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金墉城” 从皇家监狱到中原军事要塞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5-08 08:54:00

金墉城

邙山南麓,洛河北侧,就是著名的汉魏洛阳城遗址,洛阳城遗址西北角翟泉村和金村之间,是金墉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文管所所长桑永夫告诉我,金墉城遗址为三座小城连在一起,平面结构由北向南大致呈“目”字形排列,南北长1048米,东西宽225米,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
  我听了有点蒙:金墉城不是一座城吗?怎么冒出三座城?桑永夫先生笑了:这三座小城恰好反映出金墉城从一座皇家监狱到军事要塞转变的历史过程。
  上个世纪,当考古人员将目光投向金墉城这座著名的军事之城时,三座面积大致相当的城墙遗址让人产生了困惑:不论是《水经注》还是《读史方舆纪要》,这些史料都告诉人们:魏明帝建的金墉城是在汉魏洛阳城的西北角,换句话说,金墉城作为皇家监狱,不会在洛阳城外,而只有南边的那座小城方位在洛阳城内,北边和中间两座小城均超出了汉魏洛阳城遗址之外。更奇怪的是,北边的小城东、北两道城墙上均没有发现门阙的遗迹,这与史料上记载“金墉城有东门含春门和北门退门”无法吻合。
  1995年和1997年,考古人员分别对金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发掘。
  这次勘探,对三座小城的具体轮廓有了一个大致的勾勒:最北边的那座小城依靠邙山,地势较高,面积也较大,保存最为完整;中间一座小城夹在南北二城之间,但只有东西两面城垣;最南面的小城大致方位正好在汉魏洛阳城范围之内,呈南北向,长方形,夯筑非常结实,而且土质纯净。
  通过这一次发掘,专家们发现,北边和中间的小城规模不大也不规整,这与魏明帝当初精心修筑金墉城的记录是矛盾的;南边的小城遗迹内布满了夯土台基,而且夯土质量非常好。
  考古专家推断:现存的金墉城遗址内三座小城,并不像人们最初设想的那样是同一时期建造的,而是不同时期建造增扩形成的产物,一步步扩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也就是说,最南边的那座小城为魏明帝所筑,这也是当初那座著名的皇家监狱。而中间和北边的小城,则是晋代以后,金墉城随着其战略地位的提高,军事要塞功能不断凸显,后人对其不断增建扩容的结果。
  军事价值让金墉城历遭劫难
  金墉城作为魏晋都城洛阳的卫城,原本是皇室成员的避难所,但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及隋朝末年的征战中,它非但没有为皇室成员保驾护航,而且历尽洗劫和摧残,以致遭到废弃……
  魏明帝修筑金墉城,是为了将其当作皇室成员的避难所,但“八王之乱”时期,这里不仅没有为皇室成员保驾护航,反而成了皇家的监狱,从太后到太子,从皇上到王爷,几乎都在这里待过。
  作为魏晋都城洛阳的卫城,金墉城也没有起到捍卫京都的作用。“八王之乱”,祸及天下,都城洛阳几度遭到洗劫和摧残:
  公元304年1月,成都王颖在河间王颙的帮助下攻克首都洛阳。为酬谢河间王颙,成都王颖纵容河间王颙的大将张方在城中烧杀抢夺三日,临走时张方还掳走一万多名宫女。在回去的路上,张方的部队缺粮食,就把抢来的年老女人杀死吃掉,据说一直吃到长安城。


