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国五条细则都将从严 北京或最严厉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03-27 08:13:00

广州

房价涨幅不高于GDP涨幅

3月26日,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对媒体表示,广州市的方案还未审定,暂不公布。广州今年房价涨幅至少不应高于GDP的涨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

陈如桂介绍,广州市国土房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正研究广州市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措施,正在报政府审定,审定之后将尽快公布实施。他说,广州要调房价,比其他城市的压力都要大得多。陈如桂表示,在二手房的交易中按20%来征税,这个政策对二手房交易中打击投资性的行为起到很大的作用。广州市政府将和有关部门对新房的销售指导管理加强市场监督和监管,对违法违规经营者采取措施,维护好广州的房地产秩序,希望今后加大房地产的供应,使广州的商品房价格能够处于合理的水平。

由于广东省调控细则中没有对二手房买卖20%个税问题明确说明,业界对广州二手房市场走势看法依然不明朗。广州合富辉煌市场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龙斌认为,广东省的细则对二手房市场没有实质性影响,目前买卖双方都处于观望状态,上周二手房的成交量已经开始缩减,但价格比较平稳。“广东省的文件只提到了严格执行‘国五条’对二手房买卖个税的规定,但没有出台可操作的标准。广州市到底如何执行,还要看国税总局是否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龙斌表示。

对从严限购的问题,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认为,增城和从化两市纳入限购区域的可能性很小。“严格来讲,增城和从化在行政区划上不隶属于广州市,是广州市代广东省托管的县市。而且,增城和从化的房价比较平稳,不属于上涨过快的城市。”而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二手房个税征收,广州市调控细则对此作出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央行和国税总局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广州市可能会以补充意见的形式出台相关规定。”

深圳

将实行限购限价“双限”政策

“国五条”出台至今,深圳二手房成交始终处于井喷状态,并连续刷新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深圳新房市场保持平稳,库存依然处于高位。业内人士表示,二手房成交井喷从侧面说明深圳投资客离场意愿明显,而深圳今年的房价走势“很不好说”。

深圳市民小黄长吁了一口气,她在“国五条”出台第三天订下的一套二手房,昨天终于过户。“‘国五条’确实加快了我买房的决策。”小黄只是深圳近期二手房成交热潮中“抢购”的一个案例。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深圳共成交4272套二手房,这是以前一个月的成交量。未来深圳二手房交易很有可能再次刷新纪录,因为按照以往交易程序,尚未还清按揭的二手房交易从付订金到最终过户,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还有相当数量的二手房在交易过程中。”深圳一位地产中介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二手房成交井喷的同时,深圳新房市场却一直保持平稳。深圳规划国土委数据显示,深圳新房成交数量已经连续4周下降,周成交数量已经从今年第9周的1002套下降至第12周(上周)的813套。“抢房”的场面并没有在深圳的新房市场出现。世联地产(002285)估算,目前深圳的存量一手房源需要44周才能消化。而深圳很有可能在4月迎来新一轮推盘潮。

深圳将实行限购与限价相结合的“双限”政策。深圳即将出台的调控细则内容有了众多预测版本,一个说法是深圳可能从明年起开征房产税

虽然深圳调控细则的猜测版本众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深圳楼市的风向已经发生变化。在深圳二手房成交井喷的背后,是深圳投资客离场的急迫。深圳中原福田区北A区营业总监刘燚介绍,“国五条”出台一个月内,福田区的二手房放盘数量增加了30%。“一些投资客急于出手,而接手的都是刚需,所以豪宅的成交量不大,价格也保持稳定。”刘燚还表示,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二手房在办理手续,但是如果在过户之前开征所得税,一些买家很可能放弃交易。“没有实力的投资客以后不会太好过。”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上广深国五条细则都将从严 北京或最严厉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3-03-27 08:13:00
各地“国五条”调控细则将在本周密集发布。3月25日,广东省“国五条”调控细则率先出炉。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作为楼市回暖的代表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即将出台的调控细则都将从严,而近期二手房市场态势也表明,一线楼市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变化,深圳地区的投资客已有大规模离场迹象。北京调控细则的严厉程度或高于其他城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