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网友试水合作建房 前景如何备受争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1-15 09:53:00

近日,江苏邳州网友“凑份子” 购地建房获当地政府允许的事情,再次把“合作建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数年前,于凌罡就曾在北京首次提出“合作建房”;随后,赵智强也在温州发起了“合作建房”。

关于“合作建房”的叫好声和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其前景如何一直备受各方争议。有业内人士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合作建房”在技术层面已无大碍,但建成后的利益分配却是一大难题;此外,还有媒体呼吁政府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多地网友“凑份子”购地建房

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近日,江苏邳州“200多名网友‘凑份子’合作建房”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并把“合作建房”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就有于凌罡、赵智强等人为实施“合作建房”而奔波努力。

邳州合作建房发起人郭鹏程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消息发布后,来自各方的声音较多,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但是,他认为自己从事房地产行业,比较熟悉行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网友花较低的成本解决住房问题。

而就在近期,另一位“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筹建的温州“理想家苑”,已完成了房子的分配任务,256户人家就等着装修好住新房了。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例成功的“合作建房”案例,其房价比周边商品房的价格低了约四成。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就技术层面而言,“合作建房”目前已无障碍。北京“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也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个人合作建房的四个主要流程:筹建公司、购买土地、规划建房、建好卖房均是合理合法的。

而浙江汉桥律师事务所王磊则向媒体表示,根据现有规定,合建一方不因没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而被认定合同无效,只要办理了合建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或者合建合同双方已实际履行了合同,或房屋已基本建成,又无其他违法行为的,又能补办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可以认定为有效。

“合作建房”前景受业内争议

亟待实施细则出台

虽然,“合作建房”在技术层面已无大碍,并且已有成功的案例出现;但是,“合作建房”的前景依然备受业内争议,亟待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进行规范,为大家的“建房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张大伟认为,“合作建房”最大的难题不是建房,而是建成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与邳州政府的积极态度不同,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其实并不鼓励个人合作建房,因为‘合作建房’极易出现由利益问题导致的群体事件”。

此外,税赋问题也成了“合作建房”遭受争议的地方。杭州资深房产评论员丁建刚就向媒体公开表示,既然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那么相关税赋不能减免,虽说是个人出钱建房,但个人在这里变成了企业股东,所以25%的企业所得税必须要交。

“合作建房”在受到质疑的同时,赞许之声也同样存在。有媒体评论文章指出,当前住房供给的垄断格局,成为房价飙升,房地产行业成为暴利行业,住房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说,政府允许老百姓自己“凑份子”合作购地建房,实质上就是赋予城市市民建房权,有利于打破当前开发商垄断城市住房供给的格局。

还有媒体建议政府应出台专门的实施细则。在“合作建房”的具体制度安排上,需政策进一步进行明确;在个人集资建房过程中,土地、规划、税务、银行等部门,应提供一切方便和政策范围内优惠,让这项惠民利国的建房形式,落地生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外“合作建房”已流行多年

近些年国内才开始出现的“合作建房”,其在国外早已经流行多年。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7万个的住房合作社,遍及40多个国家,拥有会员数千万。在欧美,住房合作社所提供的住房已占到了居民住房供应总量相当高的比例,譬如美国就有超过1500万个的家庭生活在由住宅协会拥有和管理的房屋中。

在德国,从1977年到现在的34年里房价只上升了60%,住宅合作社已是德国住宅建房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建造的住宅占全国新建住宅总数三分之一左右,德国政府对合作建房给予了多方面的政策帮助,包括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借款保证、合理价格的土地及减少税收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对狭小,而人口密度却很高,普通居民的住房问题尤为突出。日本政府对合作建房便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合作建房”便在法治的轨道上迅速稳定的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多地网友试水合作建房 前景如何备受争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3-01-15 09:53:00
近日,江苏邳州网友“凑份子” 购地建房获当地政府允许的事情,再次把“合作建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数年前,于凌罡就曾在北京首次提出“合作建房”;随后,赵智强也在温州发起了“合作建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