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楼市六月稳字当头 房源扎堆置业需谨慎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6-09 09:45:00

六月对于楼市而言,不少开发商都长长舒了口气,在房地产相对热销的前5个月,全年销售任务已完成大半。不放过旺季的尾巴,积极布局6月市场,让整个楼市看起来后劲十足

5月收官积极入市频见开盘热销

某研究院3日发布5月份房地产“百城价格指数”。数据显示,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每平方米10180元,环比上涨0.81%,相比4月涨幅缩小0.19个百分点,已连续第12个月环比上涨;同比上涨6.90%,相比4月涨幅扩大1.56个百分点,已连续第6个月同比上涨。

其中,77个城市住宅均价环比上涨,22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此前持平。郑州5月新建住宅均价每平方米8637元,环比4月下跌0.78%。

尽管数据上略有下浮,但在具体表现上,无论是推盘量还是主城区房源价格都有所上扬,据记者走访了解,5月份在售楼盘大部分都有所涨价。而据郑州市房管局监控数据显示,5月第4周,郑州6区新房网签日均达422套,环比4月第4周上涨78.8%。

而5月份郑州楼市新开盘或加推产品,大都创造开盘热销的局面。5月18日,恒大金碧天下项目开盘,不到3小时的时间,双拼私宅、情景洋房售出逾400套,销售逾10亿;5月25日上午,升龙汇金广场二期开盘,短短一个小时,便销售3个亿。

且无论是房企的会员招募或者是产品说明会,现场都是人气爆棚,座无虚席,市场热度不断传递。

就房价稳步上扬的态势,有业内人士表示,从购房心理来说,新政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房价下降,市场趋于平稳。而进入5月以来,土地市场持续升温,一二线城市频现“地王”或高溢价成交,促使住宅价格上涨预期继续释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南台兴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斌认为,郑州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的省会,随着新就业毕业生和外来工作者留居的越来越多,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房价自然也会稳步上扬。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甚至公开表示,当城市化率超过75%时,房价才会稳定下来。目前,希望房价降下来或者停滞不前都是美丽的想象。

6月来袭房源扎堆置业更需谨慎

夏日来袭,6月是否会延续5月的市场行情,又会有怎样的新动态?

据粗略统计,本月郑州楼市有20余家楼盘将推新房源,郑州二七区联动金水区以及中原区、高新区独秀一枝扎推盘之首。价格方面,除去商业项目,定价每平方米8000~9000元为主要价格分布,而花园路农业路某项目,每平方米均价为12000元。

由于今年以来楼市持续热销,房企在优惠举措上也较为谨慎。比如,“会员入会即享10000元购房特惠”、“按揭优惠2个点”等为主要举措,幅度较大的优惠近乎没有。

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唯恐房价继续上涨,很多购房者大都积极入市。

“年初的时候我就有购房的意向,但是在国五条出台后,我和大部分购房者一样都选择了观望。然而房价却不跌反涨,果真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再涨下去,一年工资就又搭进去了,现在不买都不行了。”准备买婚房的陈磊无奈地说。

而同样作为刚需的市民韩怡近期也在积极看房,“现在市中心地段房价每平方米都在万元以上了,去年准备的房款还能买市中心,今年就只能买环线了,要是再不买我估计都得到郊区看房了。”

“整体楼市在‘国五条’落地力度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购房者、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再次出现明显的一致看涨现象,市场存在再次失控的风险,由于销售趋好,当下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即便再次政策施压对房企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有房企负责人表示。

眼下,一套房子动辄近百万,对于普通的工薪族而言,或许一辈子都要为一套房子而奋斗,因此房价越高,买房越需要谨慎,小区的规划管理、生活配套、教育资源等关乎宜居舒适性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仔细。置业者若找到适合自己并且心仪的房源,也就应该尽快出手了。(郑州晚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郑州楼市六月稳字当头 房源扎堆置业需谨慎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6-09 09:45:00
六月对于楼市而言,不少开发商都长长舒了口气,在房地产相对热销的前5个月,全年销售任务已完成大半。不放过旺季的尾巴,积极布局6月市场,让整个楼市看起来后劲十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