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措并举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8-13 08:11:15

如今,距离《广州市停车场条例》2018年施行至今已近三年。广州的停车场建设推进情况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又面临哪些困境?

8月11日,广州市人大组织对《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截至2020年底,广州拥有293.2万个小汽车划线泊位,与小汽车保有量比值为1.04,在国内超大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最近公布的2020—2025年停车场专项规划计划建设112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约3.28万个。但有关部门表示,受小汽车增长提速、停车场建设成本偏高、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在短期难以彻底解决。

停车难是“小缺口”却是“大问题”,问题涉及方面多、情况复杂,结构性供需失衡解决难度大,仍存在老城区难以新配建停车场、医院等重点区域“一位难求”、市中心商业商务区车位夜晚空置率高等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郑慧梓

问题1

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为什么广州每辆车平均拥有1.04个泊位,但人们却一直感觉“停车难”?其症结在于结构性供需失衡。

从区域上来看,在老城区,配建车位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多年来新建项目配建车位增长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开发相对成熟的老城区较难通过提高配建标准来增加停车供给,而小汽车增长又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在较长时间内将难以有效化解。

沙面岛是尝试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在沙面岛西南角,由财政投入3700万、利用闲置绿地新建的6层立体机械停车场,为周边提供了480个车位,让取消沙面岛道路露天停车位成为可能,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同时实现了解决了道路乱停乱放的问题。

但受老城区土地价格高、可建停车场空间少;机械停车场建设手续难、投入大回报收益慢等情况影响,难以在老城区通过推广机械式立体停车场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勉在检查时建议,“可以考虑结合城市更新,盘活闲置用地,结合周边的生活、旅游、商业需求,梳理老城区可建停车场用地。”目前,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也正在对《广州市机械立体停车设施安装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简化露天敞开式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报建手续,减少机械立体停车场的建设阻力。

问题2

住宅医院等重点区域停车难

在地处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的广州市妇幼中心医院(珠江新城),早上9点半,等待进入医院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为了解决医院停车问题,医院在原来的地下车库增建机械车架125个,将原来220个停车位增加到345个,医务人员车辆大部分外移到院外停放,将车位全部开放给就诊患者停车,停车车次由原来850次上升到1350车次。”医院负责人介绍,但医院正常就诊量为6000—8000人次,停车需求预计为2500—3000车次左右,车位仍然供不应求,排队拥堵较为严重。

前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在对《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中也发现,中心城区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网红打卡点具有刚性停车需求,但停车位供给不足,排队停车,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同时医院停车价格低,造成周边车辆倒流,部分医院“自用车位”较多,对就诊停车形成挤压。

对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回应,规划时将重点保障住宅、医院、学校、政务中心等停车需求热点区域的停车位,提高重点区域的车位指标。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前鸿提出建议,在停车需求旺盛的重点区域可考虑建设停车楼,提供更多的停车容量;在机场等重点交通站场可设置远距离停车场,设摆渡车接送旅客。“设远距离停车场一来土地租金较低,二来缓解站场周边交通压力,于旅客而言既方便,停车费用也较低。”

问题3

商务区商场等夜间空置率高

在花城汇停车场和正佳广场停车场,人大代表们发现,两个停车场都存在夜间车位空置率高的情况。

具体而言,可提供1660个停车位的花城汇停车场,停车客户主要以三类群体为主,包括珠江新城周边写字楼办公群体、来花城汇消费的顾客群体、以及花城广场及海心沙观光、旅游的游客群体。因此,周一到周日夜间车库车位使用率不高。而拥有1500个停车位的正佳广场停车场,晚间利用率仅有20%不到。

“停车场虽在市中心,但不在居民区附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工委主任郭凡点出了关键。他们建议将夜间空置的停车位资源与周边车位紧张的住宅小区停车需求进行匹配,距离较远的小区可考虑设置接驳专线,同时解决停车场夜间空置率高、以及住宅小区停车紧张的问题。

问题4

投入大回报慢社会资本意愿低

“广州历史形成的停车难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广州市交通部门分析后表示。

从整体来看,汽车保有量与车位供给两者增长趋势不同。在近几年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作用下,小汽车增长提速明显,由2016年的6.1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8.2万辆,但配建车位增长趋缓(由2016年的20.5万个下降为2020年的15.4万个),城市停车位总体供不应求的矛盾。

