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SIF|董善宁:转型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2-12-20 16:58:33

2022年12月14日,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举行。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自2012年由商道融绿发起,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的精彩历程。这十年里,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见证着国内外ESG投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金融市场将ESG纳入监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研发并推出ESG投资产品。

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暨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由商道融绿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组织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战略合作伙伴为穆迪、嘉实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的大力支持。作为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的收官活动,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以“ESG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回眸过去十几年ESG从诞生、兴起到逐渐成熟融入主流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十年ESG投资的前景、趋势和主要特征。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兼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博士在本届年会“转型金融的机遇与风险管理”平行论坛发表题为“转型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的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江苏银行近期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江苏银行开展了三轮压力测试,探索了不同程度的碳价对于信贷资产违约概率、贷款不良率、碳在险价值、隐含温升等指标的影响。转型机遇方面,他谈到江苏银行主要通过建立客户企业碳账户、ESG评级等金融产品创新来抢抓转型金融机遇,然而难点在于如何获取企业相关用能和生产数据。

以下为演讲全文。

转型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

董善宁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年会。下面我将就江苏银行近年来在转型金融方面的探索做简要汇报。

先谈谈江苏银行是如何管理转型风险。江苏银行经过几年探索逐步建立了重大风险管理框架。其中,顶层我们采用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来进行管理。风险管理层面,我们将重大风险纳入全行风险管理框架。我们采用赤道原则管理项目相关的业务,对于非项目相关的业务我们启用信贷客户ESG评级进行管理。对于资产组合,我们使用压力测试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以上信息会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工作我们开展的比较早,自2018年参与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以来,今年已经第五个年头了,我们也参与了人行主导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制定。

重点来谈一下压力测试,我们探索了三种方法来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第一个是人总行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去年8月份,人总行组织银行开展火电、钢铁、水泥三个行业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试点。这个工作分两部分,在银行端我们是自下而上,从单个企业到行业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汇报到人总行,人总行在国家层面进行分析。银行端测试是把碳排放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变量带入,测算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由于财务指标变化导致企业在内部评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违约概率(PD),再由PD计算该企业预期信用风险损失,银行逐户补齐贷款损失准备,而补齐贷款损失准备到银行的变化,最后检验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否仍然满足这个要求。人行设置了2020到2030年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碳价情景,我们的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碳价情景下行业贷款不良率具有较大变化,例如轻度情形下,火电行业从2021年的3.1%的不良率跃升至2030年23.3%的不良率。而在重度情形下,2030年的不良率继续飙升至26.5%。三个情形下都需要补齐贷款。江苏银行最近几年各项指标比较好,因此都能吸收因碳价导致的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所以仍然能够满足要求,通过了测试。

今年9月,在去年三个行业分析的基础上,人总行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国八大行业,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上半年杭州分行参与了浙江省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测试范围纳入八大行业,外加本地两个特色行业,一共十个行业,碳价压力行径和测试方法和人总行的方法是一致的。

人行测试方法的优点是颗粒度细,碳价对每个企业的评级和财务指标影响都能够计算出来,缺点是碳成本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调整或者影响是静态的,不符合发展实际。另外,碳排放因子也是主观确定的。我们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某种客观数据,比如企业股价来评估碳成本冲击对企业信用程度的影响。

这个是我们尝试的第二种方法,Merton模型法。很多公式比较复杂,简单点说就是将企业负债的现值与企业价值(EV)进行比较,当企业负债现值大于EV现值,我们则认为企业违约。企业负债现值可以通过Merton模型进行计算。碳成本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冲击系数,计算碳成本冲击导致企业负债现值的损失系数,我们计算了3567家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损失系数,用其平均数代替行业的系数,通过分析银行对某个行业的贷款规模就可以计算因碳价冲击造成的贷款损失,从而判断银行资本充足率是否可以吸收因碳价导致的贷款损失,是否能满足借款要求。

压力情景方面,我们构建了40元、80元和120元每吨,三个大情景,每个大情景下又根据是否采纳新技术导致碳排放量变化及企业是否能够将碳成本消化转移,构建四个子情景。我们发现银行贷款损失对碳价非常敏感,120元每吨碳价造成的损失是40元每吨的2.2倍,相应的损失额占资本平均比例提高了0.86%。而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能够抵冲转型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120元每吨的情形下技术革命冲抵近60%的损失。另外,碳价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负面影响大概是0.2%-0.4%。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自下而上的方法,一个重要的缺点是无法与宏观转型情境进行很好的结合。另外着眼于预期贷款损失(ECL),获得客户PD,不便于整个资产组合的对比分析。为了解决这两个缺陷,我们今年和商道融绿团队合作探索另外一个气候压力测试的方法。

