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人扎堆”“钱扎堆”催生楼市躁动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3-03-11 07:45:00

刘小姐告诉记者,她2008年6月底毕业于国内一个普通大学,当时本硕连读一共7年。在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在北京一家公司开始实习,毕业后获得转正留用的机会。“由于户口不在北京,所以没办法在北京买房子,只能回老家去买。”

虽然硕士学历,但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她认为“房价是不会跌的,尽管国家出台了种种政策,但是买方愿望太强烈,房价不会大跌,顶多涨得慢一点”。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自己开始攒钱,差不多两年后,慢慢有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按照当地的政策,90平方米以上的要首付三成“想到买新房还得要一笔装修款,买地段偏的价格便宜的,将来不容易租出去”。她说,最终将目标定为市区内小面积的老公寓房。“面积小,压力也小;再加上地段好,既容易出租,以后也容易出手”。

而她最终也如愿以偿,买下市区的一套老公寓,位于6楼的4楼,60平方米,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子以35万元成交。

“父母和朋友帮忙凑齐了首付,贷款20万元,平均月供不到两千元。”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因为地段好,保守估计房子未来每月收1000元租金没有问题,所以我月压力很小,而且还没用自己的公积金,用的是商业贷款。”

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想着手里有套房子“心里踏实”,至于将来结婚也肯定不会住这个房子“结婚还是要买新房子,到时候再和未来老公一起努力吧。”

不经意间赚了13万元

“我在北京工作,老家在四川乐山。”28岁的刘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在2011年准备要生孩子的时候,由于老家房子较小不方便,她母亲就在乐山花了23万元帮她买了套房子用来待产。

刘艺说,孩子3个月时,自己要回北京上班,所以就打算把待产的那套住房卖掉。“当时是去年3月,房子能卖到29万元,但我觉得行情还不是很好就没卖。”

“后来证明我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房子等到6月才卖的。”刘艺兴奋地说,她在去年6月以36万元的价格将待产的房子卖出。“所有税费、中介费都是买方承担,几个月的功夫无意间挣了13万元。”刘艺最后说:“看来投资房子比什么都靠谱。”

需求虚火“灼伤”楼市

业界在总结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时指出,从2003年以来,10年里国务院先后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而“十年九调”的一个“共性”是,调控过多在购房者身上做文章,实际上是在抑制需求。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指出,近年来调控力度最大的“限购令”归根结底是让很多人没有购房资格,或是提高购房成本,从而减少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则是因为大量的需求和购买力支撑。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在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选取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南昌等30个城市调查后发现,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购房者信心总体指数为110.6点,在上一季度108.3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2.3点。这一数据创下2010年调控以来的新高。

一位房地产企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国家层面这几年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从未放松,但是在地方上,房地产市场仍然呈现出繁荣的现象。“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发展房地产市场,都在盖房子。”

除了地方政府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当前国家政策中要求发展城镇化的因素以外,他说,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目前有太多人想买房子,“因为有庞大的购买群体和需求,才让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甚至刺激房价越调越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处处长赵路兴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中国的购房需求,一方面数量庞大,另一方面需求构成复杂。

赵路兴表示,在国外,不会像国内情况这么复杂。“事业单位是我国一个较大群体,有数千万人,他们中很多人在九十年代时买房改房,虽然当时还不错,但从现在来看不仅社区老旧,而且户型小,缺乏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因此发展到现在,这种房子便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产生了大量改善性需求,国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供需失衡“人扎堆”“钱扎堆”催生楼市躁动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3-03-11 07:45:00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在轮回,面对高企的房价,中央政府从未停止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脚步。在调控高压下,部分楼市依然出现“价量齐升”的躁动。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房地产市场,是什么促使房价不断走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