  这年12月,河间王颙勒令晋惠帝迁都长安,张方带人又一次在洛阳抢劫数日,不能带走的大都毁坏,然后又趁机抢掠了很多宫女做军妓。
  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后,数次攻打洛阳,使得这座繁华都城遭到严重破坏。公元311年,刘曜同石勒、王弥攻打洛阳,刘曜的部队冲进城内,运走了能带走的所有财物和宫女(还包括晋怀帝和羊后)后,一把火将繁华的洛阳城变成一片废墟。
  经过一次次的劫难,洛阳城已不复当年,但居天下之中的军事地位仍在,控制了洛阳一带,往东可以驰骋河北(黄河以北),往西可以直逼关中;南可以威胁淮泗,北可以抗衡河东诸镇。但洛阳城已成了废墟,再建既耗费时间又浪费物力,得不偿失。最简洁的办法,就是以金墉城为依托,建立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进,可以做前进依托;防,可以固守待援。
  “五胡乱华”时期,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金墉城,在此展开一系列激战:
  公元325年,刘曜派遣大将刘岳猛攻金墉城,与后赵大将石生展开激战。
  公元328年,刘曜亲率主力再次进攻金墉城,石勒也披挂上阵,两个少数民族匈奴和羯族建立的政权在此展开血战,最终刘曜战败,宣告前赵政权覆灭。
  公元355年,东晋大将恒温第二次北伐,止步于金墉城。
  公元364年,慕容一族崛起北方,经过血战,击败东晋,夺取金墉城。
  公元370年,前秦苻坚大败燕军,占领金墉城这一军事要塞。
  此后数年,金墉城在前秦、东晋、北魏的版图上来回摇摆。作为当时的“河南四镇”之一,金墉城的军事价值得到了凸显。但反复争夺的背后,是河洛大地硝烟四起、战火不断的惨剧。
  直到公元493年,北魏政权已经基本在中原站稳脚跟,孝文帝拓跋宏下令迁都洛阳,但洛阳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重建洛阳城的那段日子里,这位极度仰慕汉文化的鲜卑皇帝就暂住在金墉城里,关注着西南方洛阳城的重建过程——两年后,“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魏时期,金墉城一度又成为皇家监狱,冯皇后、高皇后等人被废后,皆被囚禁在金墉城内。
  西魏时期,东魏丞相高欢打败西魏,毁弃了金墉城。
  到了隋朝末年,金墉城又一次成为军事要塞——李密大败王世充后,以三十万之众乘胜攻陷偃师,重新修筑了金墉城,并在此驻兵,与东都洛阳城形成对峙局面。
  唐朝初年,金墉城临时当过洛阳县的治所。公元633年以后,金墉城逐渐遭到废弃。
  城中马面表明战争的残酷
  金墉城城墙外壁上的墩台,是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马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城防技术。
  战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城防之战,历来是战争中非常精彩也是异常残酷的一笔。
  作为军事要塞,金墉城的军事价值不容置疑,《中国古代城防技术成就》一书,就专门提到了金墉城在古代城防中的地位。
  在金墉城城墙外壁上,每隔六七米就设一个墩台,这种设于城墙外的墩台,就是城防学中的特有名词——马面(也称敌台、墙台)。
  马面一般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马面的宽度一般为12~20米,凸出墙体外表面8~12米,间距为20~250米。宋代兵书《守城录》中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在冷兵器时代,这个距离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一书,其中所说的“行城”即“马面”——这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马面就已经被用于城市防御了。
  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在甘肃夏和县北的汉代边城八角城的内城发现尚存马面五处。这是已知的最早使用马面的城防建筑。
  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马面,在金墉城内。这说明经过实战检验后,马面这种城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开始推广应用到像洛阳这样的大城市的城防中。金墉城的马面技术,是中国古代城防技术的一个杰出成就。唐宋等朝代的城池,基本延续了金墉城的做法,在其外侧均筑有马面。
  但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金墉城的马面绝大部分遭到破坏,人们已很难看到它往日的光芒。
  明代之后,城防慢慢失去了往日的作用,逐渐淡出了防御系统,而曾经在古代城防技术上发挥极大作用的马面,也只能在古籍中去查找它往日的光彩了。(大河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最后的金墉城” 从皇家监狱到中原军事要塞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5-08 08:54:00
邙山南麓,洛河北侧,就是著名的汉魏洛阳城遗址,洛阳城遗址西北角翟泉村和金村之间,是金墉城遗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