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新国五条:应照顾首次置业者

来源:南方日报 2013-03-03 12:21:00

楼市新国五条细则在3月1日出台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政策影响几何?楼市将有什么走势动向?这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受访代表委员纷纷认为,新政代表着楼市调控进一步缩紧,调控目的直指遏制楼市的过度投机炒作,有利于平稳房地产市场,但一些实施细节不宜“一刀切”,应照顾到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重拳出击细则遏制过度投机,但也会打压楼市

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心城区房价上升很快,楼市调控是否会加码的声音四起。特别是近日,网上一则“盘点十年房价”的微博引发网民热议,十年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从2381元上涨到5791元,十年上涨143%,上海市独占鳌头,十年间涨幅高达500%。

“此时出台新国五条及其细则,就是要遏制住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对记者表示。

“细则主要是为遏制投机需求,但对楼市会形成一定打压,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利于楼市的平稳发展。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房价还将继续上涨,但会比较平稳。”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越秀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招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招兴说,近几年来,由于房价过快上涨,国家调控楼市没有停过,调控是为了维护楼市健康,遏制过度投机,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但由于是“一刀切”,在抑制过度投机的同时,也会抑制到正常的刚性需求以及改善性需求。

2012年初,国家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台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副主委、广州市主委张嘉极认为,去年的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可见,“前三季度的房价还是有下滑的,如果不调控,就不是现在的价了。”他分析,到去年第四季度,由于有些人认为今年两会后的楼市会松动,房价因此出现上涨的迹象,“但松动更多是炒出来的。现在看来,政策很猛!好像重了点!”

张招兴坦承,“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很难”,但总的来说,将使得市场更加平稳运行。楼市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打压,政策消化需要一个过程。通过税收来调控,比限购要科学,对房地产业来说,是正面的,有利于健康发展。从长期来看,房价还是会继续上涨,但会比较平稳,“因为土地资源是稀缺的”。

不宜“一刀切”政策有待完善,应加快推广房产税

代表委员们指出,政府调控的初衷是为遏制过度投机,但在现实中的二手房交易中,税费通常都是买家承担,这对于首次置业者来说,显然有欠公平。

张嘉极认为,从一手房市场来看,新政可以对投机的投资需求产生限制作用,因为变成二手房后,炒楼者卖房要交更多税。

有评论认为,新政实施后,主要对二手房市场产生影响,会把需求推向一手房。对此,张嘉极认为,短期内,此影响应该不大,“之所以说政策重了点,就是因为它让刚性需求者也受到影响了。”他认为,政策那么重,很多买房者会持观望态度,能缓就缓。

朱列玉认为,“国五条”出台后可以达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新政针对投机性购房的意图很明显。对于二手房要交20%个税的新规,朱列玉认为政策还有待完善,应当做一些补充,比如首次置业者以及改善型购房应当豁免,不能“一刀切”。新政的目的是遏制房价,打击房屋炒作和投机性购房,不同群体应当区别处理。"一刀切"是明显与初衷背离的。”

朱列玉说,政策执行时区别对待可能面临比较高的管理成本,尤其是资质审查难题,会让一些人钻空子。这是个两难选择。尽管如此,政府还是应该精细管理,以取信于民。

朱列玉还呼吁加快推广房产税。他认为,我国的房产税在一些地方试点,有种止步不前的感觉。应当积极探讨总结经验,完善征收中出现的那些问题。“目前有种止步不前的问题,一直说在试点,但不见推广,应该尽快动起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代表委员议新国五条:应照顾首次置业者
来源:南方日报2013-03-03 12:21:00
楼市新国五条细则在3月1日出台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政策影响几何?楼市将有什么走势动向?这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受访代表委员纷纷认为,新政代表着楼市调控进一步缩紧,调控目的直指遏制楼市的过度投机炒作,有利于平稳房地产市场,但一些实施细节不宜“一刀切”,应照顾到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