我们采用了NGFS金融转型的六个情境,由每个情境对应的路径确定未来每年所允许的碳排放量,也就是所谓的碳排放预算。我们定义了碳在险价值(CVaR)和隐含温升(ITR),并对江苏银行的2899个客户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结果。我们在近零1.5和无序情形下对比了江苏银行八大行业资产的CVaR和江苏全省八大行业的平均CVaR。结果显示占99%区间下,江苏银行的CVaR是显著小于全省的CVaR,这是否表明我们的资产抵御转型风险的能力更强?什么原因呢?有待进一步分析。ITR这边,全样本资产的ITR与六个情境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转型力度更大更有序,ITR更小。ITR也可以反映不同行业资产在同一转型情景下的表现,对于判断哪个行业对全球转化影响更大是有帮助的。我们最近在做PRB的影响分析,我想ITR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指标进行后续研究。

接下来谈一谈江苏银行是如何抓转型金融机遇的。转型的机遇很多,但是转型金融的业务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在于如何量化企业转型的成效,这方面我们探索了两条解决路径。一个是碳账户,根据发改委颁布的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我们尝试建立了企业碳达峰体系。碳账户的方法是确定的,难点是在于如何获得企业相关的用能和生产数据。所以,推进碳账户是存在困难的。谁有这些数据呢?或者说谁容易获得这些数据呢?显然,发改委比较容易获得数据。目前我们正在跟苏州市发改委合作,在苏州相城区推进碳账户挂钩贷款的试点,我们给这个业务取名为“相碳融”,这个试点在今年10月份得到了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的支持,获得了一等奖。

另外一条路径是ESG评级,我们2020年开发的ESG指标体系一共37个指标,并在业务申报的信管系统里面开发上线了实时信贷客户ESG评级功能。去年以来,我们一共计算和迭代了两万多客户的ESG评级,也开发了ESG论证和评价方法。通过与财务指标和信用评级比对,以及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评级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需要对ESG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今年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37个指标扩充到了61个指标,其中定性指标32个,目前正在进行迭代和分析。

最后简单谈一下碳金融,我们今年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了一个帮助金融机构间接管控所质押碳资产的机制。这个机制在今年8月份,在南京人行、银保监局和江苏生环厅联合颁发的《江苏省碳资产质押融资操作指引(试行)》文件中给予明确。基于这个机制,我们在泰州落地了业务,质押了900吨,目前也在跟其他能源电力企业谈合作。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暨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的媒体支持单位包括证券时报、新浪财经、中国网地产频道。鸣谢澳大拉西亚责任投资协会、财新国际、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国际金融公司、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韩国责任投资论坛、可持续银行和金融网络、联合赤道、挪威责任投资论坛、欧洲责任投资论坛、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瑞典责任投资论坛、商道咨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证券交易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同花顺数据终端、万得3C会议、亚洲投资者气候变化联盟、英国加速气候转型计划、英国责任投资论坛、宇泽慈心专项公益基金等单位对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的贡献。

在年会之前,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已举办了11场系列边会活动,内容涵盖可持续农业、债券市场助力可持续、亚洲净零投资趋势、资产所有者与中国ESG投资、ESG学术研究、蓝色经济金融、TCFD培训、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公益金融、海外信息披露等责任投资的方方面面,此外我们联络了全球责任倡导平台(Global SIFs Network)的八家机构,以网络研讨会的形式共同展望全球责任投资的下个十年。

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暨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有超过2,000名全球专业人士报名注册,直播当日通过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官网(chinasif.org)、万得3C会议、同花顺数据终端、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收看数量达8,265人次,观看总时长达114,254分钟。报名量和直播观看量再创历史新高。欢迎登录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官网(chinasif.org)收看2022年中国责任投资周系列活动的直播与回放。

关于中国责任投资论坛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于2012年在北京发起,2016年在深圳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全称深圳市霁风绿色金融促进中心。中国责任投资论坛是聚焦责任投资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国际交流平台,旨在推广责任投资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推动绿色金融,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责任投资倡导网络(Global SIFs Network)的一员,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年会、夏季峰会、中国责任投资周等旗舰活动,以及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交流会,邀请国内外专家、研究人员、责任投资领域的践行者、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代表分享其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以及经典案例,对责任投资及绿色金融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倡导。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发布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如《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等,并持续支持ESG学位论文竞赛,与合作伙伴和众多业内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椰子鸡课堂”系列视频课程,推广ESG投资理念和实践。经过多年的积淀,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标志性活动。

(责任编辑:李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广告信息,由广告主授权中国网地产发布,文中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China SIF|董善宁:转型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2-12-20 16:58:33
2022年12月14日,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举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