的“钻过桥”再进匝道。

7错过“出入口”千万别倒车

记者跟随交警探路过程中,发现4条中环路主路的交通标线已基本施划完毕,但还没有看到交通标志。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4条中环路可以说是“准高速”,行驶时注意观察交通标志的指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匝道众多的立交桥上,除了掌握基本的通行原则,还应该严格按照交通标志行驶。

交警分析,太原一下子新修了这么多立交设施,习惯了平面交通的市民肯定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道路放行后,走错路和错过路口、匝道口的情况会比较多,但中环路上“只准向前,不准后退”,如果您不慎走错了路,千万不要倒车,要顺路继续前行,到前方路口再驶下中环路,利用辅道纠正行驶方向,或直接利用匝道再绕回正确的行驶方向。因为中环路上的车速都很快,倒车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可能有很多人出于新奇感,会步行或骑车上中环路“观光”,这些都是违反相关法规的。因为除设计有人行道的桥面外,行人、骑车人是不允许上中环路的。中环路全线不允许停车,一旦发生车辆不能移动的紧急情况,要及时向交警部门求助。交警希望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保障中环路的平安畅通。记者张晋峰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记者探路太原“东西南北”四条中环路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11-20 10:07:00
太原新修建的东西南北四条中环路即将放行,全长近50公里的环城快速通道将引领市民走进立体交通时代,新修的中环路尤其是全互通立交到底该咋走,自然成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集中一周的时间,本报记者采访了中环路的主要设计人员,并在交警引领下先行探路,梳理绘制了中环路通行"导航图",供您出行时参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