另一方面停车场的建设成本高和收益回报慢,也制约着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停车场建设项目相对于住宅、商业、办公等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回收期偏长、回报率偏低的问题。

相关部门初步测算,单个地下车位的用地成本和建安费用约16万元,按广州市停车月保平均收费约528元/月计算,收回投资成本约需40年。虽然广州一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停车场建设,但仍存在社会投资动力不足、停车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目前,广州市发改委在去年启动的《广州市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已通过广州市司法局的合法性审查,修改完善后将报广州市政府审议。这份意见从规划引导、投融资模式、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鼓励措施,以期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

对策1 

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

广州交通部门正在完善的全市统一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这是一个能够集纳全市停车位信息、为市民提供车位情况和预约信息的系统。

今年4月1日,“广州泊位”微信小程序推出为市民提供车位余位查询、位置导航和车位预约等停车信息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因停车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位难求”现象,进一步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目前已接入72万个泊位的停车信息,可提供170多个停车场约2.2万个泊位的预约停车服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建军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广州数字经济引擎建设,加大科技手段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的应用力度,推动停车场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并通过解决停车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化。

“停车场所用设备与广州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相关,共享停车、车位信息和预约服务等细化系统的需求可以推动本土软件企业的发展,可以借此为机培养企业,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周建军说。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也建议进一步提升停车管理信息化水平,由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协调各方数据需求,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建成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数据库。各部门可按需求共享停车管理数据,数据脱敏后可与智慧停车企业共享,把数据真正使用起来。同时,加快推广“广州泊车”小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平台利用率。

对策2

拟新建112个公共停车场可提供泊位约3.28万个

广州停车场资源配置情况如何?记者获悉,根据广州停车资源普查情况,截至2020年底,广州共有小汽车划线泊位约293.2万个,与小汽车保有量(280.7万辆)的比值为1.04,在国内超大城市中处于较好水平,接近《城市停车规划规范》1.1—1.3比值的要求,基本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泊位供给体系。

停车资源普查数据作为停车场规划建设工作的依据。今年,《广州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0—2025年)》公布实施,按照“贴近需求、分散设置、实施性强”的布局原则,优先选取拆迁量较小、实施条件较好的社会停车库用地纳入规划方案,拟建112个公共停车场,可提供泊位约3.28万个。

自2019年以来,广州每年为各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定下具体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00个停车场的建设,可提供24447个泊位。今年计划建设59个项目,涉及15195个泊位。广州地铁集团、公交集团也正在加快地铁换乘、公交立体停车场建设工作。

为增加公共停车场用地供应,广州鼓励利用道路、广场、绿地等资源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停车场,并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来配建社会公共停车场。在黄埔区长岭居永顺大道南、有轨电车岭福车辆段以西等5宗商业或居住地块公开出让时,要求配套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

对策3

公布最新政府指导价中心六区停车费最高每半小时5元

停车费是另一个广州市民尤为关心的问题。

广州在刚刚发布的《关于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公布了最新的停车场收费官方指导价,中心六区日间收费最低每半小时2元、最高每半小时5元。

据通知,停车场停车费按规定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管理。政府指导价根据停车场类型、停车时段、地区、时长制定了差别化收费标准,按照“中心城区高于外围区域、重点区域于高于非重点区域,拥挤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停车设施实施差异化收费调节措施,以期以价格引导停车需求,进一步提高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目前,广州的停车收费价格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广东省定价目录(2018年版),除了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车场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外,其他停车场一律实行市场调节价,基本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根据建设资本的来源不同,停车费价格定价方式也不同。由社会资本全额投资的停车场,其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由经营者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而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停车场,停车费由政府出资方与社会投资者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经营期限、用户承受能力、政府财力投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因素协议确定。

(责任编辑:王永超)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广州多措并举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
来源:南方日报2021-08-13 08:11:15
如今,距离《广州市停车场条例》2018年施行至今已近三年。广州的停车场建设推进情况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又面临哪些困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